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往往会低估虚拟环境中空间的距离(空间压缩)。早期研究发现视听刺激的不一致会改善空间压缩,但听觉刺激在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效果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首先探究了听觉刺激的有无对空间压缩的影响,接着操控视听刺激之间的物物距离进一步探究其对空间压缩的影响和改善。研究发现听觉刺激以两种方式影响空间压缩:听觉刺激的存在可以改善空间压缩;空间压缩与视听刺激的物物距离负相关。研究建议为了改善空间压缩,视听刺激应当同时呈现且物物距离至少为1 m。  相似文献   
2.
采用社会学习迁移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来揭示联合任务中反应手的不同状态对观察学习的影响。实验1首先考察自然状态下联合Simon任务中观察学习的存在;实验2探讨视野范围之内的反应手状态改变(双手运动能力受限)对观察学习的影响;实验3则进一步探讨视野范围之外的反应手状态改变对观察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联合任务中,观察者仅观察行动者的动作及其结果,即可获得与实际练习相类似的学习效果;观察者反应手不同状态改变因导致身体的潜在运动能力受限而影响观察学习的产生,说明个体身体形式的改变会对其认知过程产生影响,上述结果为具身认知理论在动作模仿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联合Simon效应是一种空间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它出现在当两个参与者完成Simon任务的互补成分时。该效应被认为是反映自我–他人整合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影响此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和非社会因素。社会促进理论、共同表征理论、空间反应编码理论和参照编码理论对该效应作出了解释。未来关于联合Simon效应的研究需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脑机制,并进一步完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应-效应相容性范式,探讨不同数字表征方式和身体经验对个体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实验1首先采用木棒数字表征从知觉层面证明反应-效应相容性效应的存在;实验2采用累计手指数字表征考察手指数字表征在反应-效应相容性匹配中的优势;实验3则进一步排除了近似数量表征系统的影响,从语义层面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语义概念手指数字表征的反应-效应相容性对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数字表征系统中均存在反应-效应相容性效应,支持了观念运动理论;相比客体材料,手指数字表征在相容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匹配优势,支持了具身数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3个实验考察语音反应方式下情绪效价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空间Simon任务范式考察语音反应方式下空间Simon效应的存在;实验2增加刺激的情绪效价维度,采用同样任务考察无关情绪效价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实验3在实验2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情绪效价为相关维度时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音反应方式下,只有当情绪效价为相关维度时,才会对空间Simon效应产生影响,且该影响主要表现在积极效价对认知控制的促进作用而导致空间Simon效应减小或消失,此结果与极性编码一致性假说一致,也拓宽了躯体特异性假说,扩展了以往对情绪影响空间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采用任务冲突范式考察在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认知老化对个体冲突适应能力的影响。实验1采用经典Flanker任务考察在需要较少认知资源的低难度任务上,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冲突适应能力是否有差异;实验2则进一步采用Flanker与Simon任务的交叉整合任务,探讨在需要更多认知资源的高难度任务上,认知老化对冲突适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难度任务条件下,认知老化并未对冲突适应能力产生影响;而当冲突调控所需认知资源超出老化大脑最大代偿潜能时,老年人的冲突适应能力受损严重,认知老化会显著影响冲突适应能力。本研究最终支持了脑功能代偿说和资源限制理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距离启动范式,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不同手指表征方式对数量表征能力的影响。实验首先验证单手表征中不同手指数量表征方式对小数字(1~5)认知表征的影响;实验2则进一步采用中国人特有的单手手指表征,考察其对大数字(5~9)认知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数字中出现了标准手指表征方式语义层面的位置编码、非标准手指表征方式知觉层面总和编码的激活;但大数字中两种手指表征方式均出现了语义层面位置编码的激活。此结果与计算模型理论一致,说明当手指数量从少到多变化时,标准手指表征方式为语义性的符号数量表征;而非标准手指表征方式由知觉性的非符号向语义性符号数量表征过渡。  相似文献   
8.
刺激-反应相容性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Simon效应是一种典型的空间刺激-反应相容性现象.本文结合实证研究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关于此现象的研究,阐释了Simon效应的传统解释及其反转现象的逻辑再编码及显示-控制排列对应性假说等观点,分析了关于Simon效应的发生阶段及其本质问题的某些争论.最后尝试从空间注意以及电生理等角度来揭示此现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视觉表象产生的大脑半球专门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旭群  宋晓蕾 《心理学报》2009,41(10):911-921
采用Kosslyn单侧视野速示技术, 以英文字母图片为学习材料,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视觉表象产生的大脑半球专门化效应。实验一提出在两种类型的视觉表象产生任务中,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加工起作用, 但却不能直接证实这两种不同加工机制的存在。实验二和实验三则进一步证实了两种表象产生任务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并表现出不同的大脑半球专门化效应。上述研究表明: 大脑两半球均参与产生视觉心理表象, 但分工不同, 并表现出不同的单侧化效应: 大脑左半球通过运用类别空间关系产生表象更有效, 大脑右半球运用数量空间关系产生表象更有效。结果进一步拓展了Kosslyn关于视觉空间关系加工的大脑半球专门化观点。  相似文献   
10.
宋晓蕾 《心理科学》2015,(5):1067-1073
采用空间Simon任务范式,考察基于客体空间一致性效应到底是手柄的功能可见性引起,还是其空间位置编码导致。实验1采用Pellicano等(2010)研究中的带手柄电筒,要求被试完成与抓握功能相关的形状判断任务,结果表明,唯有当电筒开时,被试产生了基于客体的空间一致性效应。实验2去除电筒可抓握的手柄,发现无论电筒开或关,均出现了更大的基于客体空间一致性效应。上述结果与空间编码假说一致,表明空间位置编码是产生基于客体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