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本文试图对道德的规范性来源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和谐道德观的规范性不仅来源于康德式主体认知领域内意志对自身立法自律性法则,还应该兼有话语伦理所强调的主体间性意义上的互动内涵,进而达到一种主体及共同体对生活世界道德体验统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的国民经济学主要探讨资本主义财富增长的一般原理,以及基于这种经济原理所实现的社会运行模式。总的说来,斯密是按照“物”的观点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现实社会的,从而,其理论中非历史的“物的关系”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关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恰好是要通过批判异化劳动,揭示私有财产的历史性根源,澄明资本主义条件下,掩盖在“物与物的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观超越了斯密探讨现实社会时纯粹的经济学视域,并以实践观点思维方式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为基础,深入剖析了隐匿在物与物的交换关系这一现象层面内部的人本身的异化存在状态。而共产主义正是马克思力求恢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自觉本性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路径.探索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是通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精神家园"路向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阈中,"分配"既具有经济学、社会学意涵,又具有哲学的形上意蕴.资产阶级以"劳动决定权"为前提,在分配中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平等权利",其结果是造成分配的不正义.正义的分配应该超越"平等权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分配原则与价值目标,使人真正享有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方法论的大师和巨匠,他的方法论思想既是其哲学理论的显著特征,亦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的方法论思想体系是由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具体方法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这个方法论体系的特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实践性。毛泽东的方法论生于实践、用于实践、检验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完全寓于实践之中。 2、客观性。方法的产生、运用和发展都必须与客观对象的特点、过程及其规律相一致、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继承百家争鸣的成果并与统一王朝的时代要求相结合,汉代的盛世伦理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道德与伦理精神的理解,浸润、滋养并融会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具有以儒为主、兼摄百家的包客精神、天人感应的天道精神、更化有为的"强勉"精神、厚德简刑的德性精神等特征.生命的物化与理精神的沦落、精神家园的失却,成为当今时代人类性的问题.中华民族重塑当代伦理精神的关键在于葆有"精神的自我",这可以从董仲舒伦理思想的内涵及建构方式获得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丁克全(1914-1989),吉林长春人,回族,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社会学专业,是我国社会学重建时期著名的社会学家,是新中国理论社会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是东北地区社会学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是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曾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兼民盟东北总部秘书长,解放后长期担任吉林省政协常委,是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吉林省社会学会创会会长,吉林省日本研究会名誉会长,吉林省科学社会学与技术社会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8.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和艺术于一体的一项运动,是健与美的结合,是一项高价值、多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一.体育舞蹈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大量的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团来华演出,并在20年代达到了高潮,形成了20世纪初中国舞蹈史  相似文献   
9.
正朋友们聚在一起,天马行空,话锋闪烁不定,忽又转到了紫砂壶的话题上,"光货、花货、老紫泥、本山绿泥"之类的行话层出不穷。我直愣愣地听得云里雾里,插不上嘴,让一向主导话题、附庸风雅的我颇为尴尬、郁闷。受此刺激,我一回家便上网查资料、看视频、翻书本,恶补紫砂文化知识。冥冥中记得若干年前家里似乎有把紫砂壶,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壶却已用作调料罐。幸好有善解人意的朋友送了我两把壶,让我能直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的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需进行前提性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对于人究竟意味着何种意义与价值?人的个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是研究人的个性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的个性"问题需要超越"抽象人性论"的思想局限。只有以马克思的"具体人性论"思想为指导,才能形成关于"人的个性"的合理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