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继《佛教哲学》之后,方立天同志又推出新作《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有幸先睹此书,感到内容丰富多彩、新颖精妙,是一本难得的颇有价值的好书,心情很是喜悦振奋,愿意将它推荐给广大读者,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当前学术界正在讨论文化与宗教问题,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问题,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等等,不仅学术  相似文献   
52.
1988年12月1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在北京孔庙会议室举行题为《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与民族和解》的座谈会,二十多位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讨论是围绕这样几个题目展开的:1.中国传统文化是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关心的课题;2.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3.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中的作用;4.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民族和解中的地位;5.加强海峡两岸学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途径、方法、形式)。下面是大家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53.
论儒道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儒道互补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体系,学派纷呈,内外互动,多姿多彩。而在诸子百家之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思想家,无疑是孔子和老子;渗透最深、流传最久的学派,无疑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儒道两家相比,儒显道隐。儒家名声显赫,在两千多年中居于社会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导地位,是政治、教育和道德领域的指导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与社会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具有隐土派和浪漫派的风格,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处于在野的地位,但它形成一股强大的潜流,扩散到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凡有儒家的地方便有…  相似文献   
54.
关于生活道教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张继禹道长提出“生活道教”的理念 ,我非常赞赏 ,我以为这是继民国年间陈撄宁大师“新仙学”之后 ,道教理论上又一新的进展 ,虽然处在初创阶段 ,但它的前途是远大的 ,因为它能够发扬道教的优良优统 ,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从而使道教焕发出新的生命。道教作为信仰 ,为道教界所关注 ;道教作为文化 ,则为全体中国人所关注。道教学界的朋友都诚心希望道教能在中国新时期健康发展 ,繁荣昌盛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 ,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血肉相连 ,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  相似文献   
55.
说“良心”     
<正> 最近,面对着拜金主义的泛滥,谈论良心的人又多起来了。“良心”这个词,对于理论界真是久违了,学者们不大从正面说它,似有意回避,提到的地方也是带有批判性的。不讲良心的结果,泯灭天良的事便多了起来,社会风气越来越坏,多数人日受其害,于是人们又重新呼唤良心的归来。道德的败坏当然有十分复杂多重的原因,但我们不能不承认,理论上对“良心说”的全盘抹杀,使许多人错误地以为良心无用、良心不好,也是重要的导因之一。“良心说”最早由孟子提出,他有一句话:“其所以放其良心者”(《告子上》),朱熹注曰:“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孟子更喜欢用“良知良能”来表述人性中之善端。王守仁上承孟子,以“致良知”而著称于世,“良知说”由此而大放光彩。学术界虽多讲  相似文献   
56.
<正> 中国传统文化的长久价值如何?应该继承发扬还是否定抛弃?这是不能笼统回答的。不仅因为它有着正负双重性,还因为它包含着若干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有着不同的存留价值,不可一概而论。常见有人激烈反传统,细考其所反,并非传统的全体,只是其中若干部分,对于另一些部分实际上是肯定的。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传统的分类研究,所以抓不准主攻方向。为了避免简单化的毛病,我以为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先分出大的类  相似文献   
57.
<正>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定位问题实不易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现代化”的问题,而两者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很难取得共识。可是事情奇怪得很,定义的争论似乎并不影响事情的实际进行。宗教、哲学、美学、文化的定义歧说日多,然宗教自成为宗教、哲学自成为哲学,美学自成为美学,文化学自成为文化学,并没有混淆到分不清楚的程度,说明人们心目中有个潜在的带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58.
鸠摩罗什与姚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鸠摩罗什与姚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前期的著名佛学大师和译经大师,在西域诸名僧中最受中原人士的欢迎和尊敬,在历史上他的名声传颂不绝,至今仍不衰减,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只有唐代玄类法师可与相比。罗什一生的主要成就在译经,他主持翻译...  相似文献   
59.
2007年12月18日,我应邀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当代世界宗教和加强我国宗教工作。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和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对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0.
中国现代百年教育有巨大进步和成绩,也有不足。主要弊端有三:重知识技能训练,轻人格道德熏陶;重理工知识传授,轻人文素养培育,没有中华经典训练;实行工程监管为特征的量化规范管理,用项目课题带动教学科研,个性不能彰显。其后果是培养出大批发育不良的人,一没有道德魂,二短少中国心,三缺乏创造力。针对上述状况,教育要认真反思。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要恢复中华经典的系统学习,使之正式进入大中小学教学体系。学习孔子,重视人格养成,树立人的尊严。运用儒家道德资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儒家教育智慧,更新教书育人方式:一是因材施教,破格选优;二是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三是教学相长,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