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创造力与能力、专长及胜任力关系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宁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5,28(2):501-504
创造力的实质及其培养问题,一直处于心理学家研究的视野当中。本文试图对创造力与能力、专长及胜任力等相关概念的关系作以简要评述,以期获得对创造力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郝宁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8,31(3):654-657
个体获得某领域杰出能力(专长)并非由其智力简单决定.一方面,智力测验无法预测个体未来成就以及"SOC、智力、专长三角关系理论"的提出,似乎表明智力与专长获得无关;另一方面,"特质联合体中介理论"和"模块能力与综合能力中介理论"则说明智力与专长间存在复杂中介机制.专长的获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个体一生发展的历程中,智力对专长获得并不具有显著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3.
程瑞  卢克龙郝宁 《心理科学》2021,44(6):1336-1345
个体的恶意创造力主要体现在伤害、欺骗与捉弄他人三方面。本研究旨在考察愤怒情绪对上述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设计了愤怒、恐惧和中性三种情绪诱发条件(后两者分别作为愤怒情绪的消极和中性情绪对照),以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在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对于伤害和欺骗他人,愤怒情绪诱发组在观点流畅性、新颖性和伤害性上均高于中性情绪诱发组;而对于捉弄他人,愤怒情绪诱发组仅在观点流畅性和新颖性上高于中性情绪诱发组。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情绪对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而情绪唤醒度仅中介了愤怒情绪对伤害他人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内隐攻击性是愤怒情绪促进不同类型恶意创造力的通用路径,而情绪唤醒度是愤怒情绪促进伤害他人恶意创造力的特异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密切关系,为了研究EGF对MMP-12的调节机制,我们用不同浓度的EGF处理人表皮癌细胞(A431细胞)后,观察MMP-12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使用不同浓度EGF处理A431细胞后,MMP-1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所升高。因此,在A431细胞中,EGF通过上调MMP-12的表达可能会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6.
郝宁 《心理科学》2011,34(4):863-870
研究探讨了生物领域知识丰富者和贫乏者判断来自生物领域或一般领域亲疏度不同的配对词间联系的差异。采用2(生物领域丰富者和贫乏者)×2(生物领域配对词和一般领域配对词)×2(语义关系疏远配对词和语义关系密切配对词)混合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尽快判断4种类型共120组配对词的两个词间是否存在语义上的联系。结果发现:生物领域知识丰富者比贫乏者更倾向于接受生物领域配对词间的联系,且在判断生物领域关系疏远配对词时花费更长时间;而两者在判断一般领域配对词间的联系时,无论在接受性或反应时上均不存在差异。这一结果说明,知识背景影响个体觉察特定范畴或特定领域中观念间联系的敏感性,觉察观念间联系的能力表现出领域特殊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探讨认知控制在发散性思维中的作用是当前创造力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一致认为认知控制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三个核心成分。工作记忆对个体在发散性思维中维持任务目标、提取和操作信息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控制, 包括优势反应抑制、分心干扰抑制和对潜在相关信息的低抑制, 分别压制对常规观点的提取、确保对内在注意状态的维持和提供更多观念的组合, 进而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表现。此外, 流体智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控制能力, 可通过增强策略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利于发散性思维。近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 发散性思维不同阶段需要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同加工。未来研究应澄清认知控制各子成分间的关系, 探讨认知控制影响发散性思维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如动机和情绪)的调节, 以及探索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作是否受到任务要求和个体差异(如人格和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程瑞  卢克龙  郝宁 《心理学报》2021,53(8):847-860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 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 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 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实验2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如何影响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 发现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的恶意创造力表现比无策略的控制组水平更低, 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愤怒情绪通过提升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进而促进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 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作为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认为:“虐待是指通过利用恐吓、侮辱、及口头或身体上的攻击而控制与压制他人的任何行为”。也就是说,虐待有身体和心理之分。在婚姻生活中,除了对配偶施与身体虐待的男人以外,还有一种对配偶进行心理虐待的男人他们以侮辱性或攻击性的语言为武器,对女性造成极大的伤害。受虐女性可能会因长期遭受痛苦、恐惧、焦虑的折磨而身心疲惫,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病。但遗憾的是,对于这种男人,大多数女性朋友并不了解,也没有恰当的应对方法。希望本文能为女性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郝宁  杨静 《心理科学》2016,39(3):761-766
创造力有其“阴暗面”。从产品角度而言,创造力可产出伤害性或消极的产品;从个体角度而言,高创造力者可能具有一些消极特征,如精神疾病易感性强、宜人性差、说谎、不诚信等;从情境角度而言,高创造力表现可能与不信任感、生存危机感、社会拒绝等消极因素有关。未来研究应开发高生态效度的恶意创造力测评工具,改进计算恶意创造力水平的算法,探索消极个体特征和消极情境因素作用于创造性思维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