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审美范畴研究是美学研究中的传统内容,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如如何理解审美范畴、如何把中国的审美范畴引入美学原理等值得探讨的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范畴在哲学史上形成和发展的顺序的角度考察辩证法诸范畴的相互联系问题。作者首先评介了苏联哲学界在解决范畴的相互联系问题方面的几派意见,即:图加林诺夫把事物——关系——属性这些方面的相互联系当做决定性关系,契尔特科夫等把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当做决定性关系,谢伊托夫等从范畴所反映的个别物质构成物的普遍方面出现的顺序出发确定范畴的相互联系。作者认为,这几派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它们的共同缺点是企图仅仅从范畴是反映现实的普遍的方面和联系的观点出发解决范畴的相互联系问题,而没有考虑到范畴也反映着认识发展的确定的规律性。但是只有考虑到范畴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才能制定出范畴间相互联系的原则。因此作者同意比布列尔和科普宁的意见,他们在制定范畴体系的时候,不仅注意到范畴反映客观现实的普遍方面和联系,而且还注意到范畴反映着认识发展的确定的规律性。范畴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但并不一定是一个跟着一个地出现的,有一些范畴是同时出现的,但出现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应当把范畴同那个使其内容得到充分发展,并使这一范畴具有典型形式的认识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从哲学史的观点看来,范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作者顺序地分析了古希腊和近代西方哲学之后,得出结论说:哲学史从研究个别的东西、它的个别性和普遍性开始,过渡到思考个别的东西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运动),以后又过渡到认识空间和时间是物质构成物的存在、运动和相互联系的普遍条件。在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中,把因果性、形式、内容、必然性和规律提到首位。然后哲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阐明所观察到的世界现象的基础(始因)上边,转移到阐明作为运动、发展和本质的普遍源泉、作为所研究客体的一切必然方面和联系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上边。最后作者认为,这种认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规律应当成为制订辩证唯物主义范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心理健康这一命题已愈来愈被国人所重视,不论是报章杂志、学术研究、实际工作部门,还是著名学者无不关心这个直接关系到人类前途、人口质量和社会文明发展未来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第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场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的世界图景的革命,因此它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个别地补充一些概念、范畴,略为修改一下原理的论证方式,而是依据现代科学的发展,改革自己的体系、内容和形式,全面扩大和加深自己的原理、范畴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知”范畴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哲学认识论的核心范畴──“知”的理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作 了论述,并指出“知”范畴的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发展,具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主体与 客体既对立又结合,认识论与道德论相结合,认识论与本体论相结合,知行统一、认识与实践(实 行、践履)相结合等特点。这既体现了中国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特征,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反映人类认 识发展规律的共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十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历史继承性。爱国主义是各国人民在各自祖国的范围内发展经济文化、争取社会进步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巩固并发展起来的。 2.内容时代性。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内容。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应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3.政治立场性。国家作为关系到全部政治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果,它的内容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也应当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应地有所增加,比如结构这个范畴,就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适当的地位,以适应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和元年,宋徽宗在狂热的宗教热情与“神道设教”政治目的的驱使下,诏令集古今道教事为《道史》。此后徽宗先后下诏规定了《道史》起止年代、纂修机构以及体例与内容范畴。这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道教史著作是道教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实现了内容与体例上的创新。同时,基于特殊的政治背景,《道史》在编纂中透露出了浓厚的官方意识。  相似文献   

9.
阳作华、黄金南编的《唯物辩证法范畴研究》,即将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学术论文集,反映了我国在唯物辩证法范畴研究方面的一批成果。全书选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新范畴的概括、原有范畴的深入和范畴体系结构的探索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动机与效果这对范畴在唯物史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却很少谈到这对范畴。这种普遍的忽略,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以为这对范畴仅仅是属于伦理学或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事实上,这对范畴也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词义三问     
(1)怎样理解词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在发展,社会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之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词的意义内容,也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词义的这种变化,一旦为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所认可,某个词的声音形式与意义内容的固有联系,就为新建立的联系所取代了。这就使得词义成为一个历史范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比方说“dǎng”(党)这个声音形式原先是只和“政党”这一意义内容相联系的,现  相似文献   

12.
论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主要哲学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的初创阶段,以泰利士、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尼为代表。对于这三家的学说及其在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打算对他们哲学学说的主要范畴、这些范畴之间的真实历史关系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作一些初步的研究。我们认为,弄清这些范畴的历史内容对理解古希腊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对古希腊哲学从  相似文献   

13.
董宇宇 《管子学刊》2014,(1):114-119
孔子思想以人格本体与天地境界为核心,从内容与审美两层面积极影响了后世文艺,这是长期受到曲解和忽视的。“不言,谁知其志”是从“人”存在发展的高度极端强调了“言”的必要性,引入文艺领域则是鼓励创作;“各言尔志”表明“志”作为文艺本体是内在、审美的,绝非“扼杀个体/个性”;“志”感于物、达于天,都从内容通向审美;“可以兴”与“为乐”的境界即文艺的审美本体,以此为基础的“文质彬彬”才进入本体范畴。惟其如此,孔学才成为华夏美学的主体,从根本上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讲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的时候,常常举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做例子,说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对此我没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根据内容和形式互相关系这条道理,现行历史唯物论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范畴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规定是值得商榷的,现发表下述一点意见。生产力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揭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阐明规范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因,建构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相协调的新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本文拟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以及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层面上来论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把握文化建设的意义文化作为同“自然”相对的总体范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独有的存在方式和特征。所谓文化,实质上是指与人的发展本性相一致、对人作为社会主体、对…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与健康建设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030)金德初个人或群体的健康水平是生活中最关心的切身利害问题。但是,这种关心在认知层次与理想目标上差异很大。这一问题不仅维系着个人幸福,还紧密关联着人口质量和社会文明进步。因而科学而智慧地辨识健康高标准,...  相似文献   

17.
“医+X”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范畴。交叉学科的发展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当代科学与教育的主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创建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市民社会及其概念演变史,探讨市民社会的历史内容与范畴规定,揭示市民社会研究的现实意蕴。本文认为市民社会是反封建的产物,市民社会的建立是对封建家族精神的彻底否定;欧洲近代以来关于市民社会概念的两个传统事实上不过是对一个新型社会要求的两个不同侧面,它们只有在“现代化社会”这一更高范畴中才能被完整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研究“市民社会”问题的历史使命是寻求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现实道路,因而要求必须打破“市民社会”与“国家”两极分裂对待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1986年第3期刊载的鲍宗豪《试论知识与真理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鲍文),是一篇好文章,尽管其中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编者按”提出要对知识范畴进行不同角度的考察,也是一个好动议。知识,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范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对知识的综合的整体式研究成为新的趋势。现代知识论视知识为生产力,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拙文试图从知识内容、结构特点,以及知识的价值、功用等方面,分析一下知识范畴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了偏左脑颜色范畴知觉依赖于语言还是范畴。三组被试分别完成无干扰、语言加工干扰和范畴加工干扰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无干扰组、语言加工干扰组和范畴加工干扰组的视觉搜索任务中分别出现了偏左脑颜色范畴知觉、左脑劣势颜色范畴知觉和无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此结果表明,偏左脑颜色范畴知觉可能主要是语言范畴作为一种范畴对颜色知觉的影响效应,但语言范畴的语言属性也会对颜色知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