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该研究考察了背景线索连续性对客体心理表征连续性的作用。采用2(目标客体运动形式:连续和不连续)×2(引导线索运动形式:连续和不连续)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2名被试参加实验。结果发现,目标客体在时空上不连续时,连续线索条件下对颜色变化检测反应时小于线索不连续条件;目标客体在时空上连续运动时,不连续线索条件下对目标颜色变化的检测反应时高于线索连续条件。因此,不连续背景线索对物理层面上连续运动客体的表征有干扰影响:连续背景线索对物理层面上不连续运动客体的表征有促进作用。这说明特殊的时空条件如背景线索引导会对客体表征连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2056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法,采用PROCESS插件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与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2)神经质、冲动性和人际困扰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3)神经质可以分别通过冲动性、人际困扰,以及冲动性→人际困扰三条间接路径对移动社交网络过度使用产生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客体档案理论是解释认知过程中如何形成时空表征连续性的重要理论之一。首先,从特征整合论所提出的客体档案概念出发,论述了客体档案模型及其实验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涉及客体档案形成、保持与更新的特点所存在的争论进行阐述,之后介绍了由客体档案理论新近发展成的事件档案理论及其依据,最后对目前客体档案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客体档案理论的核心假设和客体档案内部存储的信息类型及其关系等做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客体回溯范式考察了特征变化的连续性对维持客体连续表征的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索了形状维度上的变化方式(不变、渐变、突变)和亮度维度上的变化方式(不变、渐变、随机变化)对客体预览利化效应的影响。在特征连续条件下(不变或渐变),两个实验都获得了客体预览利化效应。而在特征不连续变化条件下(突变或随机变化),该效应消失。这些结果说明特征变化的连续性同样影响客体连续表征的维持。  相似文献   
5.
视觉索引理论是解释人类表征外部世界的一种新理论。首先回顾了索引理论的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阐述索引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及在不同范式下如多客体追踪、线条错觉运动、前概念选择和感数与计数分离研究所提供的证据。接着,简介其在特殊教育、人机交互和语言学领域的应用。最后,针对新近研究引发对索引理论基本假设的争论如前注意加工是否涉及注意资源、索引阶段对特征信息和时空信息加工的分离等,提出相关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6.
完美主义是一种深刻影响人格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障碍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完美主义是进食障碍、抑郁、强迫障碍、社交焦虑、人格障碍的风险和维持因素,这些心理障碍患者的完美主义得分显著高于健康控制组,在对这些心理障碍进行治疗时,应该对完美主义心理特征加以重视。完美主义的治疗对于改善与之相关的心理障碍的症状有着积极的意义。就完美主义与心理障碍的关系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并对完美主义的认知-行为心理咨询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414名护士进行调查,考察领导-成员交换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机制,揭示责任感的中介作用和工作不安全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责任感在领导-成员交换与职业使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工作不安全感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责任感、职业使命感的关系,即工作不安全感下,领导-成员交换对责任感、职业使命感不具有正向作用;(3)工作不安全感对领导-成员交换与职业使命感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中介变量责任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