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平 《学海》2007,(2):107-113
清朝末年,随着报刊业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流转,报人对报刊的社会角色和功用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始曰“耳目”、“喉舌”,继之言“第四种族”与“舆论之母”,再则称“政监”与“向导”,愈转愈进,愈转愈激。由于立意于作为“政监”和“向导”,报刊特重“主观”之“言论”,遂由“代言”而逐渐转向“灌输”,甚至直接“制造舆论”。因此,尽管报人与报刊仍以代表“公意”、“公益”而自期,但主观之“言论”究竟在多大程度表达了“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而于“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贡献,不免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2.
当代比较哲学研究已超越了平行式的传统对比方法,开始自觉走向一种所谓建设性交锋与交融策略。(Mou,pp.337-364)这种比较哲学方法的目标在于,使来自不同哲学传统的思维方式,能通过反思性批判或自我批判而相互学习,从而在所共同关切的重要哲学问题上做出贡献。本文首先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人工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道德决策?这既是一个机器伦理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元伦理学问题,对它的解答可以实现二者的双向启蒙,最终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的本性.机器伦理中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主要建造道德能动者的方案,二者分别体现了元伦理学中的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前者将道德知识视为显性的事实和规则,将道德决策视为遵守规则的过程,后者则更多地将道德知识视为一种技能知识,将道德决策视为复杂情境中的熟练应对.基于对两种方案实例的讨论,可以看出自上而下方案面临着框架问题和常识问题的困扰,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先天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不可能的;自下而上方案虽然不存在先天限制,可以生成内禀的道德规范性,但仍面临技术上的工程限制和安全上的规范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困难的和不可欲的.这在元伦理学层面提供了一种理论判决,即反理智主义比理智主义更为准确地把握了人类道德的本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遵守规则而成为道德大师,相反,只有依赖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致道德成熟.  相似文献   
4.
吴忠民 《学海》2001,(6):76-80
现代意义上的公正的依据有两类一类是理念依据,包括平等、自由、社会合作诸项理念;另一类是现实依据,包括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这两类依据规定了现代公正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则.忽略其中的任何一类或一项依据,对于现代公正的理解都会流于偏颇.完整地理解与把握现代公正的各项依据,是确立现代公正基本内容与基本规则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论伦理命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在有意无意之间坚持了伦理命题没有“描述性”意义的教条。从“意义单位”理论出发 ,一个语言单位 (语词、语句或话语 )的意义 ,内在于它与同类单位发生联系而构成更高层次语言单位的能力 ,因此 ,一个有意义的纯伦理命题应该是一个“实质蕴涵”的复合命题 ,即“‘应该A’蕴涵‘应该B’”。  相似文献   
6.
木海 《中国宗教》2012,(3):48-51
始终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教会利益和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继续推动牧灵福传和民主办教进程,我们有信心和决心依靠全国广大神长教友开创中国天主教会的新局面,中国天主教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隍庙道乐团以道教音乐为载体,向日本人民展示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促进了两国道教界的交流,为巩固中日两国的友好情谊作出了积极贡献。身处喧闹的景区,上海城隍庙独守一份清静。门外游人如织,熙来攘往;门里道韵悠扬,仙乐飘飘。自2003年成立以来,上海城隍庙道乐团的道长们凭着对道教  相似文献   
8.
景庆虹  张连伟 《管子学刊》2012,(2):40-43,122
《国语·齐语》和《管子·小匡》是探讨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重要史料,内容基本相同.学术界对《齐语》和《小匡》内容的历史真实性存在争议.本文在阐明《齐语》、《小匡》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齐语》、《小匡》的内容虽然有夸饰成分,但它记载的“四民分居”、“叁国伍鄙”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可与传世文献、考古发现等相印证,反映了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   
9.
艾茶 《佛教文化》1995,(6):37-39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对茶与佛教之间的因缘亦多有传说。茶与佛教的关系中当属与禅宗的关系为密切,笔者从中日两国历史的一些文献记载中撷出几片小叶来,浅谈一下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与禅之关联。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冲突,并能助人以达到"行善"境界。反增强派则主张人类无权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是一种"扮演上帝"的行为,会限制人类自由、扩大社会差距、人格同质化,甚至引发个体安全和社会风险等问题,道德增强的交锋实质上是传统道德自然主义与道德非自然主义两派博弈的理论翻版,它把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人类探寻道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