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于连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在于连的生命中,他经常痛苦地徘徊在道德情感的怪圈之中.  相似文献   
2.
初唐的大型维摩诘经变,从贞观十六年(642)的220窟到武周圣历年间(698-699)的335窟,对表现净土世界的场景,如香积佛国、阿閦佛国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现象值得玩味。联系到《维摩诘经》本身强调"心净土净"的唯心净土(无形净土)和不可思议解脱的"不二"思想,初唐维摩变对有形净土的浓厚兴趣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图像表现的兴趣和经典主旨本身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该种矛盾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反映了隋唐佛教的哪些变化?这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哲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冲出书斋面向社会,企图为现实变革和政治斗争提供方法和准则。现实需要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紧迫性决定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肤浅与庞杂。在中国近代这个博引古今、包罗中西的哲学体系中,到处充满了各种明显的和隐藏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进步的和守旧的矛盾与冲突。“独”与“群”则是这众多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  相似文献   
4.
在电影《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中,隐居在西部荒原的威廉上校的三个儿子有着不同的性格,老大艾弗瑞成熟老练,老二崔斯汀狂放不羁,老三山莫纯真可爱,然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色彩.电影启示我们,人们总是处在个人自由意志和社会道德律令交织的矛盾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不停地打倒自己,又重新站起来,在现代性悖论中走向对人的主体间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蒋影明 《学海》2005,(5):110-116
面对渐渐上升的社会失控的风险,虽然可采取强硬手段提高社会控制力,但过去的教训说明强硬控制可能越过甚至击穿法律制度、出现宏观社会的"速失控"而带来社会大震荡.要摆脱"渐失控"和"速失控"的两难,就要围绕"软着陆"寻找社会控制的模式创新.目前,权威的社会学词典都认为社会控制的方式是两种禁止方式和倡导方式.但本文提出了社会控制的第三种方式--"吸附武".作为社会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控制版本,"吸附式"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副作用低,能够达到"软着陆"的要求.作者还现场调查了两年多来江苏启东市采用"吸附式"控制越轨行为的实践,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医疗纠纷复杂程度增加,医疗纠纷的特殊性和轰动性使其成为新闻热点而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媒体有失公正的报道加深了患者及受众对医方的不信任感,导致了医患矛盾的加剧。媒体客观的报道有利于医患矛盾的调和,从媒体的社会责任入手,探讨媒体理性报道对医患矛盾的调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三十年逻辑悖论研究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芳 《哲学动态》2012,(6):105-111
当代逻辑悖论研究有三个不同层面:一是特定领域某个或某组悖论的建构及其具体解悖方案研究;二是各种悖论及解悖方案的哲学研究;三是关于悖论的发现、解决及其功能的一般方法论研究。文革前,中国学界的逻辑悖论研究主要体现在莫绍揆、沈有鼎等学者在第一层面的研究上。中国学界关于逻  相似文献   
8.
罗姝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05-105
自然山水早在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便已孕育萌芽,其中所表达的理论观念和思想文化对后世游记的兴起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概述自然山水在先秦文学中出现的源流、发展及重要作品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修订矛盾年龄偏见量表(the Ambivalent Ageism Scale,AAS),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对1182名大学生施测AAS中文翻译版,探索并验证其因子结构,分析信、效度和测量等值性。其中347人还完成老化知识量表(FAQ)和容纳他人量表(AOS),用以检验AAS中文版的校标关联效度。另有74人在4周后重测AAS中文版。结果:AAS中文修订版包含认知帮助/保护、不想要的帮助和敌意年龄偏见三因子,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83、0.80、0.85、0.76,重测信度依次为0.78、0.62、0.78、0.71。AAS中文修订版及各维度与FAQ和AOS负相关(r=-0.23~-0.48,ps<0.001)。验证因素分析表明AAS中文修订版的拟合良好(χ2/df=3.51,CFI=0.96,TLI=0.94,RMSEA=0.07,SRMR=0.05)。且该量表跨性别形态、弱等值、部分强等值和部分严格测量等值成立。结论:修订后的矛盾年龄偏见量表(AAS)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具备跨性别的测量部分等值性,可以用于测量中国大学生的矛盾年龄偏见。  相似文献   
10.
冯仕政 《学海》2014,(3):46-68
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一直是当代中国社会冲突治理的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该学说在实践中有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反差极大的表现。本文致力于将这些表现统一起来解释,以探寻该学说在实践中发生变异的规律。本文认为,中国政治体系构造和运作的基本逻辑是人民政治逻辑。基于该逻辑,国家一方面享有极大的专断权力,另一方面对政治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使国家对权力的行使具有显著的策略主义特征。两类矛盾学说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面相,虽然差异极大,但本质上都是人民政治逻辑在不同政治形势下的具体展现,即都是国家以人民政治逻辑赋予的专断权力为基础,再斟酌具体的政治形势予以策略性调整的结果。在当前,如果不注意反思和克服人民政治逻辑的固有局限,中国的社会冲突治理将难以走出革命复生革命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