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R.迈  林丹 《世界哲学》2004,75(2):91-97
1 现在我们就海德格尔的另一个关键术语--即"道说"(Sage)①--来追问道家思想对于海德格尔的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认知疗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以及其治疗的基本过程。并进一步小结它在临床上的,尤其对抑郁症治疗上的显著疗效。最后指出认知疗法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雷  林丹  李宏利  张玲燕  莫雷 《心理科学》2006,29(6):1412-1414,1395
该文介绍了进化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主流观点———模块说。模块说认为心理由各相互独立的、解决特定任务的模块组成。进化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悠久,很多著名研究者都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结合各种例子,阐述了进化心理学的模块说以及其迅速、高效但并非精确无误等特点,同时也结合例子阐明了社会认知领域的心理模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研究了触动觉对无意义词汇学习和回忆的作用。自变量设置了3 个水平,视觉学习—视觉回忆(水平1),视觉触动觉结合学习—视觉回忆(水平2),视觉触动觉结合学习—视觉触动觉结合回忆(水平3)。结果表明,在即时回忆条件下,触动觉对3字符词汇的学习和回忆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5 字符词汇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触动觉会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回忆过程中加不加触动觉对成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与其"心即理"的核心思想有着重要的内在关联,且二者都与其解决"物理吾心判而为二"的思想困惑密切相关.阳明思想中的"心"往往意味着在生活"之中"的"投入"体验.此"理"是生活境域中的"活理",不再是脱离构成域的概念本质.生活中的活理自然是"知行合一"的.把知与行分作"两件"时,已不是"知行本体",即不是知行的原本状态了.知与行的原本状态是自然的合一的,是"紧切着实"的关系."行"是"知"的不可分割的构成性的边缘境域.  相似文献   
6.
张娟  莫雷  林丹  刘志雅 《心理科学》2008,31(6):1357-1360
归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技能,近十多年来归类的研究尤其关注类别学习的多重系统问题.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对类别学习的认知神经和神经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类别学习任务下的学习机制和所依赖的神经生理基础是不同的,支持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22-24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在大连召开。20余位与会代表会前阅读了卡西尔的《人文科学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集中围绕文化的本体性问题、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研  相似文献   
8.
在海德格尔与中国道家的关系中,从思想层面上讲,最引人关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海德格尔到底从老庄那里获得了什么启发?在事实层面上,则他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于1946年共译《老子》的经历,由于某些人士(比如海德格尔的)L二子赫尔曼)的否认,也似乎成了一个问题。这里选译的三篇文章直接有助于回答这两个问题。迈(May)的文章出自他那本探讨海德格尔哲学中《隐藏着的东亚思想来源》的名作。此文最突出的贡献是考订了海德格尔所使用的《老子》与《庄子》的德文译本,并将它们与海德格尔著作中的一些相关说法进行对比,由此而表明后期海德格尔在何等深刻和关键的意义上受到了老庄的影响。萧师毅的文章是关于那个“共译《道德经》”问题的第一手材料,而著名的海德格尔专家波格勒的《再论海德格尔与老子》,则是继他以前的那篇《东西方对话:海德格尔与老子》之后,考虑到有人否定有关事实而做的再次考察的结果。而且,此文还提供了一些新的有关事实与材料。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之说,常被批评为近禅佛、谈“虚”论“无”、凌空蹈虚等等.本文将表明,此说固然有其高远之境,但同时又有着生活中的直接可理解性和“切近”的特质.它是生活之道,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贯通,高远与切近的贯通.其“无”不是平板干空之无,而是发生性的、“活”的无、恰恰能够成就“有”之无.它与现象学的“朝向事情本身”的精神也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0.
朱子思想原本有着对于生活境域、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活境的深刻感受。然而,朱子终不能抵挡思想史上常有的现成化倾向,最终造成思想与生活、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割裂。王阳明思想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克服朱子思想中这种内在的不协调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