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勒 《天风》2008,(2):15
中世纪教会的宣道事工,有被称为"弗里西亚的使徒"威尔弗瑞德向荷兰的宣教,也有被罗马教皇任命为德意志的总主教、被称为保罗以后最伟大的宣教士的波尼菲斯向德国的宣教,还有向瑞士、奥地利等地区的宣教,本文主要叙述的是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向英格兰的传教事工.  相似文献   

2.
傍晚走在夕阳的余辉中,脑海里翻腾起种种往事,人生的艰难布满在自己的轨迹上,年少时的失意与伤痛,事业上的起起落落,人心的叵测交杂着内心的软弱,所有的烦愁都积聚到心头,而唯一令自己感觉畅快的是寻找到了回家的路。真理的道路终于敞开在自己的眼前,即使有再多的苦闷,也都会在主内得到消散。人生已经走了将近三分之一,如果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城市,高大的乔木越来越少,几乎从视野中消失。与目光碰撞的都是些精品和雅品,诸如低矮的、长年不落叶的低柏、冬青等,还有进口的特别金贵的树种及草坪,被修饰得像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精致而无张扬的个性,精美而无法触动审美的情趣,整齐而失去杂乱横陈的天然属性。秋风扫落叶成了童年的记忆,乡村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老叨 《天风》2016,(5):32-33
正大街上人流如织,衣着五颜六色,却很难发现两件完全相同的服装,这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服饰的丰富多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缩影,更是思想开放、观念变迁的具体表现。服饰的历史能够上溯人类文明的初始,从最初的树叶兽皮,到后来的棉麻丝绸,再到当代种类繁多的工业化产  相似文献   

5.
我的身、心、灵都与丁光训主教在其新书《上帝是 爱》中表达的神学观点产生了共鸣。在阅读和反思丁光 训主教的文章时,我止不住又一次感叹,在人类历史如 此纷纷扰扰的时刻,上帝奇妙地带给中国和世界这样 一位深刻的、注重实践的神学家和教会领袖。借用旧约 《以斯帖记》中大家熟悉的一句话,"为现今的机会(for such a time as this)(ESther 4:14),"上帝在我们中 间真的兴起了一位有着特别学术造诣、高超教会领导 才干、以及光辉基督徒人格的信仰典范,上帝让他引领 着中国教会穿越二十世纪的风暴,迎接二十一世纪的 挑战。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体验     
向往、寻求、渴望幸福,是人人共同所期待 的。幸福的感觉都一样,但幸福的境界各有不 同。父母的慈爱、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朋友的 温暖、爱情的甜蜜、身体的健康、事业的成功、一 生的平安、生活的舒心、工作的如意、信仰的欢 乐等等,这都是幸福。 幸福是金钱买不来,权力换不来的。用双手辛勤的劳动获得的果实,凭良心并用正当的手段赚来的钱财,用聪明和智慧靠公平竞争取得的成绩或地位,这都是幸福的有力体现,也是幸福的可爱之处。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不是有损于社会伦理、公共道德、信仰精神的,而是在一种真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刘师礼文>提倡的礼拜方法,形态甚为简单.仅仅要求修持者在特定月份的某个特定日子的特定时辰,向某个特定的方向,礼拜特定的次数.认为这样特定的礼拜,可以减除特定的罪孽.这种礼拜法透露的信息值得我们注意.文章在认真分析这一礼拜法后指出,<刘师礼文>所提倡的礼拜法,与中国道教的早期礼忏思想与礼忏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世峥 《天风》2016,(9):54-55
正旧约中的《雅歌》,是一首长篇爱情叙事诗。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书拉密的美丽村姑,全诗以细腻的笔法和真实的情感,叙述了书拉密与其恋人从相识到恋爱再到结婚的曲折历程。近日再读《雅歌》,我被1章5节至6节的一段宣言所吸引:"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好像所罗门的幔子。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特别是"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  相似文献   

9.
李世峥 《天风》2016,(10):44-45
正阿摩司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先知,其名字的意思是"担重担者",他在工作中所体现的精神,恰如其名。先知所处的时代,正值耶罗波安二世执政之时。其时,由于没有敌国的侵扰,以色列享有短暂的太平。由此,经济方面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即社会失去了公义,以致形成了明显的贫富差异。官吏和富商占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的巧取豪夺使得穷人过着朝不保  相似文献   

10.
倪光道 《天风》2008,(3):24-25
我们感谢赞美天父的眷顾、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待和圣灵的引导,使我们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刚才我们所读的经文,可以作为会议所通过的工作报告和各项决议的圣经依据,证明会议所指明的方向、所坚持的原则、所提出的任务,都是正确的,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11.
这已经是40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正上初中。一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刚走到一个胡同口,我忽然发现路边静静地躺着一个白色的长方形的东西,弯腰捡起一看,原来是一封已经封好口、贴好邮票的信。哦,还是寄到新疆乌鲁木齐去的,寄到那么远的地方啊!可是,为什么它一大早却静静地躺在这里呢?这路边也不是它睡觉的地方呀!是不是送信的人在去邮局的路上匆忙之中无意间遗失在这儿的?也可  相似文献   

12.
朋友送给我一盆枝繁叶茂的栀子花,洁白的花朵吐露着浓郁的芳香。我将它摆放在客厅的一角,整个房间便弥漫着一种怡人的气息了。可是在花谢之后,那盆原本长势旺盛的栀子花,竟然一天天地枯萎下来。最后,在它的枝条上只剩下几片病恹恹的叶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和波兰为例,试图分析并阐释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建立和发展的制度逻辑.虽然中国与波兰两国的经济改革都导致了明显的社会分化,但是由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外部约束条件的差异,在中国和波兰,政府针对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市民社会的政治压力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明显影响了两国的社会政策模式.为减轻社会分化和不平等带来的冲击,中国在转型过程中社会保护机制形成是通过建立强调社会秩序稳定、"去政治化"(De-politicizing)的反应型社会政策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双重方式来实现的,同时突出机制建立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特征.而在波兰,由于受到了不同社会精英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市民社会的政治压力左右,以及国际外部环境与国际组织的影响,该国社会保护机制的形成则更多是通过政治协商与谈判的渠道来完成,其机制建立突出了民主参与和协商的因素.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同中国长期推行经济发展优先的格局不同,波兰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回归欧洲"的普遍社会预期和欧盟的外部制度约束,加快了其社会保护机制建立的制度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信三境界     
自信的第一境界是我能。即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目标充满信心。全球金融危机下就职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连到华盛顿就职的路线和就职典礼的形式,都刻意模仿以解放黑奴而名垂青史的美国前总统林肯,因为当前的美国,需要林肯当年的毅力与信心。  相似文献   

15.
如果文明沦为一种表演给社会和世界观瞻的道德自觉,那么这种自觉无异于童话世界里皇帝的新装。这样的表演无非导致两种结果,麻木或者麻醉:要么麻木看客的心灵,要么麻醉文明倡导者的灵魂。有质感的阅读是这个时代的一方镇静剂。全民浮躁的时代,这方药剂是多么难得又可贵。我向所有服用这方镇静剂的人致敬。我理解的有质感的阅读如同定海神针,大厦桩基,无论多大的波澜和力量也无法撼动其稳固、持久的耐力和精准地扎向大地深处的定力。  相似文献   

16.
心理扫描中的距离效应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象的表征形式是否真的是类比形式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图片理论和虚无假设.本研究以英语大写字母为材料,采用有无判断的实验范式,比较了心理扫描任务和视觉扫描任务.结果发现在排除了实验者效应和任务要求影响的条件下,仍然出现了心理扫描的距离效应,而且这种距离效应不是由于潜在知识造成的.实验结果比较支持图片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文森特·梵高是一位充满激情的画家,普罗旺斯是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所在地。普罗旺斯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鲜艳绚烂的色彩,无不激发着梵高内心汹涌澎湃的激情,其许多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其明亮夺目的色彩风格,旋转的笔触特征,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可以说,普罗旺斯成就了梵高,梵高也成就了普罗旺斯。他用充满力量的画作表现敏感的内心和激情。  相似文献   

18.
等待     
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等待,直到自己两鬓苍白,才得到他人的认可;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企盼,直到自己的死神来临,才得到世界的肯定;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渴求,直到自己的肉体消失,才得到后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长生成仙的热烈追求是道教最具特色的教义.元代道教戏剧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的手法对道教乐生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地形象图解.面对成仙诱惑,凡人的怀疑、拒绝与诘问,正是因为对生的热切渴望对生命的价值强烈认同感使然.情欲乃是人之常情,道教贵生,当然包括对生命基本需求的尊重,对世俗情欲的眷恋与渴望是元代道教戏剧对道教乐生思想的又一诠释.元代道教戏剧着力展现体道之人对山水的乐好,而其乐山好水的审美情趣又与澄心遣欲的宗教追求和隐逸归真的宗教旨意一脉相承.本文以全新的角度阐释元代道教戏剧中体现出的道教乐生思想,以期在加深对道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同时,彰显元代道教戏剧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是在经典的诠释中发展的,<周易>诠释学的转变直接促成了北宋理学的发生发展.中国古代的经典诠释学的结构可以分为经典的诠释对象、经典诠释的主体和经典诠释三方面,而经典的诠释又可以分析为诠释模式、诠释内涵和诠释风格.对于北朱理学的易学诠释来说,其话语系统是重视义理,其内在理路是坚持"体用一源"的本体与现象的圆融,同时又开出独具特色的修养论与功夫论,其诠释内涵则坚持天道性命的贯通,而赋予本体以价值意义.北宋理学家正是由易学诠释学,从玄学中转出来,而能与佛、道抗衡.理学家对<周易>的解释也解决了会通<孟子>与<中庸>、<易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