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晶  张侃 《心理学报》2011,43(3):221-228
采用部分场景再认范式研究了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的一致性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被试在实验1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无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2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有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3中沿对称轴与物体朝向方向学习与实验2相同的场景。结果表明:(1)物体朝向一致性影响了对称场景中内在参照方向的选择; (2)无论是否存在观察视点的干扰, 观察者选择对称轴和物体的一致朝向作为内在参照方向的可能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赵民涛  牟炜民 《心理学报》2005,37(3):308-313
让被试在没有外界参照线索的条件下,从三个观察视点学习物体场景,首次以局部场景再认范式探讨了空间记忆中场景表征的朝向特异性。结果表明:(1)多视点学习条件下,场景空间表征依然是依赖于特定朝向的,不支持空间表征独立于朝向和空间表征依赖于多个观察朝向的观点。(2)场景空间表征的朝向依赖性不仅表现于方位判断任务,也同样表现于场景再认任务。(3)场景本身的内在结构对空间表征中参照系的选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2个实验来探讨空间记忆参照系建立的时间特征。被试学习一个由7个物体组成的场景,场景中的物体以随机的方式序列呈现。一个能够标明物体位置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场景分别在被试进行物体位置学习之前或之后呈现。研究结果发现:当被试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能够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但被试学习物体位置之后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不能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以上结果表明:空间参照系是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建立,并且建立之后不能被改变。  相似文献   

4.
梁三才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07,39(6):966-976
以三维场景图片为学习材料,通过系统操纵参照系之间的冲突,在四个实验中考察了两种不同表象更新任务的参照系冲突效应。结果发现:(1)参照系冲突对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象更新有显著影响,但对以场景为中心的表象更新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表象更新相对于以场景为中心的表象更新的优势效应减小直至消失。(2)旋转者身体倾斜与场景倾斜引发的参照系冲突效应具有不对等性:由于整个场景倾斜引发的参照系冲突效应大于由于旋转者身体倾斜引发的参照系冲突效应。(3)与场景同时倾斜的局部空间参照系降低了以场景为中心表象更新任务的参照系冲突效应,但对以自我为中心表象更新任务的参照系冲突效应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两种表象更新任务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并进一步扩展了Presson等提出的空间更新参照系冲突模型  相似文献   

5.
空间巡航中常采用路径整合进行位置追踪及方向更新,本研究利用返回起点任务,通过对虚拟场景中不同信息类型的设置,探讨地标、纹理、双线索(地标+纹理)及纯色条件下路径整合效率的差异。结果发现,除角度误差外,双线索条件下路径整合效率显著较高,其次是地标条件,纹理条件次之,纯色条件下表现最差。结果表明,不同信息类型下路径整合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双视觉信息较单一视觉信息条件下的整合效率更优。  相似文献   

6.
李晶  周晶  朱静雅 《心理科学》2019,(3):514-520
空间巡航中常采用路径整合进行位置追踪及方向更新,本研究利用返回起点任务,通过对虚拟场景中不同信息类型的设置,探讨地标、纹理、双线索(地标+纹理)及纯色条件下路径整合效率的差异。结果发现,除角度误差外,双线索条件下路径整合效率显著较高,其次是地标条件,纹理条件次之,纯色条件下表现最差。结果表明,不同信息类型下路径整合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双视觉信息较单一视觉信息条件下的整合效率更优。  相似文献   

7.
何涛  王治国 《心理科学》2015,(4):813-821
返回抑制是指当刺激出现在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加工效率降低的一种抑制性注意机制。该注意机制对个体有适应性价值,它能够降低注意返回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的概率(PosnerCohen,1984),从而提高视觉采样(或搜索)的效率(Klein,1988)。返回抑制的参照系是返回抑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先前研究发现返回抑制的参照系可以是视网膜、空间和客体。本文介绍了返回抑制参照系研究的实验范式以及相关的行为、脑损伤及神经影像发现。此外,本文还就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7,(2):130-135
移动互联正在改变人们交往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面对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趋势,虚拟民族志应该改变线上线下的二元理论模型,把场景作为新的社会研究的起点,以动态的观察视角来认识新的交往空间中的社会实践,通过整体性的感知和共情化的理解,来把握浸润在社群文化中的社会意义,探索虚拟民族志更有价值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通过整体检测的变化觉察范式,探讨线条朝向的空间构型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及机制。行为结果发现,水平排列线条朝向的视觉工作记忆成绩高于杂乱排列; 水平排列线条朝向有框时的视觉工作记忆成绩低于无框条件; ERP结果发现,无框条件下水平排列的线条朝向诱发的对侧延迟活动的波幅小于有框条件。以上结果说明,水平排列的空间构型能够促进线条朝向的视觉工作记忆表征,这一促进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是水平排列的空间构型能够降低信息表征的负荷。  相似文献   

10.
周荣刚  张侃 《心理学报》2008,40(12):1229-1239
以绝对方位中的物体方位判断为实验任务,并按照以往研究把判断过程进行分解为获取目标位置信息、获取前行方向信息和判断目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体的方位信息,旨在考察不同信息获取过程下的目标位置和前行方向如何影响基于场景记忆的参照系整合过程中的绝对方位判断。实验1的判断任务同时包括这三个过程;实验2和实验3中的判断任务分别独立于路径描述(即定位后判断,先获知目标位置信息,再进行方位判断)和自身定向(即定向后判断,先获取前行方向信息,再进行方位判断)。每个任务均为目标位置(R0o-前、R45o-左前/右前、R90o-左/右、R135o-左后/右后, R180o-后)×前行方向(北、东南西、斜方向)的组内设计、因变量为正确率和判断时间为主,共有60名大学生被试(男女各半)参与实验。发现:朝北优势效应只在实验1中明显;三个实验任务中均存在正方向-左右位置优势效应、以及0o和180o位置优势效应;目标位置对物体方位判断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前行方向对判断的影响程度。结合以往的研究来看,场景记忆上的判断比视觉媒介上的同类判断受目标位置影响的程度要大,其他影响模式比较一致。从判断的信息获取过程上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这有助于理解绝对方位判断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1.
Inverting scenes interferes with visual perception and memory on many tasks. Might scene inversion eliminate boundary extension (BE) for briefly-presented photographs? In Experiment 1, an upright or inverted photograph (133, 258, or 383?ms) was followed by a 258 ms masked interval and a test photograph showing the identical view. Test photographs were rated as “same”, “closer”, or “farther away” (5-point scale). BE was just as great for inverted as upright views at the 133 and 383 ms durations, but surprisingly was greater for inverted views at the 258 ms duration. In Experiment 2, 258-ms views yielded greater BE when the study photographs were always tested in the opposite orient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difference in BE was related to encod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scene construction beyond the view boundaries occurs rapidly and is not impeded by scene inversion, but that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quality of visual details available for upright and inverted views may sometimes yield increased BE for inverted scenes.  相似文献   

12.
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物理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规律的探讨一直是空间认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类的空间行为,而且为相关的诸如界面设计、虚拟环境等空间认知应用领域(研究)提供支持。该文从空间记忆的内在参照系理论、坐标系统模型、空间情境模型和位置记忆的空间类属模型4个方面对当前有关物理环境中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的理论或模型进行了回顾并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网格在工作记忆中对视觉客体位置编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n-back范式,通过客体位置的确定性和网格出现的不同认知加工阶段,探索了网格线在空间工作记忆视觉客体位置记忆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的结果表明,被试将依据客体的位置确定性强弱来选择类别编码或坐标编码.实验2的结果显示,网格在识记阶段可能有利于位置记忆,而在提取阶段可能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动迷津和语言描述任务,考察情境和任务对大学生空间参考框架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空间和目标物同背景融为一体有利于被试选择绝对参考框架。习惯空间术语对空间参考框架选择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视情境和任务之间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5.
Mou W  Fan Y  McNamara TP  Owen CB 《Cognition》2008,106(2):750-769
Three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the roles of intrinsic directions of a scene and observer's viewing direction in recognizing the scene. Participants learned the locations of seven objects along an intrinsic direction that was different from their viewing direction and then recognized spatial arrangements of three or six of these objects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iplets with two objects along the intrinsic direction (intrinsic triplets) were easier to recognize than triplets with two objects along the study viewing direction (non-intrinsic triplets), even when the intrinsic triplets were presented at a novel test viewpoint and the non-intrinsic triplets were presented at the familiar test viewpoint.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configurations with the same three or six objects were easier to recognize at the familiar test viewpoint than other viewpoints. These results support and develop the model of spatial memory and navigation proposed by Mou, McNamara, Valiquette, and Rump [Mou, W., McNamara, T. P., Valiquiette C. M., & Rump, B. (2004). Allocentric and egocentric updating of spatial memori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0, 142-157].  相似文献   

16.
跟随路径的心理模拟是一种想象练习。通过设定对照组检验了基于学习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的情况,考察不同心理模拟条件下位置关系表征和视觉记忆表征的构建质量。结果发现,和休息条件相比,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和第一人称心理模拟均易于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且第三人称模拟比第一人称心理模拟更易于完成两个任务。结果提示,心理模拟对表征质量有增强效应,场景外强化比场景内强化更易构建表征质量。结果支持位置关系表征一种表征假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目标数量、运动框架突变旋转角度探究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在任务难度较低(运动参考框架稳定,目标数量为3和4)和任务难度中等(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20?,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场独立型被试的多目标追踪表现均显著好于场依存型被试。在任务难度较高(运动框架稳定,目标数量为5以及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40?,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两组被试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追踪表现受任务难度影响;(2)随着目标数量由3至5增多,追踪负荷增大使被试的追踪成绩显著下降;(3)相比运动框架稳定,运动框架向右突变旋转20?和40?均显著削弱了被试的追踪表现。旋转角度变化破坏了场景连续性,影响了追踪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