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世界普遍交往”到“东西南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时,我以为不应该忘记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历史研究应当遵循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唯物史观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它主张用物质实践解释观念的形成,反对单纯从观念去解释实践。而实践不仅指物质生产活动,还包括物质交往活动。因此,从物质实践出发看问题,就意味着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及其相互制约作为观察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否则,就谈不到“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已经开始向各民族之间的“世界普遍交往”扩展。所以…  相似文献   
2.
我国思想界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学术活动,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文化研究热潮的继续。它强化了“文化热”一开始就显示出来的巨大现实感:力图从现实出发去回顾历史,从对历史的重新解释和评价中寻求解决当代改革和现代化难题的答案,以便确立新的起点。这个事实本身正好说明:不论持什么观点都无法否认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今天和明天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泡沫经济”到“泡沫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列宁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本质与其表现形式往往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在自然界,如海市蜃楼;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歪曲、颠倒反映其本质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由此形成了各种科学产生和存在的理由。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知识经济相继成为热门话题。见诸报刊的议论自然不乏真知灼见,但也不乏浮词曲说,其中的观点是否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4.
1把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课题,并不是标新立异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创举。从一定意义上说,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着手解决主、客体关系问题,正是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人口处。今天把这个问题重新提出来,对于我们来说首先带有补课的性质,其次才是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1周年的庄严时刻 ,进一步学习和加深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对于加强党的建设 ,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有机的整体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如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指出 :“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 ,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 ,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要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诸多新的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例如,如何使我们的体制改革有利于吸收当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科技革命向发展中国家普及的机制是怎样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对工业、特别是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需要解决哪些复杂问题?面对诸如此类的紧迫问题,要求我们对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动力、规律和机制等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而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正可以为这些问题的探讨提供合理…  相似文献   
7.
怎样理解五四科学精神的历史意义?科学和民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要对五四作出科学的评价,当然也要从上述时代坐标出发,首先认清五四所提倡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在内涵上同当时面临的历史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世界形势正处于一个大变动时期,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地区的政治变动造成旧的世界格局瓦解,而新的世界格局还在演交形成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观察世局,研究各种社会和国家的变化趋势,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重大的任务,因而也突出了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这里,如何在学习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固然重要,而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研究现实问题和世界历史演变,更应受到重视。因为学习、掌握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经验表明,学会应用马克主义理论于实际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向这个理论的创造人马克思本人学习。马克思不但运用他的理论、方法研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写出了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资本论》,而且写了大量分析“活的历史”变化的著作;这些著作既检验了他的理论、方法的科学性,又精彩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历史交化的实质、趋势,作出了令人惊叹的科学预见。在这些著作中,《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最光辉的一部。恩格斯曾一再向愿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推荐这部著作,在一封信中他曾这样说:“我请你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马克思所写的文章,没有一篇不是由这个理论起了作用的。特别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本书是运用这个理论的十分突出的例子。”可以说,这是最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教材,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承认,我们过去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对这些著作的重视程度跟这些著作的实际重要性是不相称的,对它们的研究也是不充分的。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发表140周年之际,本刊发表刘奔同志的这篇文章,希望有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这方面作出更多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从观念的历史叙述到现实的历史叙述——论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刘奔曹明德(一)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这个普遍公认的真理,也同样适用于文化研究。不论是探讨文化的共性,还是把握文化的个性,都离不开比较。其实,文化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根源于文化的个性和共性的辩证法。正因为共性是存在于个性之中,不比较就既不能把握个性从而也无法理解共性。由此产生了比较的必要性。也正因为诸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有共同规律可循,因而提供了比较的客观尺度。由此产生了不同民族或地域文化的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存在诸多弊端,从而影响了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及合格医学人才的培养。我们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基础上,构建了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平台,创建了“三番式”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中,对所取得的显著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