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上清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魏晋时期,创始人相传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该派以《上清经》、《黄庭经》、《真诰》等道书为主要经典,以存思、守神、行气、服食为主要修炼手段,对道学及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晋时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使用反应时技术,考察在归类住条中分心物的位置因素是否也与分心物特性因素一样,影响被试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时间(RTDT)。结果表明,RTDT不随分心物位置数目变化而变化,只随着分心物特性数目变化而变化.由此得出,象归类这种属于语义表征的、与位置无关的任务中被试并不抑制分心物出现的位置,并可进一步推论,分心物抑制可能是一种灵活机制。  相似文献   
23.
错误再认:意识、注意和刺激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海燕  朱滢  李云峰 《心理学报》2001,34(2):104-110
该研究基于错误再认现象,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在决定一个刺激是被有意识知觉还是无意识知觉时,刺激特性和注意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偿的作用。实验一表明,当一个刺激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的时候,增强刺激特性或提高注意水平都能使它的知觉变为有意识的;相对应地,实验二表明,一个处于分散注意条件下被无意识知觉的刺激,也可以通过使注意集中或增强刺激特性而使它的知觉变为有意识的。该研究对意识、注意和刺激特性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意识和无意识知觉:注意和刺激特性间的相互补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耿海燕  朱滢 《心理学报》2001,34(5):7-14
该研究基于Exclusion任务,利用质的差异的研究范式,不仅确立了意识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而且发现刺激特性和注意在决定知觉意识时存在相互补偿的现象。在实验一中,当靶字短暂呈现时。被试用靶字补笔的比率高于基线水平;而当延长靶字呈现时间或提高对靶字的注意水平时,出现反转现象一用靶字补笔的比率低于基线水平。相对应地,在实验二中,分散注意条件下被试用靶字补笔的比率高于基线水平;而当注意集中或在分散注意条件下延长呈现时间时,出现了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25.
在当下,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数字绘画大有取代传统绘画之势。同时,数字化图像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它为绘画艺术提供的信息资源相当丰富,令数字绘画能够逐渐稳步走入市场,弥补传统绘画在艺术创作上的不足。对比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分析二者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绘画的发展优势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得以呈示及存在所凭借的外在方式,它在构成上是多层次的。艺术语言表现出诸多特性,例如:赋形性与消逸性、敞开性与遮蔽性、本真性与超越性,它们相互依附,又相互牵制。  相似文献   
27.
SNARC效应是人类空间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限于技术手段,现有SNARC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多以小尺度空间环境为基础,致使其生态效度较低。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生成的交互情境,从核心加工系统(静态空间SNARC、动态空间SNARC、静态-动态联合SNARC)和加工特性两个方面,研究建立起基于大尺度空间环境的SNARC加工模型。为人类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备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28.
许至 《孔子研究》2016,(5):13-19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与安身养性、社会交往、宗教信仰、安邦定国等密切相关。饮食乃人存续与发展之根本,饮食之道不仅能挺立生命,而且能助益于处理丰富的伦理关系,同时其内蕴的道德意涵可引导人们走向道德之域。人在与家庭、社会、自然、宗教等不同层面的对象交往时,依据饮食之道所展现的伦理特质,树立了生机原则、返本原则、人情原则与等差伦理原则。与此同时,饮食之道应用于自然食物采猎、家庭生活、政治燕飨与祭祀祈福等场合,又能发挥出修身、教化与调和功能,最终指向天地、神鬼、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9.
何欢欢 《哲学研究》2012,(2):106-112
<正>"瓶"(ghata)和"空"(虚空、空间,ākasa)是古印度哲人在阐释抽象哲理时最常用到的两个譬喻意象,以补充说明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随着论述主题的不同,"瓶"和"空"作为喻例可以分别形象地阐释或佐证不同的观点。在吠檀多哲学体系中,"瓶"和"空"两者被置于同一个譬喻,构  相似文献   
30.
本文结合当前宗教的客观性、重要性、排他性等特性,并援引联合国的有关材料和国外一些神学家的看法,说明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尊重事实的做法;同时对照欧美的宗教实际情况以及欧洲的政策转型倾向,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的实践也足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