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一个有待澄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如何看待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方法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持肯定态度的观点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伟大贡献。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则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在以“反形而上学”为特征的现代哲学中已被抛弃,哲学基本问题分析也因而失去了意义。还有观点认为,即使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也不应再用,因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哲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在事物的运动过程中,若有人的能动活动参于,则该事物可以看作为人化物,它的存在有主体性。而在天文观测中看到的天体,只有在认识论的范围内才能谈主体性;就这类自然物自身存在的属性来说,是谈不到什么主体性的。也就是说,不能把认识的主体性混同于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相对论和量力力学等现代科学的成就也只能证明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方法论的教学主旨可以简单概括为开发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主体性是相对于限定人的主体性来讲的。科学方法论教学的对象都是专业化了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专业的“范式”训练,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方法。这固然使他们成为某种具体的科学活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成为“热点”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从理论本身的逻辑说,是十余年以前关于实践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继续。这个探讨的展开,反过来又要求并一定会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从目前讨论进展情况看,尽管存在着某些分歧,但强调科学理解的实践观点对于解央主体性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将认识论和历史观两个方面的探讨结合起来,已成为多数论者的共识。从更深刻的意义来说,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或者是否承认,主体性问题之成为“热点”,归根到底是反映了当代实践的迫切需要。攻克改革实践中的难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实现社会生活的科学管理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自觉调控,粉碎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的阴谋,乃至解决生态、能源等等全球性问题,都使人们作为认识主体和历史主体的主体性建设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了。因此,本刊今年第2期开辟“实践和主体性问题”这个专栏,不仅是根据理论本身的逻辑,要把主体性问题作为实践这个总题目的有机组成部分,更为深入地开展研究和讨论,而且也是出于将当前实践中最紧迫的问题转化为哲学研究课题的需要,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和促进基础理论研究。不言而喻,加强主体性研究,这个任务本身就要求从事这一研究的主体强化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当然要体现在对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和倾向作毫不敷衍的积极思想斗争中。然而,在这种批判中要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主体性,仅限于指出这些思潮和倾向的错误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拿出正确的东西去克服错误的东西。因此,批判应当是建设性的。理论上的错误倾向,归根到底都是现实矛盾的反映。在批判中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就要善于把被错误思潮歪曲地反映出来的种种现实问题转化为我们正面研究的课题,并给以富有说服力的透彻说明。批判错误倾向,回答现实问题,促进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本来是科学研究工作中辩证的统一过程中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方面。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内部的意见分歧,也只有在回答现实问题的探索中才能逐步解决。马克思说得好,理论对立本身的解决,不仅仅是认识的任务,而且是实践的任务。许多意见分歧的是非,单靠理论上的争论,往往不容易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究竟哪一种意见符合客观真理,在用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时,才能最终见分晓。同时,为了在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中切实作到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我们哲学工作者需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关心其他学科的探讨。不同学科之间交叉点上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联系哲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的中介环节。例如前几年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讨论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从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高度来解决。因此,需要开展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视野的扩大,广度的拓展,多学科的协作,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