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朱思想在《列子》中有重要位置。汤用彤本人并不直接讨论杨朱,但他在魏晋玄学研究中,将体现杨朱思想的《列子》和对杨朱思想(包括《列子》)有特别诠释的张湛,放在魏晋玄学发展史上来看待,并给予特殊的位置。如果说汤用彤奠定了中国学术史从哲学角度解释魏晋玄学的方法,那么观察和分析汤用彤对张湛、《列子》、杨朱思想的解释,可以看到汤用彤如何用一种哲学的方式重新解释杨朱思想。在本文讨论中,将首先梳理汤用彤魏晋玄学学术史,来看汤用彤如何将杨朱(《列子》、张湛的注解)思想重置;其次,更着重分析汤用彤在玄学史上重置杨朱思想的哲学做法:摆脱儒道释的绝对分隔,进入各家对人性、生活态度等的哲学思考,力图说明杨朱(《列子》、张湛注)有超越三家、并同时对三家思想资源有吸收及发挥的哲学意味;再次,汤用彤对杨朱(《列子》、张湛注)问题分析的哲学做法,重新回到学术史是他不仅在魏晋玄学史上给予杨朱(《列子》、张湛注)特殊位置,更认为杨朱(《列子》、张湛注)对后来的宗教及哲学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湛,字处度,《晋书》无传。《世说新语·任诞篇》注引《东宫·官名》曰:湛字处度,高平人。又引《张氏谱》曰:湛祖嶷,正员郎。父旷,镇军司马。湛仕至中书郎。关于张湛的年代,由于史无明文,现在已难以确考。根据一些零星的材料,可以推断他大致生于公元320年左右,与桓冲、范宁等人可算是同时代人①。《列子》既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与《老子》、《庄子》并称,同时也是道教经典,被称为《冲虚至德真经》。而张湛是其保存者和最早的注者,他的《列子注》是魏晋玄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继承并发展了《列子》中丰富的自然观,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一…  相似文献   

3.
严可均《全三国文》从《列子·仲尼篇》张湛注中辑佚的何晏《无名论》,存在着重要的疑问。本文通过辨疑,考订《无名论》辑佚杂有张湛的随文注语。依据考订,澄清了何晏《无名论》的文献面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何晏"贵无"说的理论特质和思想地位加以判断,肯定了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列子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思想为"贵虚"。《列子》八篇,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然班固所录,实为在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所成《七略》基础上删改而成的,则刘向校书时当整理过《列子》。今传刘向所撰《列子书录》,世人多疑其为伪作。魏晋时期,张湛作《列子注》,他在序言中提及自己重新整理《列子》的经过,后人多疑今本《列子》为张湛或魏晋人所伪造。尽管对《列子》之争议至今不绝,但对此书进行研究整理之学者亦代不乏人。尤其《列子》被列入道教经典之后,使得此书更为世人所重。  相似文献   

5.
张湛注《列子》大约在东晋后期的隆和元年至太元七年(公元362—382年)之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东晋士族阶层需要永恒的“彼岸”世界支撑以面对现实苦难。在那个宗教情感浓重的时代,玄学作为以现世逍遥为生命终极意义的理性哲学,需要进行修正,以回答“生死解脱”这一时代课题,继续保持自家的影响力。张湛通过注释《列子》,融玄学前辈的贵无论、独化论、元气论以及传统数术理论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看起来芜杂、却适合东晋士人思维水平的理论体系。它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创立了独特的“机理”说,在“无”(太虚)与“有”(万物)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阴符经》~1成书时代与《列子》~2真伪问题的讨论非常复杂,本文试图从《阴符经》"盗机"思想对《列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来探寻两个充满争议的文本的内在逻辑联系。《阴符经》与《列子》中关于"机"的论述都出现了6次,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机的看法,《列子》以否定式的表达方式对待机,认为要去除机心分别,要放机;《阴符经》则以肯定式的表达方式对待机,认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盗机。《阴符经》承袭了《列子》的"盗"论、"机"论以及心性思想并将之发展成为独特的"盗机"理论。  相似文献   

7.
汤用彤先生解放前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曾多次讲授过“魏晋玄学”一课,并计划写一本《魏晋玄学》,但终因解放前生活极不安定而没有能实现。在他拟定的这本书的章节目录中,有“贵无之学”上、中、下三章。上为王弼、何晏;中为嵇康、阮籍;下为道安、张湛。这里我们根据他的讲课提纲和当时听课者的笔记,先把“贵无之学”(下)一章整理出来,供研究魏晋玄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晏子思想·春秋思潮·齐文化王超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史家对于其思想归属何家之论争从未中断,向有儒、墨、杂家及自成一家之说,而儒墨之争尤为激烈。儒家说以晏子“尚礼”为依据,墨家所凭乃是晏子之“以俭治身”。(张湛《列子·杨朱篇》)事实上,尚礼或倡俭,...  相似文献   

9.
我从一个顿号开始。这个逗号位于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里一个关键的命题中。对由这个顿号分开的词之间关系的解释,是最初的问题,后面的篇章把这个问题作为目标,加以阐明、研究并试图解决之。被这个顿号联系起来并隔开的词,指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可以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和他思想发展变化中找到,并且可以在总的哲学传统中找到。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些概念看作关于语言、思想和实在三者关系的哲学问题的隐喻和线索。  相似文献   

10.
经考证,《世说新语·文学》刘峻注引关于易象问题的未署名文章,是孙盛的《易象妙于见形论》。东晋咸康六年,孙盛与殷浩就"易象妙于见形"发生了论战。孙盛认为易象揭示了"卦气"的运行奥秘,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道);殷浩则认为易象不可能完全表达圣人的思想,应当运用形名方法,通过分析形器的外在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规律(道)。这是魏晋玄学义理派与传统象数派在东晋新形势下的思想交锋,为韩康伯以义理为本融合象数的新易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并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 魏晋哲学家向秀、郭象以注《庄子》闻名于世,现存《庄子注》代表了两人的共同思想。在伦理观上,向、郭兼综道儒,发展了道家思想中可以与儒家互补的东西,试图把自然与名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一、“足于其性”的安分顺命论安分顺命是道儒两家的共同主张,向、郭发展了这一思想,对安分顺命的根据、内容、意义等都作了阐论,构成他们伦理观的一条主线。(一)“物各有性,性有定极”  相似文献   

12.
道家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属薄弱环节。《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到目前为止尚无人著文探讨其教育思想。本文从教育的目的和对象、以"道"为核心的教育内容、社会教化思想和师道理论几方面对《老子想尔注》所论教育问题作了分析评价。以期抛砖引玉,把《老子想尔注》教育思想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提出,人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倾向正好与传统的道家养生思想合拍,从而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魏晋玄学养生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王弼、嵇康、郭象、张湛。魏晋玄学养生的核心理论是重视人的精神修养,推崇静着之道,这与玄学所主张的“以无为本”,鼓吹虚无寂静、动中求静,企图在纷乱的社会中明哲保身的鼓个思想体系是相一致的。此外,他们对养生学中的关于人的气化理论已有初步涉及,并提出了“返相归真”的修炼原则和“性命学说”,这对后世气功养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军 《现代哲学》2006,(2):84-89
王符《潜夫论》治道思想的历史地位在两汉经学的式微与魏晋玄学的孕育中得以显现出来,其表现有三:一是其治道思想作为社会批判思潮的代表性;二是其所关注时代问题的转变,围绕本末、名实、才性诸问题而展开;三是王符治道思想中所彰显出的人本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①《老子变化经》有关老子:“变化”的思想源于永兴元年(153)王阜所立的《老子圣母李夫人碑》,在永兴元年之前,老子变化的思想已在老子故里流传;②《变化经》吸取了《列子》的有关思想,老子“变化”的本领,有的即据〈列子》改编而来;③《变化经》与蜀中天师道有密切关系,《变化经》至早应在三国时出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学史尤其是魏晋《论语》注释史上,江熙《论语集解》有着重要的地位。从经学史的角度说,何晏《论语集解》与江熙《论语集解》相比,前者主要为汉注的精粹集合,后者是两晋《论语》注的总结与汇集。它是在参考卫瓘、李充、孙绰与范宁等晋人《论语》注的基础上,根据己意筛选、编撰而成的。由于上述晋注在南朝时便大都散佚,因而江熙《论语集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就其中的江氏注文及其思想而言,江注充分体现了东晋的解经特色:不仅凸显了江熙个人作为东晋中后期经学家的儒学立场,而且透射出魏晋玄学思潮在《论语》诠释上的某些特点,其思想价值更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中后期医家吴昆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对《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进行了辑注,并在辑注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判断。这些判断除了医理之外,还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对"道"寓"医"中的认识,对"人"的问题的进一步解释,尤其是对"心"与"神"的关系、人之"气"与自然之"气"的关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吴昆在注释《黄帝内经》时,不是简单地就"医"论"医",而是将其与人的生活理论结合起来,从哲学高度给予阐释,从而使该书又在一定层面上成为了生活哲学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8.
书讯     
《魏晋玄学人格理想论》,高华平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26万字本书是学术界首部从人格美这一新视野研究魏晋玄学的专著,全书分五部分对魏晋玄学的人格理想展开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绪论”讨论了魏晋玄学产生的历史与哲学根源、时代主题以及人格美的定义、形态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陆忠发 《孔子研究》2019,(4):140-142
《列子·说符》、《吕氏春秋·慎大》说孔子能够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这个"关"不是"门闩","关"是指关闭城门所用的插入上墙和地面的孔中的木头。孔子举国门之关,就是把国都城门用来关门的插入上墙和地面的孔中的又粗又长又重的大木头举起来。  相似文献   

20.
裴頠“有”论在魏晋玄学中究竟有什么理论价值?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是忽视就是轻视。事实上,裴頠的“有”论在玄学思想发展中有三方面很重要的意义:一是矫正了玄学的致思方向,即把玄学探讨的中心和重心导入到“事物本身;二是为存在者的存在找到了存在的前提条件——“资”,即为存在者之存在建构了一外存在构架;三是开拓了存在者之存在的“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