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使用反应时技术,考察在归类住条中分心物的位置因素是否也与分心物特性因素一样,影响被试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时间(RTDT)。结果表明,RTDT不随分心物位置数目变化而变化,只随着分心物特性数目变化而变化.由此得出,象归类这种属于语义表征的、与位置无关的任务中被试并不抑制分心物出现的位置,并可进一步推论,分心物抑制可能是一种灵活机制。  相似文献   

2.
归类任务中负启动效应与分心物特性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志成  张雅旭 《心理学报》1995,28(4):344-349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采用负启动技术,在归类任务中考察了作为负启动效应根源的扩散抑制是否遵循资源有限机制以及在要求操作反应的情况下是否也能获得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被试对曾在启动显示中作为分心物的探测目标的反应时随着启动显示中分心物数目的增加而缩短。因此,扩散抑制遵循资源有限机制;2.在操作反应要求下能获得非常显著的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金志成  张庆国 《心理科学》2005,28(6):1393-1398
本研究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深入考察了分心物特性抑制和记忆提取的关系。研究表明,高分心物特性抑制组被试的记忆提取成绩比低分心物特性抑制组被试的成绩好,两者的差异显著。这说明分心物特性抑制对记忆提取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分心物抑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性和策略性的提取机制;在存在干扰或反应竞争的情境下,这种机制通过直接抑制无关信息的激活扩散,而快速有效的提取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4.
抑制能力与工作记忆能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敬欣  沈德立  张阔 《心理科学》2003,26(6):967-970
采用汉字材料的负启动范式,考察了大学生和老年人被试的特性和空间位置抑制能力,及其与工作记忆能量的相关。结果发现:位置抑制能力与工作记忆能量无显著相关,而特性抑制能力与工作记忆能量存在正相关。说明个体的分心抑制能力是影响其工作记忆能量的重要因素。但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可能还受分心抑制之外其它认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注意的分心物加工机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法严格筛选被试,探讨了在有无分心物干扰的条件下,选择性注意的分心物加工机制(分心物抑制机制、分心物习惯化机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揭示了,分心物抑制机制不仅能影响工作记忆的储存而且还影响工作记忆的加工;而习惯化机制只影响工作记忆的储存,不影响工作记忆的加工。  相似文献   

6.
在抑制分心物干扰效应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troop颜色命名作业,在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下探究重复分心物的促进效应是由习惯化机制还是由分心物连续抑制机制造成的问题,进而比较学困生和学优生在Stroop干扰效应、重复分心物促进效应和负启动效应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重复分心物促进效应是由习惯化机制造成的。这种抑制机制,只有在分心物重复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其效用并不广泛;而负启动效应所指的分心物抑制机制却是一种效用广泛的抑制机制。并进而揭示,学困生和学优生都存在重复分心物促进效应,但因学困生的负启动效应比学优生小,所以学困生在Stroop色词干扰效应上大于学优生。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金志成  陈彩琦  刘晓明 《心理科学》2003,26(6):1008-1010
本实验使用正、负启动技术 ,在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下比较学困生和学优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方面的差异 ,进而探讨学困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 ,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正启动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学困生的负启动量显著小于学优生 (p <0 .0 0 1。这一结果说明 ,学困生在对目标反应期间易受分心物干扰 ,其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较弱。同时启示我们应注重训练学困生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知觉分心任务看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晓清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9):987-993
采用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考察了知觉分心对90名4岁、5岁、6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影响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可能机制。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分别为一种关系无分心任务、一种关系有分心任务、两种关系无分心任务和两种关系有分心任务。结果表明:(1)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知觉分心对儿童类比推理成绩有显著影响,儿童在无分心任务中的表现明显好于知觉分心任务的表现。在无分心条件下,4岁儿童已经开始能够选择关系匹配来正确完成类比推理。错误分析发现知觉分心任务中儿童所犯错误主要是分心错误,而且分心错误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对知觉分心的抑制控制可能是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类比推理能力逐渐提高。总体表现为6岁组的成绩显著优于4岁、5岁组的成绩,而4岁组的成绩与5岁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5岁可能是儿童能够抑制知觉分心进行类比推理的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通过颜色来区分目标和分心物,采用过程分离程序,直接探讨了目标激活与分心物抑制和意识、无意识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靶词充当分心物时,不仅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降低,无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也降低。这一结果说明,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信息是有关还是无关,并不能分离意识和无意识过程;(2)靶词充当目标时,加工水平影响Pc,但不影响Pu,而靶词充当分心物时,加工水平既不影响Pc,也不影响Pu。因此,加工水平能否分离意识和无意识过程,依赖于靶词的作用或信息是否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学前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实验一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25名3~4岁和26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知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实验二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30名3~4岁和28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语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各种类型类比推理成绩,工作记忆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而不能显著预测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儿童完成类比情景中的分心抑制是在关系整合中完成的,当类比情景中的关系整合没有超过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时,知觉或语义分心才能造成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探索延迟匹配任务范式下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位特征。实验以面孔图片为刺激,在校大学生被试完成靶匹配工作记忆任务。结果发现,被试识别靶面孔及分心物面孔时均在枕颞区两侧诱发N170,且靶与分心物的N170振幅在相同电极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在颞区两侧的P7和P8上差异显著;无论靶面孔还是分心物面孔,工作记忆的 ERPs均产生了 P300成分。在分别追踪新靶和熟悉靶的工作记忆任务条件下,靶与分心物的ERPs波形在250 ms后出现分离,且靶刺激波幅均比分心物更正,新靶比熟悉靶更正。熟悉分心物与新分心物之间显示出250~650 ms的前额区旧/新效应,在晚期的450~650 ms时段,新工作记忆比旧工作记忆波幅更正。这些结果表明,面孔识别的N170效应可能反映的是面孔知觉的整体加工,且 N170的右半球优势具体为颞区的右侧优势;先前的面孔学习会影响工作记忆期间大脑对面孔的识别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分心抑制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负启动范式的说明,从年龄发展的角度对分心抑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与假说,包括抑制衰退理论、多样化抑制系统模型和最佳测试时间假说;并从工作记忆能量与分心抑制的关系上探讨了基于年龄发展的资源依赖抑制模型和抑制控制假说。  相似文献   

13.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19,(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05,(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筛选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两组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负启动实验范式考察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分心抑制能力的差异,探讨其分心抑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两组大学生均表现出明显的位置抑制能力.低水平组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特性抑制能力,但高水平组大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特性抑制能力.因此,个体的特性抑制能力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 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 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 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 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 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 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 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 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 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ERP研究反映感数与计数的不同脑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跃嘉  南云  李红 《心理学报》2004,36(4):434-441
对于较小数目的快速准确认知的“感数”现象一直是一个引人兴趣的问题,这一感数过程到底本质是什么,它与计数过程究竟是同一种加工还是分属两种不同类别,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论。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感数加工的本质,运用ERP手段来探索其与计数的不同机制;并且以分心物变量为指标,研究在有分心物呈现时,感数与计数过程将会有哪些变化以及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对14名正常青年人记录感数与计数加工过程中的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刺激图片由位于屏幕中心的靶(白色矩形)或者靶+分心物(白色圆形)组成,靶的数目分为感数(1-3个靶)及计数(4-6);而分心物的数目有三种水平:零(无分心物),与靶的数目相同及两倍于靶的数目。被试计算图片上白色矩形的个数并对所得数目进行奇偶判断,最后根据奇偶性用左右手进行按键反应。行为结果表明,感数与计数的反应时在靶数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靶数目相同时,分心物越多,则被试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越长。ERP测量表明P1波幅随着靶数目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分心物数目的增加而增加;N1波潜伏期随着靶数目的增加和分心物数目增加而减小,N1波幅随着靶数目和分心物的增加而增加;P3波幅随着靶数目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些记录点具有靶效应和干扰效应。研究结果提示感数加工具有明显的分心物效应,而计数加工则不然,支持感数与计数分属两种不同功能加工过程的观点,感数加工更易受到分心物出现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注意线索范式对小学生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被试为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研究主要考察分心物数量、线索有效性和目标新异性对小学生注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三年级(8~9岁)儿童表现出显著的注意阶段性波动,该结果与国外研究有一定的一致性,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2)小学阶段儿童在相同任务上的选择注意加工速度比成人慢300~1100ms;(3)分心物数量、线索有效性和目标新异性对儿童选择注意发展的影响与成人的结论一致,而且呈现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胡艳梅  张明  徐展  李毕琴 《心理学报》2013,45(2):127-138
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过程是灵活可控的; 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刺激既可以捕获注意, 也可以被抑制。实验1通过操作匹配试验概率来诱发不同水平的抑制动机, 考察在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作用中抑制动机的影响。匹配试验中有分心物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相同。控制试验中所有搜索项目均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不同。实验2保持实际匹配试验概率恒定, 仅通过改变指导语来调节抑制动机水平, 以排除练习的干扰。两实验结果均表明, 当抑制动机水平较低时, 匹配分心物会捕获注意; 而当抑制动机水平足够高时, 匹配分心物会被抑制。并且, 抑制动机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认知控制的效应量和时程。  相似文献   

20.
张豹  邵嘉莹  胡岑楼  黄赛 《心理学报》2015,47(9):1089-1100
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 通过定向遗忘任务操纵工作记忆表征状态, 分别在目标无关和目标相关条件下考察工作记忆激活与抑制状态对视觉搜索早期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实验1与实验2发现当工作记忆表征只可能与视觉搜索分心物匹配时(目标无关条件), 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会引导视觉注意偏向到与之匹配的分心物, 表现出注意引导效应, 而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则没有观察到注意引导效应。实验3与实验4发现, 当工作记忆表征有可能与视觉搜索目标匹配时(目标相关条件), 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捕获注意, 而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只有与视觉搜索目标匹配时, 才表现出对该搜索目标反应的延迟。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1)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有效地引导注意偏向到与之匹配的搜索目标或分心物, 并且这种注意引导效应并未受到抑制动机的影响而被消除或反转; (2)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将抑制状态传递到视觉搜索阶段, 并延迟对与之匹配的搜索目标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