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尚杰 《世界哲学》2004,(4):59-81
索绪尔的宏大构想,是展示一个伟大发现:存在着种种神的名字,诗人以神秘而固定的样式创制出来,编织入(梵文、希腊文、拉丁文)古诗的行节中,这些名称经由依次选择数个特定的字,使其可被人理解。简括地说,索绪尔发现诗是双层的:行上覆行,字上覆字,词上覆词,能指上覆能指。这种变换字序以形成新词的圆转若环的现象,索绪尔以为到处都可见;他被它迷住了;若是听不到原初意义的籁籁细响,他就无法读一行诗。若干字结了盟,播撒遍了诗行,历历在目……意义决不是单一的,数个字形成一个词,虽则每个字理性上都是毫无意义的,字继续在我们身上寻觅它的自由,去意指别的什么。  相似文献   
2.
Previous studies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group bias and resource scarcity have produced heterogeneous findings, possibly due to their focus on the allocation of positive resources (e.g. money).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group bias would be amplified or eliminated when perceived survival resources for counteracting negative stimuli are scarce. For this purpose, we exposed the participants and another confederate of the experimenters (ingroup/outgroup member) to a potential threat of unpleasant noise. Participants received some ‘relieving resources’ to counteract noise administration, the amount of which may or may not be enough for them and the confederate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i.e. abundance vs. scarcity). First, a behavioural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intergroup discrimination manifested only in the scarcity condition; in contrast, the participants allocated similar amounts of resource to ingroup and outgroup members in the abundance condition, indicating a context-dependent allocation strategy. This behavioural pattern was replicated in a follow-up neuroimaging experiment, which further revealed that when contrasting scarcity with abundance, there was higher activation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as well as stronger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ACC with the empathy network (including the 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and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for ingroup compared to outgroup members. We suggest that ACC activation reflects the mentalizing process toward ingroup over outgroup members in the scarcity condition. Finally, the ACC activation level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 scarcity on ingroup bias in hypothetical real-life situations according to a follow-up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23名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育儿压力在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焦虑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行为问题与育儿压力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调节作用只在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群体中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改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育儿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卉  徐洁 《心理科学进展》2023,31(3):467-479
职场通讯压力是指员工想要快速回复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工作消息而体验到的紧迫性, 现有研究对其成因及影响路径的探讨较为零散且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并结合努力-恢复模型, 讨论作为工作要求的ICT使用以及作为个人要求/资源的个体因素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前因作用; 探讨职场通讯压力因阻碍恢复活动而对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工作和家庭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 以期增进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全面了解, 丰富现有研究对ICT使用后果的认识, 并为未来研究的展开以及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影响学习迁移的几个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前人较多地从学习材料本身的特点或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出发去孤立地考察对学习迁移的影响这一现象 ,本研究试采用代数运算材料 ,系统地探讨了学习材料的相同要素和学习者概括化认知过程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并将相同要素进一步区分为表述形式相似和内在原理相似。旨在对较为复杂的认知学习中迁移的影响因素做更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 :①概括化和相同要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依然存在 ,但需作具体分析。其中 ,前者应成为影响学习迁移的更重要因素。②在学习材料的相同要素中 ,实质上对迁移起作用的是内在原理相似性 ;而表述形式相似性不起主要作用。③概括化因素和内在原理相似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习迁移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绍杰 《中国道教》2005,(4):63-63
7月29日,庆祝中国宗教杂志社、宗教文化出版社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代主席傅铁山,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副局长王作安、齐晓飞、蒋坚永,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副会长圣辉、净慧、学  相似文献   
8.
全身性感染是由感染所致的临床综合征,Toll样受体(TLR)导致的体内信号传导,使炎症反应级联放大,以及诱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机体对病原体清除效率降低.因此,阻断TLR传导通路可能会抑制全身性感染发生和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杰  杨悦  赵婧 《心理学报》2021,53(8):821-836
通过分别以高频汉字(实验1)和图形非言语材料(实验2)为刺激的两个联合视觉注意任务, 并采用基于Budensen视觉注意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 系统地探查小学三~六年级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同时性加工技能缺陷的内在机制。以43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46名生理年龄匹配典型发展儿童为被试, 每类被试均被分为小学中年级组(三、四年级)和高年级组(五、六年级)。两个实验均发现不同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在知觉加工速度参数上显著小于控制组儿童。在空间注意分布权重参数上, 实验1的结果显示, 不同于控制组儿童向左侧化发展的注意分布模式, 两个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均表现为无偏的注意分布; 而实验2未发现显著组别差异。且这两种同时性加工子技能分别与不同水平的汉语阅读技能密切相关。结果表明,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同时加工多个视觉刺激时存在持续的知觉加工速度缓慢的问题, 在同时加工言语类刺激时还表现出异常的空间注意分布模式。本研究有助于从基础认知层面揭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缺陷机理, 为进一步设计相关的提高阅读效率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框架效应指个体进行社会性决策时, 描述方式(即框架)对其选择倾向的影响。采用“伤害/帮助框架”范式, 本研究在行为上发现了显著的框架效应:被试在伤害框架下比帮助框架下, 更倾向于选择利他选项, 这可能是由于伤害框架凸显了伤害他人的后果及有意性, 从而提高了道德冲突水平。在神经活动上发现(1)静息态下, 右侧颞顶联合区(TPJ)的低频振荡振幅(ALFF)与框架效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2)道德加工相关脑区构成的局部脑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能够有效预测框架效应强度。本研究首次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个体的社会性决策受到语言表述方式影响的神经机制, 为进一步揭示社会决策中的个体差异提供了神经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