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贝 《天风》2016,(7):40-41
正晚间,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照旧只有我和勤工俭学的管理员两个人,但并不代表这里安静适合学习。尽管我们已经关闭了所有的窗户,甚至拉上了厚窗帘,但隔壁礼堂喧嚣的排练声响仍有力地穿透进来。我以老师的身份跑去表达了抗议,但收效甚微,不过几分钟礼貌性地减弱,随即又在亢奋的情绪中失控了。管理员无奈地对我说:"没用的,现在同学们都热衷于此。"这话我能理解:年轻人爱动、爱唱、爱展示是天性使然,本无可厚非,毕竟我也曾经历过热血躁动的青春时期。  相似文献   

2.
董元静 《天风》2016,(5):54-55
正"你是位奇妙的神,你是位奇妙的神,你创造了山林你创造大海,你使雀鸟在天空自由自在。你是位奇妙的神……"傍晚,疲惫的我点出手机里的这首赞美诗,合上眼睛,听着六岁的小孩子歌唱。这是他在主日学里学的第一首歌,旋律优美,宛如天籁。当时我录制下来,并且设了自动重复。听着听着,仿佛《诗篇》里的音律和叹息,渐渐拂  相似文献   

3.
我的身、心、灵都与丁光训主教在其新书《上帝是 爱》中表达的神学观点产生了共鸣。在阅读和反思丁光 训主教的文章时,我止不住又一次感叹,在人类历史如 此纷纷扰扰的时刻,上帝奇妙地带给中国和世界这样 一位深刻的、注重实践的神学家和教会领袖。借用旧约 《以斯帖记》中大家熟悉的一句话,"为现今的机会(for such a time as this)(ESther 4:14),"上帝在我们中 间真的兴起了一位有着特别学术造诣、高超教会领导 才干、以及光辉基督徒人格的信仰典范,上帝让他引领 着中国教会穿越二十世纪的风暴,迎接二十一世纪的 挑战。  相似文献   

4.
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也不表示神祇和鬼神的意义.笔者搜集归纳有关先秦两汉"神明"之资料,发现"神明"一词之用意牵涉天地万物之"德"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之死生运行皆源自"德",皆由神明之安排,但"神明"并不具备造物主身份,而是天地合德概念."神明之德"被视为万物造化的原因,若以两个字来表达"神明"的本质,则应是"生机"一词.郭店<太一>阐明了"神明"体现天地的相辅,于是"神明"的作用即是天地之间的媒介、气化主宰者,故为"生机".荀子的"神明"观念,保留天地观的出发点,但同时集中于微观宇宙——"人"的核心概念.荀子对"神明"的定义近于黄老学派,既将"神明"视为"道"的唯一产物,又看作知"道"的唯一依据.只是黄老学派以神明论及天地观,而苟子藉此来探讨儒家的"君子养心"之议题.荀子之外,养生学派也将"心"视为"神明出"的器官,然而养生学派的观点是在表达"神明"是人中的"生机",而荀子藉此"神明"观,来探讨认识论的伦理问题.荀子的神明观,被宋明理学所继承.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副部长斯塔在二局局长周宁等人的陪同下,到北京白云观看望慰问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并与之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6.
在11世纪,宋代易学家邵雍详细阐释了先天图;17世纪末18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系统地提出了二进制.二者具有何种关系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首先认真地梳理和辨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其次从反思先天图和二进制的文化意义出发,得出以下结论二进制是纯粹的数学方法,先天图是意蕴丰富的哲学符号,二者区别甚大,没有实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倪光道 《天风》2008,(3):24-25
我们感谢赞美天父的眷顾、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待和圣灵的引导,使我们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刚才我们所读的经文,可以作为会议所通过的工作报告和各项决议的圣经依据,证明会议所指明的方向、所坚持的原则、所提出的任务,都是正确的,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8.
正当全国人民庆祝"两会"胜利召开和喜迎奥运之际,达赖集团却有组织、有预谋地精心策划和煽动极少数不法分子在拉萨等地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对于这种政治图谋和罪恶行径,我们道教界表示强烈的愤慨和  相似文献   

9.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建立了以心性修炼为基础的道教内丹思想,力倡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心性本体,道性俱足,皆有成仙的可能.这一平等的思想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万物平等,无有高下;体现在与其他教派的关系上,则是儒、释、道三家圆融平等;而在处世待人上,就要平等待人,不分人之贵贱高低,均须恭敬处之.本文试对这一思想的产生背景、内涵进行探析,进一步揭示其对于悟道、修道和传道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时承洛启闽的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门弟子杨时承洛南传,开拓了洛学在南方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为南宋朱熹闽学的诞生并上承二程洛学为儒学正脉提供了必要的学脉渊源.杨时的理学思想即是以洛学为宗,在洛学的论域内所作的阐释与发挥,他强调理本气化,重视分殊之用,主张反身格物,关注静中体验未发等,这些观点虽不为后学朱熹完全泥守,但却有开启闽学端绪之意义.杨时的理学思想在程朱理学的传衍中起上承下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阳兴 《宗教学研究》2008,10(1):107-112
四川是唐代密教传播的重要地区,自盛中唐密宗兴盛以后,密教也随之大量流入四川.如成都僧人释惟上,闻其名而北上长安,从青龙寺著名僧人惠果学密,虢州僧洪照从大兴善寺惠则受五部灌顶,后又入川弘传密宗,为当地密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一些佛教艺术家入蜀,图画密教题材,玄宗与僖宗避乱入蜀都带来了长安的佛教徒与诸多佛教艺术工匠,其中不乏密教成分,因此唐末四川一地之密教信仰也较为丰富.宿白先生等前辈学者已对石窟遗迹有过一些整理.笔者本文仅就僧徒入川传播密宗的情况以及蜀中密教信仰做一简单梳理,以有助于四川密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赵朴初 《法音》2000,(12):3-7
今年正逢玄奘法师诞辰1400周年纪念,为了缅怀这位佛门巨匠和世界文化伟人,佛教界在西安隆重举行了纪念玄奘法师诞辰1400周年法会及玄奘三藏院落成、玄奘顶骨舍利安奉、玄奘法师铜像揭幕庆典,还与学术界联合举办了“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系列纪念活动。  早在1964年,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在首都佛教界、文化界纪念玄奘法师逝世1300周年大型集会上发表讲话,全面回顾了玄奘法师充实饱满的一生和极不平凡的成就,对玄奘法师的伟大精神及其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作了高度评价。赵朴老在讲话中提出的编辑出版《玄奘全集》、编写《玄奘年谱》、校订《大唐西域记》等设想,在其后的三十多年中陆续成为现实;而修建玄奘纪念馆、设计制作玄奘法师雕像等愿望,也在佛教界的不懈努力下终得圆满。在纪念玄奘法师诞辰1400周年之际,重温赵朴老的这篇讲话,感到分外亲切。本期还选登了黄心川先生、惟贤法师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特约日本法相宗大本山药师寺副住持安田 胤先生介绍玄奘法师与日本法相宗的因缘,请王尧先生介绍《大唐西域记》藏译本的有关情况,以此作为玄奘法师诞辰140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颜敏 《天风》2008,(2):30-32
上次我们查考的经文是关于耶稣要从伯大尼上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耶稣在城门口被犹太人夹道迎接,最后,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的事件.以及在耶路撒冷时耶稣最后的公开讲论.其间,几个希腊人求见耶稣,标志着人子得荣耀的帷幕拉开了.虽然犹太人中还是有人不信,但是,耶稣把他剩下不多的时间都留给了门徒.也就是说,耶稣接下来的宣讲和传道都是对门徒而言的.今天,我们要查考的内容是耶稣替门徒洗脚,以及耶稣给门徒的新命令.  相似文献   

14.
陈企瑞 《天风》2016,(1):44-45
正圣经是上帝启示的真理之道,是生命的灵粮,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因此,读经成了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基督徒热爱圣经,勤于读经,却难在对圣经的解释和应用上。研修本《圣经·新约》(下文作"研修本")是一本专门为中国基督徒"量身定制"的圣经解读本,它不仅注重圣经原文及经文背景的解释,也非常强调中国教会的处境与中国基督徒的阅读习  相似文献   

15.
灵修心语     
正一我们原可达到的成就因为没有求索而会失去,我们原可承载的祝福也会因为德行不济而丧失。祝福需要宏大的容器承载,恩典需要高贵的品格配对。二成功或许是偶然中碰撞出的火花,但去碰撞火花的过程绝非偶然。所有的收获都是持续成长的结果。三上帝赐福一个人手中的工作,但不会赐福一双不工作的手。  相似文献   

16.
傅先伟 《天风》2008,(3):13-13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现在开幕.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中国基督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在这样一个隆重喜庆的时刻,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领导同志、各兄弟宗教团体的负责人代表莅临大会,我代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正>刘大可,号伊祁山人、蛙井主人。1964年生于河北石家庄。祖籍河北保定。自幼习画,现为国际视觉艺术协会中国籍会员,河北山水画院副院长。一已经端坐想写大可了,突然觉得欠点什么,哦,写大可得用酒下字。取酒来,咂咂酌一口,呵呵,大可来了。  相似文献   

18.
19.
    
  相似文献   

20.
苦难与超越     
世间何以有苦难?这是大多数命运坎坷的人容易提出的疑问。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没有做坏事,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之类的话。的确,为什么人生会有痛苦与磨难?为什么会有不公平的经历?为什么好人要受苦,而坏人却能免受责罚?天主真的关心、在乎我们受苦吗?让我们翻开圣经中的《约伯传》,一起走入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