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129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61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1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60篇
  1957年   53篇
  1956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之间的相似和密切联系,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唯心主义,都是对世界的一种不正确的看法,都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都反映这些和那些阶级的利益,它们过去和现在多半是阶级社会里的思想斗争中的同盟军。以上这些观点都是下述看法的依据,即在我们的文献里,充分而又广泛地提到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是一些不同的现象,但就其本质来说,又是同一  相似文献   
112.
一、导言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在其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译者)中所阐述的、在《资本论》和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其他许多著作中举出作为例证的那种观点。我将用几句导言开始我的论述,然后概略地介绍一下这个理论,最后我要力辩,尽管这个观点确实具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但它过分限制了对历史进行合理探讨的范围,以致最后成为不可接受的了。  相似文献   
113.
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结果显示:1)在16至18个月的婴儿中,愉快和痛苦情绪对其问题解决的操作有不同的影响。愉快组被试比痛苦组被试的操作效果明显优越;体现在“直接抓取”、“注视”和“顺利获得”三种操作策略中。2)愉快和痛苦两种情绪的不同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的相关是不同的。愉快组显示为一种曲线相关,即过高或过低的情绪唤醒不如适中的唤醒水平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痛苦组显示为一种直线相关,即痛苦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14.
卡达穆尔的《真实性和方法》一书是用以论证一种“哲学诠释学”的,它的第一部分在方法论上是其他一切部分的基础,涉及审美尺度的超验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设想出一种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如果我们要对这部广博的、内容丰富的著作加以批判,我们首先就必须讨论它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5.
近来在印度学家中间,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深入研究印度哲学的历史开始获得愈来愈大的威望。虽然在这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刚刚走上开始的阶段,他们却巳写出了一系列印度哲学史的重要著作,其中包括Д.П.恰托帕驮耶的这本著作。还在1956年,该书首次以印地文出版;但是对本书的兴趣如此之大,以致于1959年出版了它的英译本,1961年出版了从英译本转译的俄译本。恰托帕驮耶的这本书无疑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研究印度哲学某些根本问题的较有份量的著作之一。作者用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其中大部分以往从未进行过科学的整理。该书不仅探讨了古代  相似文献   
116.
“那末,我说,人以及一般说来每个有理性者都是作为目的存在着,而绝不能仅仅被当作手段。”这是康德的一个足以自豪的诊断。如果康德没有从这个情绪上有利的地位倒退到用一种非常令人不满的推论去代替证明,那末我们由于对这个论断的崇高意义怀有某种模糊的感情,可能会倾向于对它表示同情。康德写道:“人以及一切有理性者是自在目的这个原理,不是靠我的观察或者经验  相似文献   
117.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一书收集了M.石里克、R.卡尔纳普、O.纽赖特、F.魏斯曼、H.汉恩、F.D.朗塞、C.G.汉贝尔、B.罗素、A.J.艾耶尔、C.L.司蒂文逊和G.莱尔等的文章。这些文章最早是在1924年(如罗素的文章)发表的,晚止于1946年(如莱尔的文章)。在今天都不是容易看到的了。它们之合成为一个单行本,正像艾耶尔宣称的,特别可以证明逻辑实证主义并没有构成一个学派,并且也说明了那些散居在各地而又往往互相对立的思想家们的某些立场的类似倾向。  相似文献   
118.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感性的经验或感性经验这一概念是作为认识的第一阶段的标志使用的。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形态所引出的对物质现实性的具体直观的映象的感性经验,还没有表达出人类经验的全部和实质。如果谈到共产党和工人党在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反对剥削和压迫、反对帝国主义和战争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时,这就非常清楚了。显然这里所指的不单是感性经验形态的经验,而是从革命实践中所取得的、具有判断性质的概括形式的认识。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多种多样形式并且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的经验交流时,那就可证明,感性  相似文献   
119.
自由与权威     
在中世纪对权威的反抗以后,19世纪的欧洲,每个人所获得的自由已达到了全部历史进程中前所未有的程度。可是,结果却似乎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去对待他们所赢得的自由。这仍然是正当的自由吗?在欧洲的许多地区,人们显然是失去了对代价巨大的珍贵的自由之真正的了解;并且,也忘记了他们的先辈为了获得自由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自由堕落成任意行动。因此,其结果,反抗权威的斗争问题就被承认真正的有效的权威问题所代替了。可是,恢复失去了的权威就像装置舞台布景一样的不自然。没有一个人相信它。因而发生了巨大的骚乱。在某些欧洲国家中,一些个人和政党大出风头,他们以建立集权主义的权力来代替了流行的无政府主义。他们破坏了这种布景,把暴力统治作为他  相似文献   
120.
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出版提供给我们一幅关于社会主义思想早期发展的图景,使人更清楚地看到它同哲学和社会学中现行讨论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即早期马克思对此曾多所涉及的异化现象。在这篇论文里,作者指出对异化现象的现时流行的两种主要探索方法——本体论的和社会学的方法——的特征并提出这种看法:早期马克思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中的黑格尔的本体论和经验社会学之间的紧张关系反映出这一分析——对理解人的地位的一种贡献——的优点而非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