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传播以各种沟通与传播的方式,将科技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传入社会各阶层,争取公众理解。科学传播曾经是人类启蒙的象征,长期被视为国家教育的核心,也是国民素质的指标。在这种科技传播的观念中,科学是有益处的,应当寻求社会大众的理解。但是,伴随着快速的科技发展,许多应用的技术,在短期效益的满足中,逐渐突显出这些科技在长期所显现的风险。武器的发明、核能的应用、环境的破坏、气候的变异、药品的滥用等等,都已经让社会中的有识之士发觉,科技的应用,充满不确定的风险,导致怀疑科学效益的氛围。这种怀疑的风潮,在20世纪末可以说达到最高潮。狂牛症、基因改造食物、有关气候的科学数据可能造假、手机电波伤害大脑、商业化的科技产品等等,都充分体现科技风险已经不再是一个专家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旁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科学传播的过程,已经不再以追求公众理解为主,而是期待公众信赖。这一个问题,涉及到如何应用科技的两难,因此也成为一个如何降低公众疑虑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哲学家长期处理怀疑主义的理论,能够从对于知识的批判的角度,为科技传播发展的方向提出两项建议:第一、科技传播的内容中,必须列及风险的机率,并且考虑"预警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的应用;第二、科学传播的作法,必须以寻求公众信赖为主,而不仅是公众理解。本文最后强调,这两点的落实,充分体现现今科学传播工作者应当提升科学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人工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道德决策?这既是一个机器伦理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元伦理学问题,对它的解答可以实现二者的双向启蒙,最终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的本性.机器伦理中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主要建造道德能动者的方案,二者分别体现了元伦理学中的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前者将道德知识视为显性的事实和规则,将道德决策视为遵守规则的过程,后者则更多地将道德知识视为一种技能知识,将道德决策视为复杂情境中的熟练应对.基于对两种方案实例的讨论,可以看出自上而下方案面临着框架问题和常识问题的困扰,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先天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不可能的;自下而上方案虽然不存在先天限制,可以生成内禀的道德规范性,但仍面临技术上的工程限制和安全上的规范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困难的和不可欲的.这在元伦理学层面提供了一种理论判决,即反理智主义比理智主义更为准确地把握了人类道德的本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遵守规则而成为道德大师,相反,只有依赖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致道德成熟.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手记     
<正>奥尔特加(José Ortega y Gasset,1883-1955)是现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吸收现象学、新康德主义等学说,发展出一种有自己特点的"生活理性"的哲理,很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中国大陆学界一直未有机缘来正式了解他乃至西班牙语世界的哲学,实属一种亟待纠补的缺憾。眼下,年轻学者高源厚利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一、“场所”的形成1 92 6年 ,即西田几多郎 (1 870— 1 945年 )从京都大学退休前两年 ,他发表了题为《场所》的论文。这篇论文对于研究西田哲学的发展过程来说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篇论文出版之后 ,左右田喜一郎从新康德主义的立场对它进行了评述 ,认为它“进一步加深了  相似文献   
5.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保守主义思潮的反弹。可以说,从现代化开始的那一天起,文化上的保守倾向和进步倾向之间,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张力。目前发生在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仅仅是数百年来保守与进步之争的一个表现。从文化哲学的观点看,进步与保守有如鸟之两翼、车之两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精神性”和“生产性”是它的两个重要特征。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精神生产”的精神性和生产性都蕴含在实践概念中,“精神生产”作为人类特有的感性活动,它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并随着社会分工的推进而不断深入,最终指向“自由自觉活动”的人类实践目标。在经济学视野中,马克思将“精神生产”置于生产主义批判的语境内,“生产性”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增殖性特征,从而使得“精神性”价值沦为生产主义的外在表现。20世纪中后期以来,“精神生产”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非物质劳动和文化逻辑等理论开启了研究当代社会中精神性渗透和生产性弥漫等特征的新方式,由此产生了关于新型生产劳动者变革的“生命政治学”趋向,为此人们应当审慎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甘绍平 《哲学动态》2023,(10):17-25+124-125
应用伦理学是一个正在兴起并广受瞩目的学科及专业领域,它不仅拥有伦理委员会、伦理诊所等实践形态,也具备典型的理论形态。作为一种程序伦理,应用伦理学渗透着强烈的价值理念或价值意涵,贯穿着一种融贯主义的方法论,反映并同时深化和强化了现代伦理学运作的两个基本特点,即现代社会一方面更重视个体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更重视整体的力量。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就是直面冲突、诉诸商谈、达成共识、形成规则、为立法提供理据。应用伦理学既有对基本原则的恪守,又有判断力和实践明智的运用。它是伦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与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四足鼎立。  相似文献   
8.
BOBOs就是指拥有布尔乔亚(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崇尚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又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方式的人,也指既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味、享受富裕成功、注重心灵自由、追求不羁与流浪的一族。Bo与Bo的结合就是物质与艺术的结合。Bo与Bo的结合已经不再局限于追求物质利益,他们摆脱了布尔乔亚物质主义的樊篱,同时追求精神愉悦和心灵回归。布波族是消费的艺术家。BOBO族本是布鲁克斯对美国一个新阶层的称呼,但却以惊人的速度为全世界大众所接受,并在其他国家得到新的诠释。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同样出现了大批布波族。  相似文献   
9.
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的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的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的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的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的性别.芭特勒认为对萨特身体哲学的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对波伏娃思想的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皮浪怀疑主义是对晚期希腊哲学的独特总结,在把伦理学作为理论归宿的晚期希腊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旨在追求人生的幸福,并探索出一条求得心灵宁静的独特途径——悬搁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