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怡  李红 《世界哲学》2005,(6):12-12
主持人的话:近十年来,分析哲学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这种变化不是来自外部的批评,而是来自内部的反省,来自分析哲学家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在思想渊源上,分析哲学从来没有被看作是与传统哲学完全背道而驰的哲学,但分析哲学家真正有意识地确认这种血缘联系,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在这些哲学家中,罗伯特·布兰顿就是一个重要代表。作为罗蒂的学生,他强烈地意识到语言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内在关联,但他不是据此批判语言哲学,而是以建设性的思路改造语言哲学,试图依照语用学方法重建关于意义的语义学。他提出的“推论主义”及其理性…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哲学家中,罗蒂哲学上持反讽的后现代主义立场,而政治上却坚持启蒙以来的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如何与后现代主义连接起来?在罗蒂看来,自由主义没有也不需要一种哲学的本体论证明,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诗化的私人活动,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为公共性的政治提供形而上学基础。如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的显学之一,现象学在其演进过程中经历了诸种变化,也受到不同形式的关注。然而,从理论上看,现象学的哲学内涵是什么?它究竟试图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何种哲学的目标?相对于现代其他哲学流派或以往的哲学体系而言,其哲学进路的独特性体现在何处?对这些问题,今天似乎仍然需要思考。罗蒂曾就此表达过如下看法:对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在哲学上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罗  相似文献   

4.
一、罗蒂对西方哲学传统之前提的揭示:当代西方哲学转向的逻辑起点在《哲学和自然之镜》“原序”一开头,罗蒂就坦率地表示自己自始至终关切哲学问题出现、消失或改变形态的方式。他断定,它们都是一些新的假定或新的词汇出现的结果。为此,他主张,在认真地对待某个哲学问题之前,应该先对那个假定进行质疑。罗蒂的这项质疑工作受到两位哲学家的启发:W·塞拉斯和奎因。前者对“所与”神话展开了严厉批评,后者对语言一事实的区别表示了怀疑。罗蒂把这两人的工作结合起来,且比他们走得更远:“我一直企图将近代哲学问题背后更多的假定抽…  相似文献   

5.
王飞跃 《世界哲学》2004,33(3):16-18
作为一个技术科技工作者和必须面对实际的工程师,我对于哲学的理论体系了解甚少,更不用说哲学研究了。好在哲学是有脑无脑的人都要想的事,特别是在20多年的科研工作之后,不得不想一下自己和同仁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因此,也就不得不涉及科学的哲学问题,而对许多科技工作者来说,库恩其人其思想,往往是他们了解科学哲学的第一和最后一站。 像许多人一样,我第一次接触库恩的思想,是通过《科学革命的结构》[1],这是我硕士答辩后读过的第一本书。库恩所揭示的学人的作用,范例的转移,再加上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使科学研究不再是理想中科学家探索真理的纯净过程,似乎成了一部大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哲学家中,罗蒂(Richard.Rorty)无疑不应当被忽略.尽管他常常被英美主流的分析哲学有意无意地边缘化(罗蒂现在被聘为比较文学系教授而不是哲学教授,也许可以看作是这种边缘化的一个例证),但其工作的意义却并未因此而湮没.作为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罗蒂复兴实用主义传统的尝试中包含着值得关注之点.这里,仅做若干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追问,是一个关于哲学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哲学到底是什么的“元问题”。哲学作为对形而上学或者说本体的追问,由于思维态势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对本体”与“自本体”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决定了中西哲学各有其不同的基本特征,即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是主客“二分”的,中国哲学的思考方式是“天人合一”取向的;西方哲学借助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论证,中国哲学则强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主体间性;西方哲学运用定义精确的概念语言,中国哲学则采取含义丰富的“意像语言”。未来中国哲学学术范式的创新,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哲学的特质,并在融会中西不同哲学范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C.G.普拉多的《罗蒂的实用主义》一文(载《对话》杂志1983年22卷3期,本文引文均来自该文)是许多十分准确评价罗蒂著作意向的文章的一篇。他恰当地指出:罗蒂的目的在于取消哲学的传统和它所关心的问題。但是,如果普拉多以为罗蒂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那他就错了。普拉多承认:取消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主张,R.罗蒂是在传统哲学的范围中进行论证的,尽管他的论点恰恰相反。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人的看法提出一个建议:应把罗蒂看作是处于哲学传统之外的重要思想家,一个处于哲学传统之外的批判者。我的建议所围绕的中心,是略述罗蒂的实用主义如何不同于人们较为熟知的那些实用主义。一般承认,实用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观点,一种经常被援引的观点。但难得有人对这一观点作出清楚的说明。这是由于,当人们援引实用主义时,往往把它与包含有真理符合论的主张和观点加以对比,因而只是对它作了颇为有限的论述。最近罗蒂以几种方式援引了实用主义。通过这些方式,他驳斥了真理符合论,甚至一般地驳斥了需要有任何真理理论,他诉诸实用主义,运用成效  相似文献   

10.
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个指责另一个是“文化相对主义者”,而另一个则反唇相讥,认为对方与自己同处一个战壕却不愿承认。这就是普特南与罗蒂之间的论战。在我们外人看来,他们都是当代美国实用主义的同路人,而且他们之间旷日持久的论战,也促使了詹姆斯、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世纪之交的美国的复兴。如果说当今的美国哲学是实用主义占统治地位,估计没有人会否认。特别是奎因的工作使得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得以结合,方才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图景。这里选译的普特南的《载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部分和罗蒂的《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将他们之间的分歧昭示天下;同时,陈亚军的文章叉为我们认识他们之间这场争论及对我们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一、哲学解释学的发展和分化 J.威兹德姆(Wisdom)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天才独特地表现在他能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没有‘王后’,人们还能下国际象棋吗?它还叫象棋吗?”R.罗蒂的著作提出的主要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提出:“没有‘与实在相符’这种真理观念,人们还能研究哲学吗?它还叫哲学吗?”维特根斯坦和罗蒂的这两对问题是典型地反本质主义的。罗蒂的这种“没有镜子的哲学”的视界和独创性,要求哲学家重新面对哲学探究的本质和目的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研究中,最奇特的现象莫过于人们沿着哲学的分支学科和具体问题,不断地向纵深和细微处进行探索,却遗忘了反身拷问哲学本身。一个人从未接触过哲学时,他会充满好奇心地追问:什么是哲学?一旦他成为哲学研究人员,他就像"管家婆"一样忙于具体事务,再也无心去追问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13.
布莱克维尔(Blackwell)技术哲学论文集《技术哲学:技术状况》(2003)对该分支学科在当代所扮演的角色有关键作用,借此出版机会,本文评论其当前发展状况.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都是20世纪的产物,但它们分别继承了有点差异的一组哲学传统,有时探寻不同的问题.本文分析技术哲学近年来的基本发展状况,重点强调可能也使科学哲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其中有认识论问题,还有环境问题和文化问题.参考文献包括该领域近年来出版的大约50部著作.  相似文献   

14.
袁鑫  阎孟伟 《世界哲学》2020,(1):117-125
当代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一书中,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化哲学做出了迄今最为系统的本体论论证,从而真正使文化哲学超越了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域。卡西尔认为,文化哲学同样具有自身的存在论根据,不过在存在论问题上,它与传统哲学的存在论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他指出,人的活动是一种能够创造和使用符号的活动,这种活动创造出了一个为人所特有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是“新的实在之维”或文化世界,其中语言是文化世界得以存在的普遍性因素。不过,卡西尔的文化本体论证明也有一个明显的缺憾,即忽视了人的符号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马克思没有创立文化哲学,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基本理论却能够为文化哲学的创立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罗蒂  李红 《世界哲学》2003,34(1):56-69
普特南在《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中谈到,“我常常被问到我在什么地方与罗蒂不同”①而我则经常会听到相反的问题。我们两人之所以会被问及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其他哲学家不愿接受的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深入考察西田哲学,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哲学的哲学性难题”和“在日本的哲学的可能性”问题。指出,西田哲学尤其是“场所的逻辑”是以“在希腊乃至西欧之外也可能存在哲学”、“不仅能动性有意义,情感即被动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存在’和‘有’不具有当然性”等认识为前提、而且是在要澄清其中大部分问题的方向上进行的思索。在思考日本有没有哲学的问题时,西田哲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尤尔根·哈贝马斯在斯坦福举行的纪念理查德·罗蒂大会上所做的悼词。哈贝马斯在文中回顾了他与罗蒂几十年的友谊,高度赞扬了罗蒂作为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杨国荣 《学海》2003,(4):26-32
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追问存在的同时 ,哲学总是难以回避这一元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以智慧的追求和探索为指向 ,哲学之思奠基于知和行的过程 ,展开于世界之“在”和人自身存在的内在统一 ,并具体化为对“性与天道”的绵绵沉思。作为对世界总体上的把握 ,哲学试图达到的 ,是真实、具体的存在。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追问中 ,哲学从类和个体的层面 ,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统一和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深入考察西田哲学,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哲学的哲学性难题"和"在日本的哲学的可能性"问题.指出,西田哲学尤其是 "场所的逻辑" 是以"在希腊乃至西欧之外也可能存在哲学"、"不仅能动性有意义,情感即被动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存在'和'有'不具有当然性" 等认识为前提、而且是在要澄清其中大部分问题的方向上进行的思索.在思考日本有没有哲学的问题时,西田哲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分析法学"、"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基本上是相同的概念,分析法学就是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运用于法学理论的产物。但以哈特、凯尔森为代表的20世纪新分析法学却是建立在与实证主义哲学极为迥异的哲学立场之上。作为一种法哲学流派,新分析法学虽然在法学上主要继承了法律实证主义的传统,但无论是作为哈特法律理论之基础的日常语言哲学,还是作为凯尔森纯粹法学之基础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它们在哲学品格上都表现出反对实证主义哲学的特征,特别是反对实证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倾向。因此,新分析法学实质上是一种反实证主义的法哲学,法律实证主义与哲学实证主义也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