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讨非反应手对标准Simon任务改装的go/no-go任务的影响,被试只对其中一种颜色进行按键反应,通过指导语来操控非反应手的状态,结果发现:(1)实验一中当不提醒非反应手如何放置时,不会产生Simon效应;(2) 实验二中要求非反应手放在固定的桌面位置上,产生了视觉运动Simon效应,其随反应时的增大而减小;(3) 实验三中要求非反应手放在固定的非反应键上,却产生了认知Simon效应,其随反应时的增大而增大。这说明非反应手的状态影响Simon效应的产生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2.
张丽  陈雪梅  王琦  李红 《心理学报》2012,44(10):1309-1317
目前SNARC效应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研究以12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奇偶判断任务、Go/No-go任务以及合作情境下的Go/No-go任务依次展开了三个研究,拟揭示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双手完成奇偶判断任务,结果出现了经典的SNARC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完成Go/No-go任务,并让被试单手(左手或右手)对奇数或偶数进行反应,结果SNARC效应没有出现,这表明认知主体的身体形式对SNARC效应产生了影响.实验三要求被试合作完成Go/No-go任务,该实验按照被试所坐的位置(左边和右边)和反应手(左手和右手),设计了四个条件,结果只有身体位置和反应手完全一致时出现了 SNARC 效应.以上结果一方面表明了具身认知观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扩展了以往对SNARC效应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不同条件下进行工具认知判断时手部姿势对认知判断的影响及动作模拟的神经机制。实验发现:手部姿势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冲突手部姿势条件下反应时最慢,且冲突手部姿势条件下与不冲突手部姿势条件下、自然状态条件下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自然状态条件与不冲突手部姿势条件下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f MRI成像结果发现,额中回、额下回、顶下小叶以及辅助运动区在自然状态下有显著激活,表明个体在进行认知判断过程中有动作模拟过程;海马结构、扣带回及楔前叶等与记忆有关的脑区有显著激活,表明身体经验在认知过程的作用。总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手部姿势状态对认知判断有不同影响,冲突手部姿势会对动作模拟产生干扰作用,手部动作模拟的神经机制主要涉及镜像神经元区,且在认知判断时存在具身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词汇效价判断任务,考察水平空间与情绪效价联合效应的产生机制。实验1在被试双手正常放置条件下考察了词汇效价与水平空间联结效应的存在;实验2则要求被试双手交叉放置,以考察当反应手和反应键的空间信息冲突时水平空间与情感效价的关联现象;实验3则进一步考排除反应手的参与,以考察口头报告的反应方式是否对两者的联结效应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方式下均存在空间情感效价的联结,且此联结更多是反应选择极性编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精细动作技能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而产生的运动, 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知经验, 丰富认知对象, 进而促进个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当个体需要将认知资源-注意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分配时, 熟练的精细动作可以节省注意资源, 为高级的认知任务更好地服务; 精细动作与认知在发展中不断相互促进, 有些动作是某些认知习得或认知练习的先决条件; 精细动作技能可以预测小学低年级的学业成绩, 尤其是阅读和数学成绩。精细动作技能和认知发展的关系具有大脑神经发育基础,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相同的脑区, 如小脑和前额叶。因此, 某些认知损伤的病症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状态会影响认知灵活性。本研究运用情绪影片片段作为情绪诱发的手段,以68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线索-提示任务范式考察了不同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对认知灵活性重要成分之一注意定向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有效提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对于无效提示,积极情绪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消极情绪;而且,积极情绪下的线索有效性效应不显著,但消极情绪下表现出显著的线索有效性效应。实验结果说明,积极情绪有助于注意定向的转换,消极情绪延缓了注意定向的转换。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积极情绪扩展认知范围,而消极情绪缩窄认知范围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联合Simon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究不同情绪维度对联合任务中共同表征能力的影响机制。实验1a、1b分别考察在高、低唤醒度条件下不同效价对个体共同表征能力的影响; 实验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动机维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无论效价高低, 高唤醒度都是提高个体共同表征能力的关键因素, 且动机强度在其中起一定调节作用; 而在低唤醒度条件下, 高效价会起一定补偿作用。上述结果很好地支持了参照编码假说, 也澄清了情绪不同维度对联合动作表征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无意识信息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触发相对低级的认知功能而且也能触发冲突控制等相对高级的认知功能。尽管已有研究从行为和认知神经研究两个方面强有力地证实了无意识冲突的存在,但对无意识冲突是源自中枢加工产生的语义冲突还是晚期动作选择中产生的反应冲突存在激烈的争议。本研究采用分离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实验逻辑在Stroop掩蔽启动任务中探讨了无意识冲突的机制。结果发现,无意识Stroop效应中既包含语义冲突又包含反应冲突。这说明无意识冲突可能由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共同构成。实验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无意识刺激可以加工到语义水平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1)强化与认知的结合,(2)行为主义的建构论,(3)交互决定论。作者认为,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是他发掘了观察学习这一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地位。作者认为,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认知的术语阐述观察学习的过程与作用,且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因而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浩生 《心理学报》1994,27(2):201-207
该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1)强化与认知的结合,(2)行为主义的建构论,(3)交互决定论。作者认为,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是他发掘了观察学习这一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地位。作者认为,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认知的术语阐述观察学习的过程与作用,且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因而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典的色词Stroop任务和天气预报任务范式,探讨反馈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方式以及不同抑制能力对概率类别学习的影响。实验采用2(学习方式)x2(抑制能力)被试间设计,随机选取204名大学生被试。结果显示:反馈学习的成绩显著高于观察学习;高抑制能力者的成绩显著高于低抑制能力者;反馈学习的成绩与意识知识出现分离。这表明,学习方式影响概率类别学习,反馈学习的效果优于观察学习;抑制能力影响概率类别学习,高抑制能力者的学习效果更佳;概率类别学习中同时存在内隐和外显两种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应-效应相容性范式,探讨不同数字表征方式和身体经验对个体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实验1首先采用木棒数字表征从知觉层面证明反应-效应相容性效应的存在;实验2采用累计手指数字表征考察手指数字表征在反应-效应相容性匹配中的优势;实验3则进一步排除了近似数量表征系统的影响,从语义层面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语义概念手指数字表征的反应-效应相容性对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数字表征系统中均存在反应-效应相容性效应,支持了观念运动理论;相比客体材料,手指数字表征在相容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匹配优势,支持了具身数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移情的测量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情,是一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共鸣反应,是一个人(观察者)在观察到另一个人(被观察者)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下时,产生与被观察者相同的情绪体验。这种共鸣反应的能力依赖于一个人能否认知推理他人的情感状态;同时,唤起的共鸣反应又会为观察者提供内部信息,从而加强由认识推理得到的情感的含义。一般认为移情使人更容易意识到另一个人的需要,通过满足这个人的需要以平息自己的情绪,所以能促使亲社会行为发生。从60年代末国外对移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不同研究由于采用不同的移情测量指标,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有必要总结一下移情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3个实验考察语音反应方式下情绪效价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空间Simon任务范式考察语音反应方式下空间Simon效应的存在;实验2增加刺激的情绪效价维度,采用同样任务考察无关情绪效价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实验3在实验2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情绪效价为相关维度时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音反应方式下,只有当情绪效价为相关维度时,才会对空间Simon效应产生影响,且该影响主要表现在积极效价对认知控制的促进作用而导致空间Simon效应减小或消失,此结果与极性编码一致性假说一致,也拓宽了躯体特异性假说,扩展了以往对情绪影响空间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具身认知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为解释核心的新的研究视角。来自具身认知实证研究的证据表明,身体的生理属性、运动经验和现实环境影响认知的形成与发展。目前的具身认知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传统认知的实验范式,集中于研究身体的结构属性和静态动作对认知的影响。未来,具身认知与传统认知将会相互吸收和融合,更多关注身体的机能属性和动态属性。  相似文献   

16.
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的阶段模型的证实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因素实验证明,在故事阅读产生的想象场景中,位于其中的观察者对身体四周物体的搜索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目标方位的判断,认知加工时间的模式是前<后<左=右;第二阶段是注意指向目标方位,从而辨别目标物体,认知加工时间的模式是注意点<注意点对面<注意点左侧=注意点右侧。这两个阶段没有交互作用。反应时依赖于被试的视点。  相似文献   

17.
把手放在刺激旁边,会对知觉、记忆、语义和执行控制等认知加工产生影响,这类现象被称为手近效应。手近效应反映了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对认知的塑造作用,为具身认知提供了新证据。本文从手近效应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从手近效应的神经机制,应用研究,以及动作意图和人际社会因素的调节作用等方面探讨当前手近效应还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拟双任务实验,探讨人机交互过程中影响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及途径。发现任务特征中的任务复杂性、时间压力和个体特征中的作业自我效能、状态元认知对认知负荷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任务复杂性、时间压力、作业自我效能、状态元认知均对心理努力、主任务正确率存在显著影响;任务复杂性和时间压力还对注视时间、主任务反应时存在显著影响;作业自我效能和状态元认知还对瞳孔直径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强调了身体在认知中的关键作用,主张身体的构造和状态、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其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对认知的形成产生了根本影响。具身认知的相关理论虽然直接或者间接承认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关系,但是存在一些观点的不一致,导致具身认知理论难以统一到相同的框架上来,具身认知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模型: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感知运动模拟隐喻理论。  相似文献   

20.
采用Levinson的旋转实验,考察了智障儿童在空间任务中参考框架的选择。结果发现:(1)在非言语的空间操作任务中,智障儿童倾向于选择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2)智障儿童的空间参考框架的选择倾向主要由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我中心倾向以及习惯空间术语的影响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