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1 毫秒
31.
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2.
2003年6月和2004年6月追踪调查了430名3、4、5年级儿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法探讨了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控制了社交自我知觉的影响后,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交叉滞后效应;而社会喜好和社会行为在控制了社交自我知觉的作用后,与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相互预测关系。同伴交往各变量中,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具有最大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33.
童年中期不同水平的同伴交往变量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0名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行为通过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的多重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不存在直接效应;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也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也存在直接的联系.同伴交往四个水平的变量中,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具有最大的预测力,其次分别为友谊质量、社会行为和社会喜好.  相似文献   
34.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我表露、知识共享、行为决策以及团队合作等网络行为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应基于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开展深入研究,明晰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5.
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错失恐惧受人格特质、心理需要、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错失恐惧对社交媒体使用、心理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且在其他变量对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影响因素和后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36.
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加工功能受损、注意偏向、认知加工倾向、抑制控制和感觉寻求以及网络成瘾的神经通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探究网络成瘾的机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明确网络成瘾与高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整合现有的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和研究指标,突出研究成果在网络成瘾鉴别和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一般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社交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发展自我概念与提升生活满意度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38.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使用网络亲子沟通问卷、亲子关系问卷、获益性解释问卷、问题行为量表、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网络亲子沟通、亲子关系、获益性解释和社会适应中,两两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亲子沟通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还能通过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亲子关系的中介效应均受到获益性解释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高获益性解释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活动的新领域和人际交往的新媒介。为探讨社交网站中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来自武汉市两所普通中学的817名10~19岁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23人,女生366人。研究采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使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真实自我呈现和积极自我呈现与积极反馈、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呈现既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友谊质量,也能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的友谊质量没有直接预测作用,只能通过积极反馈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0.
对小学3、4年级的285名儿童进行了3年追踪调查,分析了儿童分别与男、女生互选友谊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在个体间的差异,探讨了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分别对两类互选友谊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的男、女生互选友谊数在3年时间内都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并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儿童与同性互选友谊数显著多于他们与异性的互选友谊数,男生与女生互选友谊数的增加速度比女生与女生互选友谊数增加速度慢,儿童与男生的互选友谊数越多,他/她与女生的互选友谊数就越少,表明了性别隔离现象的存在。(2)在控制了关系攻击的影响后,儿童的外部攻击对他们在各时间点测得的与女生的互选友谊数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而对他们与男生的互选友谊数影响不显著;在控制了外部攻击的影响后,儿童的关系攻击对他们在各时间点测得的与女生的互选友谊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他们与男生的互选友谊数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对儿童互选友谊数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