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整体观念整体观点是系统方法的核心。华夏民族的整体思维传统发祥甚早,其滥觞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去。到《易经》成书时,整体地观察世界已经成为一种牢固的思维方式。《易经》的整体观点,鲜明地体现在它们的医学思想中。艮卦卦辞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李镜池先生和高亨先生都认为这段话是批评“只顾部分而不护整体”的作法。李镜池先生更指出此卦“反映了医学上的整体观念”(《周易通义》)。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  相似文献   
2.
论高峰、退溪“四端”“七情”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朝著名学者奇高峰曾就“四端”、“七情”能否分属理气,与李退溪展开辩论。从1558年高峰首见《天命图》,对退溪手订“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提出批评,至1566年李退溪在《与高峰书》中认为二人“始参差而异序,卒烂漫而同归”,论辩历时八载,成为朝鲜儒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朱子学内部的一场争论,思辨性很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二人都声言自己是对纪儒思想的阐释和继承,而真正坚持朱子正统观点的是奇高峰,李退溪则对朱子性理学做了重大修改。所以论辩过程中高峰文理谨严直壮,话难迭掷;退溪上下迂曲…  相似文献   
3.
“气”概念的形成及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指出,“气”概念最初的原型是大气和其他一些气态物质。的确,我们从古代有关“气”的文献以及气字的字源,可以证明这一点。许慎《说文》:“气,云气也,象形。”“云,山川气也。”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伸为凡气之偁?钡潜匦朊魅?中国古代哲学和其他许  相似文献   
4.
《周易》与中国象科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层面的认识为“象科学”,主要采用自然整体方法和意象方法.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中医学的突破,定将带来象科学的复兴,对人类的未来和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5.
凡是有相互作用的地方就有反映,有反映则有信息现象存在。信息现象遍及整个物质世界,它随着物质系统和反映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同时为推动物质世界的进化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信息形态的变化必须与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系统的发展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在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频繁而又规模巨大的内外战争中诞生和前进的,因此是一个对人生和时间价值有较早意识的民族。正是由于对光阴的珍视,我国周秦两汉时代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阴阳概念为基础的时间理论。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将“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解决首先寄托在对大众具有精神感召力、能担当感化人生向上、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使命的圣贤人格造成上。他融合儒家和现代生命哲学思想,对儒家式的圣贤人格进行了理论重构,提出这种人格应具有思想力、能明辨是非,有真性情,为求真理而力行,富有创造力、意志力、宽容心。人格的道德追求已由传统的“至善”转换为“生命流畅”。他结合乡村建设实践,探讨了通过圣贤特质的人格范导功能,影响大众人格境界提高的人格培养模式。就现代人仍需要通过现实的模范体现的理想人格境界作为人生范式和价值取向导引来看,粱漱溟的理论和实践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各包括八十一篇论文,不是一人一时之手笔。其各篇的创作年代和编纂成书以后的沿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根据史书有关记载,考证《内经》的丰富内容和文字气象,大致可以断定留传至今的《内经》为战国末年至东汉时代的作品。其中《素问·天元纪》以下七篇《大论》,系唐人王冰整理编注《素问》时(约公元762年  相似文献   
9.
气功产生于古代的医疗卫生活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早在黄帝时代就有人用气功治病。在先秦就提出了“全生”概念。“全生”包括关注生命和修养道德两个方面。养己、养人、养物就是养生、修德和治世的统一,也是养神、养气和养形的统一。人的心与身、神与形是统一而不可分的: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对身有调控作用。中国气功学认为,人的心神包括“元神”(先天的、内化的潜意识)和“识神”(来自感官的关于外物的知识和情感)。元神养护得当,识神就聪敏,而识神疲劳过度,会干扰元神对机体的调控能力。气功锻炼的关键在“调心”…  相似文献   
10.
一、五行学说的三个来源 五行学说从其肇端至发展成为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追溯历史,五行学说是由三个方面的理论发展而成:一是四时说,二是五方说,三是五材说。 所谓四时说,其基本的内涵就是将一个年周期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今天的人们说来,四季的划分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事。然而推溯远古,最早提出四时概念并对四时进行准确划定,则是一件伟大的发明,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的先民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处于地球的北温带。这里四季分明,一年之中风寒暑湿燥变化很大,直接影响着牧业和农业的生产。这就使得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历法的研究和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