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主办的“首届马克思学论坛暨《马克思学新奠基》出版座谈会”于2007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委党校、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大学学报》等报刊的代表,共有30余人与会。1.会议对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的新著《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新阶段的著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由"马克思学论坛"与北京大学"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光明日报>和<社会科学报>等多家单位参加的"第六届马克思学论坛暨<资本论>哲学意蕴新解读"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1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3.
国内既有的"马克思学"研究包括两种类型,西方"马克思学"批判和宽泛意义上的马克思文本和思想研究."马克思学"这个概念在思想史语境中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内涵,而对于马克思文本和思想的研究是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其中的一项工作.因此,尽管"中国马克思学"的理论努力令人尊重,但却包含理论上的困扰.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不是"马克思学"的专利.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研究内在要求解读者在学术和现实两个方面的理论自觉,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研究应最终指向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学术舶来品,“马克思学”在中国并非新物:上世纪80年代初便伴随“青年马克思”的有关讨论而得到介绍;到了90年代中期,更是借由“恩格斯问题”而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着力批判的错误倾向之一。今天,“马克思学”却好像不仅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标尺,更俨然大有取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之势。为了正确对待这种特殊的学术潮流,特别是它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回到现实的社会历史和思想语境之中,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并在此基础上做…  相似文献   

5.
应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这个问题一再引起争论。从马克思的文本以及近年有关研究来看,对人及其活动的重要性的重视,是直观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转变的关键,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MEGA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西方"马克思学"都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并为学界所关注的.近些年来,随着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关注的持续升温,国内学界对待MEGA版及西方"马克思学"的态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三种较为典型的倾向:一种是仍旧漠视西方"马克思学"和MEGA的研究成果,闭门造车;一种是携洋自重,只重文献而忽视了理论的自省,对二者不加区别;另一种则是学界在对待MEGA版及西方"马克思学"问题上的正确立场、态度.对这三种倾向态度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正确地对待西方"马克思学"及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多样化的基本依据》中,我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原生形态的多样化体系。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化体系,必须先研究。了解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此,必须明确探讨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几个方法论问题。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8.
1857年,马克思应邀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关于玻利瓦尔的词条。在该词条中,马克思基本否定了玻利瓦尔所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讨论为什么马克思会如此贬低拉丁美洲。通常的解释是:在马克思写作的时候,关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资料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接触到的都是贬低拉丁美洲的资料,马克思不自觉地接受了对拉丁美洲的偏见。但这个解释具有很大的缺陷,不符合以批判表象为基本职责的马克思的思想。其原因可能在于,在马克思那里还残留着来自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立场。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马克思认为拉丁美洲独立进程没有发挥释放革命潜能、推动历史前进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格外注重经济因素在历史上的最终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核心。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意志及其指导下的自觉行动必须到社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得到说明。然而,有一种理论认为,一切意识必须用一种原动的无意识才能加以说明,一切意识及其指导下的行动的根基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这种理论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从总体来说,这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相反,是用心理去解释历史,而不是用历史去解释心理,因而是错误的。但弗氏的理论注重人的心理的研究,特别是注重无意识的研究,这对于马克恩的历史理论的发展不无益处。因而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在前已发表的几篇探讨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文章中,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人、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主体、客体的区分、联系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并通过实践而发生、发展的。因此,对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探讨,最后必须进展到考察它的最高范畴——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与马克思在诸多文本中"否定"正义的概念一样,马克思在许多文本中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否定"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人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重视或持有一种规范性的平等概念提出质疑。遵循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梳理,马克思无疑持有一种平等观念,并且其平等观念在规范性层面上也并无缺席。应当注意的是,要承认马克思持有一种平等的立场,就必须首先对内在于马克思平等观念的平等原则与平等价值进行区分和说明,进而才能够有效澄清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分配原则和道德追求之间的紧密关联,从而对马克思的平等主义立场作出有效辩护。可以说,马克思的平等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以人为出发点来重新思考平等主义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本人已经沉默120年了,并且还会一 直沉默下去,但马克思的思想却从未停止过说 话,相信永远不会停止。这120年,是一个“唯 有马克思”与“没有马克思”相冲突的时代。社 会主义世界致力于把马克思的旗帜插遍全球,而 资本主义世界则恨不得将马克思的影响消除干 净。如今,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应 是一个既非“唯有马克思”也非“没有马克思” 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哲学产生于旧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所批判的“旧世界”,正是资本全球化的世界。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 ,正是对资本全球化世界的批判性反思的“世界历史观”。对“世界历史”等资本全球化本性的反思与批判的需要 ,推动着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走向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继而通过“实践的唯物主义”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科学把握资本全球化世界本性的基本视界。一、资本全球化 :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马克思生活在一个资本全球化时代。资本全球化造就了马克思一生的“周围感性世界”,进而决…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6,(1):177-181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是在吸收了西方古今丰厚思想营养的基础上绽放出来的,"盘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思想史资源,费尔巴哈是一位非常值得重视的人物。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人类学思想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理论思路、理论意图的形成与理论逻辑的演进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创立站在了新的哲学平台上。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批判,直到它的最后掙扎, 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它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当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特别对有关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基本材料,作最简单的四则运算时,他并没有得出答案……马克思的辩证法主要是在他所开垦的理论新土壤上诞生的……黑格尔和马克思从不同的源泉吸取思想营养。”霍普纳《论青年马克思》《国际研究》杂志向我们介绍了外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青年马克思”的十一篇论文。其中  相似文献   

16.
从目的论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发展进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初步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目的性原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这一目的性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在1845年的哲学革命中将这一目的性原则注入到新唯物主义的基石——"实践"概念中。由此,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中实质上孕育了一种新的目的概念。将这一目的概念阐发和界定出来,可以为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目的论的"合理形态"提供一种可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性之一,它同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等特征密不可分,构成辩证的统一的关系。一、关于实践性和主体性的关系。在马克思新哲学中,实践性和主体性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辩证统一的,可以比喻为双锋利刃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性表现为马克思新哲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主体性表现为马克思新哲学的目的论。实践性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据以探讨新哲学的概念,范畴如现实的人、主体、客体乃至建构新哲学体系,是以从实践出发的方法论去论证的,人的主体性也是通过实践形成、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生活观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样式日益凸显出来,并逐渐成长为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生长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对生活哲学的元概念“生活”在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和清理尚未完成。这与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研究息息相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不仅从根本上转换了哲学的主题、性质及发展方向,而且改变了哲学的存在样式。它不再以“存在”、“本质”等这些为我们所熟悉的哲学范畴来表述自身,因此,固守传统的范畴体系和话语方式,将难以从马克思著述中找到哲学的影子,更无法找到生活哲学的影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是何时成为马克思的?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学术问题,关切到我们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和全面把握。只有厘清这个问题,才能完整正确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内涵。我们认为,1843年底到1844年初的《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综合创新思想开始形成,实  相似文献   

20.
不言而喻,至少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马克思本人没有把自己对哲学的关系当作主题来谈论,只留下片断的东西。当然,关于哲学论,所谓唯物主义历史观、国家论、意识形态论以及其他一系列重要问题,他留下了若干片断的言论,或者最终未来得及着手。应当如何解释构成马克思当时未完成的、片断的、未及着手的这一特点的性质呢? 当说到马克思没有留下康德和黑格尔那样的体系时,不应该把这一点误解为马克思是否在哲学的范围内活动的问题。如果用阿尔杜塞的方式来表达,勿宁说问题是在于马克思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也可以说是某种“别的大陆”)。在刚刚登上这个新大陆的瞬间,不可避免地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老问题也是在与新问题的关联中重新提出来的。在与传统规范决裂的意义上,在马克思那里诸多方面是未完成的、片断的、未及着手的。也许可以把“马克思的哲学”当作栖居于旧大陆的人对新大陆的把握方式来谈论。但是,首先应该追问的,不是“对于旧大陆来说马克思是谁”,而是“对于新大陆来说哲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