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易经》卦图的意义是什么?历来研究者均见仁见智。笔者试图从存在物的存在方式以及人对存在物进行认识时的认识方式这种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视点入手,对卦图的意义作以解释。本文认为,《易》之符号一、一是一种参照系构架;而《易》之卦图则是一种内参构架;至于“太极”范畴,已有自参构架的性质了。如此,可以对《易经》的哲理的逻辑进展有一个说明。  相似文献   
2.
通过眼动记录和部分场景再认两种方法,探讨了虚拟建筑物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统一、凸显两种条件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结果发现:(1)场景中均为有朝向建筑物且朝向统一时,被试选择物体朝向与对称轴建立内在参照系的可能性没有差异;(2)场景中只有一个有朝向建筑物,其余均为无朝向物体时,即朝向凸显条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对称轴来建立内在参照系。物体朝向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作用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2个实验来探讨空间记忆参照系建立的时间特征。被试学习一个由7个物体组成的场景,场景中的物体以随机的方式序列呈现。一个能够标明物体位置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场景分别在被试进行物体位置学习之前或之后呈现。研究结果发现:当被试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能够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但被试学习物体位置之后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不能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以上结果表明:空间参照系是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建立,并且建立之后不能被改变。  相似文献   
4.
李晶  张侃 《心理学报》2011,43(3):221-228
采用部分场景再认范式研究了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的一致性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被试在实验1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无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2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有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3中沿对称轴与物体朝向方向学习与实验2相同的场景。结果表明:(1)物体朝向一致性影响了对称场景中内在参照方向的选择; (2)无论是否存在观察视点的干扰, 观察者选择对称轴和物体的一致朝向作为内在参照方向的可能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虚拟的旋转不同角度左、右手模型,构建“左右手判断(Left and right hand judgment: LR)”任务和“相同-不同判断(same and different judgment: SD)”任务,考察这两种实验任务是否都存在内旋效应和角度效应,以此推论被试采用何种旋转策略。结果发现:(1) 两种实验任务结果均表现出显著的角度效应。(2)在LR任务条件下,存在显著的内旋效应,而在SD任务中不存在内旋效应。从而表明当人手图片作为心理旋转材料时,它具有双重角色。被试心理旋转加工时究竟选用何种参照系的旋转策略,与实验材料和实验任务两者都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张静  陈巍 《心理学报》2016,(8):933-945
身体意象是个体在意识层面对与身体有关的知觉、态度及信念,它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使用方位追踪仪、数据手套及投影仪,通过2个实验考查虚拟手错觉中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实验1在虚拟环境中采用经典橡胶手错觉的变式,考察同步性和虚拟手位置对拥有感的影响;实验2引入距离参照系,考察在不同参照条件下被试对同一个位置的虚拟手在不同同步情况下的拥有感错觉。研究结果发现:(1)无论是同步性还是距离都会对虚拟手错觉中的拥有感产生影响,即同步比不同步条件下、距离近比距离远条件下拥有感显著;(2)不同的距离参照系对同一位置的拥有感体验影响差异显著,先近后远的呈现方式会减弱错觉而先远后近的呈现方式则会加强错觉。这一发现与身体拥有感是受稳定的身体意象调节的假设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物理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规律的探讨一直是空间认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类的空间行为,而且为相关的诸如界面设计、虚拟环境等空间认知应用领域(研究)提供支持。该文从空间记忆的内在参照系理论、坐标系统模型、空间情境模型和位置记忆的空间类属模型4个方面对当前有关物理环境中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的理论或模型进行了回顾并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何涛  王治国 《心理科学》2015,(4):813-821
返回抑制是指当刺激出现在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加工效率降低的一种抑制性注意机制。该注意机制对个体有适应性价值,它能够降低注意返回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的概率(PosnerCohen,1984),从而提高视觉采样(或搜索)的效率(Klein,1988)。返回抑制的参照系是返回抑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先前研究发现返回抑制的参照系可以是视网膜、空间和客体。本文介绍了返回抑制参照系研究的实验范式以及相关的行为、脑损伤及神经影像发现。此外,本文还就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空间知觉的透视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瑞光 《心理科学》2005,28(2):509-511
空间知觉与人在观察时的认知过程和透视结构有关,它还涉及不同参照系统信号之间的连续转换,运动自我透视和运动时间透视与整体和局部透视类似。视觉输入以视网膜协调的方式进行编码,来自每只眼睛的网膜中心值需要整合并与眼睛位置和眼动的信号相混合,形成自我中心信号。自我中心信号进一步转化为一个三维协调系统——自我中心参照系统。视觉系统的神经输出是地球中心信号。  相似文献   
10.
被试在矩形房间中从两个不同的观察点学习物体场景并在多个朝向上对物体形成的空间关系进行判断,通过控制场景中物体主要内在轴相对于环境结构(房间和地毯)的方向和被试的学习顺序,探讨被试在场景空间表征中采用何种参照系参照系选取时的影响因素。两个实验结果发现:(1)内在参照系(intrinsic reference systems)和环境参照系均可以用于物体场景的表征,两类参照系之间的关系却是影响被试物体场景表征时参照系选取的重要因素,即当内在参照系与环境参照系方向一致时,被试无论从哪个朝向学习,都选择从垂直于内在参照系和环境参照系的朝向进行表征。反之,当二者方向不一致时,表征时参照系的选择取决于被试的学习经历;(2)无论内在参照系与环境参照系方向是否一致,物体场景本身内在结构的规则性都能够促进空间记忆,即内在结构的规则性既有助于准确编码物体的相对位置,也有助于提高空间关系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