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龄对网络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网络社交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通过网络社交效能对网络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对高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低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及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中介作用,采用人际信任问卷、亲社会行为问卷、攻击行为问卷、幸福感指数问卷对22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人际信任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人际信任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好;(2)人际信任通过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以638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友谊问卷,考察其友谊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友谊认知上,初一学生在关心与帮助和信任与尊重维度的得分高于初二学生,女生在关心与帮助、重情轻利和信任与尊重维度的得分高于男生;(2)友谊行为上,女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而男生在竞争嫉妒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友谊情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对友谊关系更为满意,男生体验到更高水平的社交焦虑;(4)不同友谊认知类型的初中生表现出不同的友谊行为,且具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 人们的信任水平可能会发生改变。本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 对采用Rotter “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53篇研究报告进行了元分析, 这些文献涉及24233名大学生, 调查的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9年。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这11年间显著降低, 相比1998年, 2009年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下降了1.19个标准差; (2)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人际信任水平在11年间均显著下降, 其变化趋势和人际信任水平本身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农村生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下降趋势呈边缘显著, 而城市生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但人际信任得分本身不存在生源地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205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采用PROCESS插件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2)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3)神经质可以分别通过冲动性、人际困扰,以及冲动性→人际困扰三条间接路径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产生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网络依赖程度与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对393名有互联网使用经历的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网络依赖与人际交往现状,人际信任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对网络依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SEQU)、社交焦虑量表(SASSCS)、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及人际信任量表(ITS)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排斥不仅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2)人际信任能够调节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具体而言,与高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的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SEQU)、社交焦虑量表(SASSCS)、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及人际信任量表(ITS)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排斥不仅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2)人际信任能够调节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具体而言,与高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的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并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发展特点。方法:从湖南某大学随机抽取320名大学生,采用王树青等人修订的EOM-EIS-II量表作为测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工具。结果:(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性别、独生和非独生、城乡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一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之间不存在差异;(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同一性状态得分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总体获得、总体延缓、总体早闭、意识早闭、人际早闭、人际延缓和人际获得7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社交焦虑与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的关系,并着力考察自我补偿动机和外倾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6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焦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自我补偿动机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外倾性在社交焦虑通过自我补偿动机影响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的中介模型前半段起调节作用,对于高外倾性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对自我补偿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对于低外倾性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对自我补偿动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85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和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攻击性信念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会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对于低人际信任个体,攻击性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人际信任个体,攻击性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跨文化比较及其认知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对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作了跨文化实证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人际信任的认知模型。使用人际信任行为量表(ITBS)测量了中国、香港及美国三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根据三组被试对诸如父亲、哥哥、同班同学、医生和陌生人等20个人们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的人物信任程度的高低,可将这些具体人物对象归为“亲人”,“熟人”和“陌生人”三个群体。三组被试对“亲人”群体的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差异,但中国被试对其它两个人物对象群体的信任要高于美国和香港被试,而后两组被试的差别则不显著。另外,利用多元回归法在人际信任与六种认知变量间建立了模型关系,发现其中只有两个变量对模型作出主要贡献,即:(1)对由信任行为而得到得回报的期望值越高;(2)得不到回报而引致损害的严重性评估越低,则一个人作出某一信任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被试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工业化程度对人际信任认知模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宽恕(回避、报复和仁慈)的增长模型,以及反刍思维在人际宽恕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人际侵犯动机量表对在"一周内"遭受过冒犯行为的116名大学生的人际宽恕过程进行"每周一测"的5次跟踪测评,并使用反刍思维反应量表评估被试的反刍思维。结果 1回避和报复动机符合线性增长模型,而仁慈动机更符合曲线增长模型;2在控制了冒犯严重性、关系亲密性因素后,反刍思维对大学生人际宽恕各维度及其变化趋势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将人际宽恕各维度区分对待的重要性,同时说明反刍思维对大学生人际宽恕的适应性心理过程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92名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1)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2)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3)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不同;(4)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不同。结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91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自尊以及网络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网络人际信任的调节。结果显示: (1)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人际信任在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在高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下,网络社会支持能正向影响个体自尊水平;在低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下,网络社会支持对个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等工具对134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和情境研究显示:控制大五人格后,人际开放仍能预测人际信任倾向,并能通过人际信任倾向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人际责任仍能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与行为反应。这提示,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具有大五人格所不能解释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格与人际信任反应的人际信任倾向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7.
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丁道群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5,28(2):300-303
该研究运用问卷法探讨了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对386名大、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人格特质和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直接影响;(2)人格特质还可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主要是网络主观支持)间接影响网络人际信任;(3)网络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邓棉琳  崔丽娟 《心理科学》2016,39(3):679-685
本文探讨了上司的人际公平怎样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以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通过对237名在职人员调查,结果发现:(1)员工的上司信任在人际公平与工作满意度、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具有部分和完全中介作用;(2)上司权力对人际公平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当上司权力较高时,人际公平显著影响员工对他的信任,进而影响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而当其权力较低时,人际公平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自我构念(SCS)量表和工作(学习)动机定向量表对4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国大学生自我构念与动机定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构念与动机定向各维度有密切相关;典型相关发现自我构念各维度通过三个典型因素解释动机定向变异的13.2%;2)不同自我构念类型大学生的动机定向存在显著差异,二元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总体动机水平最高,边缘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总体动机水平最低;独立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关注人际竞争和追求回报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依赖型自我构念大学生,而选择简单任务及关注他人评价动机水平显著低于依赖型自我构念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 为探究大学生微信成瘾的原因及其心理机制,采用自尊量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微信成瘾量表对931名来自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尊与焦虑、微信成瘾显著负相关;焦虑与网络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网络人际信任、焦虑与微信成瘾显著正相关。(2)自尊对微信成瘾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焦虑、以及焦虑和网络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对微信成瘾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对减少大学生微信成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