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主体性概念的理解上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反对把主体性归结为精神、意识的特性,而把主体性看作是高度组织起来的、并且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物质实践的特性,也即实践作为对象性的和对象化活动的革命的、批判的性质。所谓主体性和客观性的二元对立,是由不正确的理解方式造成的虚假的对立。只有反对唯心主义的愿望而不理解实践的本质,就无力于回答时代性课题,也不可能有力地反对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联系当前国际形势,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把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基本矛盾,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此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就此课题略抒管见,以缅怀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立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探索历程结下了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标志的辉煌的精神成果,并创造出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举世瞩目的物质成就。然而,哲学在社会分工上的角色错位一直是哲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尽管改革开放迫切需要哲学发挥批判功能,但作茧自缚的余悸和某种先验天条的话语霸权每每使哲学反思化做密  相似文献   
14.
再谈如何理解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经济改革实践,提出了大量迫切需要研究的经济学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回答,直接是理论经济学的任务,但其中也包含着无法回避的哲学理论、方法论问题。如何理解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进行哲学分析,既有利于那些具体的经济学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有关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正是出于这种  相似文献   
15.
16.
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的一部影响较大的关于发生认识论的著作。这部著作比较集中而系统地体现了皮亚杰和由他领导的“日内瓦学派”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这个学派把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采用发生学的方法,作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和统计资料,使其认识论的研究带有实证科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明,没有辩证的、唯物的时空概念,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在《共产党宣言》问世150周年、实践是真理标准大讨论ZO周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经历半个世纪风雨洗礼的世纪之交,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命运的学术专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IOO年)(顾问:丁守和;主编:唐宝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马》著;凡引此书,只注页码)的出版,是值得祝贺的。这不仅因为她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不可战胜的主题,而且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正是在曲折坎坷的实践中才能被认识和不断发展的顽强生命力。马》著所论的时间跨度,大体上是1889-1997年,主要内容是论述马克思主义自清朝末期…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主体性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不仅在于它强调实践,更在于它通过对实践的深刻理解提供了将哲学转化为实践力量并不断实现哲学的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揭示了人不断实现和增强主体性的现实途径。哲学要发展,必须善于处理哲学自身发展逻辑及其同外部现实的逻辑关系,必须深刻理解当代实践的世界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是时代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客观要求。不能否认,在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确实存在着一种与现实不相适应的状况。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中存在这种“不适应”的状况,除了其他的种种原因以外,还有个方法问题,即哲学认识论的指导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认识论研究,多是限于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而冷落了对社会认识的探讨,即很少注意从认识论的基本理论上研究和回答如何认识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