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接封三)1977年,“四人帮”垮台不久,我们校长故伎重演,又派人到内地购买古旧书。这次派的是我。我来到北京,在东四中国书店门市部挑选了一批旧杂志,然后打电报回新疆学校要求汇款。没想到等我携款去取书时,营业员小姑娘说其中有几种杂志已经卖给别人了。我当然不高兴。那时北京人的服务态度比现在强多了,小姑娘很不好意思,再三道歉之余,拿出他们的库存登记账,任我挑选,以示补救。我一眼看到其中有一部《现代佛学》,从创刊到1964年停刊,全套俱全,立刻选中。如下文所说,我后来考上研究生,靠的就是这部《现代佛学》。如果…  相似文献   
2.
《浮屠经》考方广佛教文史钅昌第一部汉译佛经究竟出现于何时,历来看法不一。归纳起来,可有如下四种观点:(一)秦始皇时,外国沙门释利防等十八人赍持佛经东来,欲化始皇(此说未明说这些佛经是否已被译为汉文)。(二)西汉刘向校经时已见佛经。(三)西汉哀帝元寿元...  相似文献   
3.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献中的《金刚经》及其注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出土的《金刚经》达数千号,有的经文上还有题记。过去对此类经典的整理不多,一些题记也未引起重视。本文对现藏国内外的敦煌《金刚经》及其注疏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介绍,对一些题记也做了移录,有的经文还做了版本考证,并指出它们对研究佛教写经、义理探寻、敦煌历史、佛众结社、雕版印刷、官吏宫廷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父母恩重经》中的儒教、佛教、道教[日]冈部和雄一《父母恩重经》无疑是中国编撰的经典。记叙佛典翻译情况的目录(经录)称中国所撰经典为“伪经”,为不致造成翻译史的混乱,故不予编入正规的大藏经(即入藏)。《父母恩重经》至今从未入过藏,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伪经...  相似文献   
6.
《般若心经》属佛教般若类经典.它言简意赅,思想深刻,流传广泛,影响极大,是我们今天研究佛教的基本典籍之一.据我调查核实,在从三国至今的漫长岁月中,该经曾被译出达21次之多,历代的注疏则在百家以上,这充分说明人们对它的重视及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之重要.近几年我在整理敦煌遗书的过程中,发现敦煌遗书中所存《般若心经》的译本、注疏很多,这说明该经当时在敦煌也十分流行.不少敦煌《般若心经》写本的末尾附有题记,在此摘引几条,以反映敦煌流传《般  相似文献   
7.
《道行般若经》在我国早期佛教传播史、佛教般若学史上影响巨大,但佛教研究界对该经译本历来众说纷纭。或谓竺朔佛并未译过该经一卷本,或谓该经十卷本为竺朔佛、支谶合作翻译,两种译本是何关系历来亦模糊不清。本文梳理相关资料,论述一卷本《道行经》乃竺朔佛所译,已佚。十卷本《道行经》为支谶所译,与竺朔佛无涉,今存。所谓竺朔佛参与十卷本翻译的观点乃受后代窜入《出三藏记集》中错误资料的误导。指出一卷本属抄经,十卷本为全本。文章最后指出,道安《道行经序》的对象是一卷本,目前各藏经把它冠在支谶十卷本之前,研究者以之解说支谶十卷本,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8.
方广锠 《法音》2007,(10):17-18
今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决定对全国古籍及其保护情况作全面普查、建立珍贵古籍名录、加强古籍书库标准化建设、加强古籍修复、培养高水平古籍工作人才,使我国古籍得到全面保护。这一计划的启动,令人兴奋。这些年,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成果越来越多,这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一、初期佛教的“五阴观” 佛教把世界分成由有为、无为二法来总摄的世间、出世间两大部分。世间又由有情世间与器世间组成。五阴就是佛教用来解释有情构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代刊刻大藏经的内在动力角度,探讨了中国刻本大藏经对《高丽藏》的影响,指出功德回向思想在大藏经刊刻中的作用,佛教信仰层面与义理层面的内在张力在大藏经刊刻中的表现,以及汉文大藏经刊刻与流通曾经在东亚汉文佛教圈起到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和平外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