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射频消融术(RFA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 DC-CIK 治疗等非手术方法已成为治疗小肝癌的重要手段。RFA 及 TACE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DC-CIK 治疗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TACE 联合 RFA 术后序贯 DC-CIK 治疗可取长补短,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患者的远期疗效。本文主要对 DC-CIK 治疗、TACE 、RFA 治疗现状及联合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肝内复发且没有肝外转移的患者168例,其中99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69例行再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结果射频消融及再次手术治疗均能明显消除肝内复发病灶,射频消融治疗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再手术组1例患者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射频消融组和再手术组的1年、2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与再手术治疗类似,但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更宽、术后并发症更少、更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可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未,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回顾这一技术的发展史,认为它是理工科和医学高度结合的产物,提出医学教育与科研应该有理工医结合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作为当代心血管领域里先进技术的代表,已在我国很多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近年来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某些医务人员对它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滥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给国家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客观认识它,规范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其真正做到为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以神经毁损术最为常用。通过对经皮射频热凝毁损术和阿霉素化学毁损术的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两种方法的利弊。用比较治疗学的理念及方法来指导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决策,以期能在目前条件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回顾这一技术的发展史,认为它是理工科和医学高度结合的产物,提出医学教育与科研应该有理工医结合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后者从起搏点兴奋性增高,折返机制,发展到对心肌袖、电重构的认识;以及肺静脉、迷走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遗传物质异质性及基因突变等。同样,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后者从起搏点兴奋性增高,折返机制,发展到对心肌袖、电重构的认识;以及肺静脉、迷走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遗传物质异质性及基因突变等.同样,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需要“局灶触发”,其触发灶一般位于肺静脉开口附近,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同时需要“局灶触发”和心房的“异常基质”两个因素。也有人认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根本不需要触发灶。因此,可靠的肺静脉隔离可以治愈绝大部分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而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则需要进行迷宫手术或与其相似的肺静脉隔离基础上的心房附加隔离线。近年来外科消融发展很快,其原因是该方法可达到与迷宫手术相似的高成功率,而并发症低以及手术时间短则明显优于迷宫手术。外科消融可采用的能量很多,有射频、微波、冷冻等。因为外科一般为永久性房颤的患者,肺静脉开口加左房后壁消融是其基本的消融线。考虑到没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房颤本身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同时外科消融可能出现的某些重并发症,例如左房食管漏、冠状动脉损伤等,不推荐广泛应用外科消融来治疗孤立的房颤。但对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合并房颤,无论是永久或阵发性房颤,均应常规进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作为当代心血管领域里先进技术的代表,已在我国很多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近年来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某些医务人员对它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滥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给国家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客观认识它,规范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其真正做到为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