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存在一个从康德-费希特形而上学转向黑格尔辩证法,并运用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论证自由原则的阶段。但仍存在分歧的是:自我意识究竟接近康德-费希特还是接近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如何与自由的自我意识相并存。回到1840年前后德国的思想语境以及青年马克思的探索历程中去,从历史法学派争论、基督教人格主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演进出发,可以发现:以自由的实现为原则,建构将现实和理性结合起来的法和国家哲学,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初期聚焦的问题意识。相应的,较之借助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实现的"唯物主义转向",由"物质利益难题"所引发的"市民社会解剖",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唯物史观"的制订,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更为关键的理论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一篇杂志的文章中,不可能全部考察黑格尔传统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因为这种影响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早期和晚期是有原则区别的。在这里,我们只是试图指明,马克思到《莱茵报》工作之前所形成的关于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过程的观点,同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们的社会政治观的关系。通常人们都是把大卫·弗·施特劳斯的出现(1835年)看作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开始,虽然一般地说黑格尔学派中出现非正统的神学观点比这还早(可以举出1830年出版的费尔巴哈的匿名文章《论死和不死》为例)。但是,我们认为,青年黑格尔派作为明确形成的哲学政治  相似文献   

3.
反抗“思想的统治”符合启蒙的基本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分。这种区分实质上又体现为二者在如何推进启蒙问题上的分歧。青年黑格尔派局限于德国视域且向往法国版的启蒙,有相当的激进性和革命性,但未突破黑格尔哲学的基地,止步于宗教批判、观念斗争以及资产阶级启蒙,堵塞了继续启蒙的通道。马克思则实现了新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变革,融合了英法德启蒙传统,超越了之前启蒙的逻辑,实现了从激进启蒙到反思启蒙再到稳健启蒙以及从资产阶级启蒙到无产阶级启蒙的转向。这是对启蒙的再启蒙,真正继承和发扬了启蒙精神,使启蒙人道理想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的方案至今仍有积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上)萧灼基求索 1982年第4期青年黑格尔运动与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的关系蒋申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2年第4期存在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解释——评《辩证理性批判》 [法]R·阿隆哲学译丛  相似文献   

5.
研究青年马克思的人通常都很强调要对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对他的影响作出估计。本文的着眼点稍为不同,而是试图重新确立这样的认识,即青年马克思并不过分看重哲学批判在导致社会变革上的作用,而是开始强调无产阶级所要起的作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很早就包含有这样的因素,这些因素使他能沿着完全不同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青年黑格尔派的解体,在思想史上有三种叙述框架,分别由恩格斯、麦克莱伦和哈贝马斯提出。这三种叙述框架各有其优点,但也各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者在某种程度上都认为青年黑格尔派不具有真正的独立性。但通过对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基本问题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出第四个叙述框架,从这一框架看,青年黑格尔派是一个既不依附于黑格尔思想、也并非只是作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过渡"和"中介"的独立的思想运动,而其解体正是这种独立性本身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1842年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剧烈变动之际,他告别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开始迈向唯物主义哲学。1842年4月初至5月末期间的马克思的《波恩笔记》,特别是他对法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本雅明·贡斯当的研究,便真实记录了这一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复杂变动过程。在《波恩笔记》中,马克思聚焦于贡斯当从人类社会现实切入的宗教批判,这为他提供了一条不同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路径,推动着他远离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靠近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这同时反映了1842年初青年马克思的复杂理论视域,他虽处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包裹下,却无意识地接近唯物主义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法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说,在现代条件下不仅仅具有历史的意义。分析和评价这一著作之所以必要,是有许多原因的,首先因为《法哲学》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特别重要。青年马克思作为黑格尔派的左翼在著作界初露头角,他当时信奉黑格尔在《法哲学》(法、法律、罪行和刑罚等概念)中所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他在1842年撰写的一些论文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哲学既是以柏拉图主义为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式,也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德国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观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一般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并未超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奠定的基本架构,而是进一步将其系统化了;其二,德国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对德国现实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所体现的矛盾特质,是这一问题的延续和集中表现;其三,德国形而上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以理性国家观去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哲学论证。青年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与其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在法学研究过程中触及了黑格尔哲学观的根本疑难;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启了从“超感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的哲学研究方向;《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初步把握住了黑格尔哲学观问题,把对黑格尔哲学观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实践批判;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本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  相似文献   

10.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评价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书系苏联第一个系统研究这个问题的专著。作者对它既坚持传统的批判分析,又对传统观点作了大量增补修改。如指出:费尔巴哈并非象以前认为的那样,一开始就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也包含合理成分;巴枯宁曾给青年马克思、恩格斯以深刻印象,不应全盘否定,等等。另一方面,作者比过去更加客观地、全面地肯定了这个学派在反对封建专制、研究基督教史与发展黑格尔哲学中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很少的课题,也是很久以来哲学史家们不易解释清楚的一个难题。因此,迄今为止,这一过程的内容还未全部揭示、全部弄清。苏联著名哲学家B·A·马利宁和B·И·申卡鲁克撰写的《马克思、恩格斯与黑格尔左派》(1986)一书,可以说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书  相似文献   

12.
对于马克思哲学和德国理念论之间的关系,已有众多的研究。论者们多从思想发生学的角度讨论马克思哲学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哲学等特定思想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德国理念论奠基者康德思想的具体阐释,把作为整体的德国理念论的基本问题解释为理念如何现实化这一问题。在此脉络中,马克思哲学就呈现为德国理念论的内在批判者和创造超越者。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理,哲学真理必须转向现实事物。黑格尔把真理看作对真相的概念性把握,主张哲学真理不是知识论上的简单而僵死的结论,而是关注本质性事情、关注现实事物。真理与真相并不相同。真理不能局限于认识论理解。马克思一方面批判了黑格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在真理观上的唯心主义本质,另一方面强调真理的对象性活动及其切入社会利益等现实生活的必要,以此改变世界,进而体现真理的现实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27~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马克思哲学青年对话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6名青年学者参加了对话会,并围绕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关系中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中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对这一主题,与会对话者分别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乐强副教授认为有必要系统梳理黑格尔思想中的经济学思想,以便拓展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中从哲学向经济学转变的理论与现实的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基础上创立的用唯物辩证法解释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唯物史观为宗教研究提供了从物质基础到思想观念的根本认识路线,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继愈先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将儒教宗教问题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考察,阐述了"以儒教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产生,剖析了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与哲学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魏晋以来封建社会宗教基本生态,阐明宋明唯心主义哲学世俗化过程,得出"儒教是教"、是"中国的宗教"论断。任继愈的儒教宗教论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分析中国社会实际的一个具体实例,为儒教研究开辟了一条唯物史观的哲学路径。从唯物史观出发审视关于中国宗教的争议问题,中国宗教的社会原生属性问题,中国宗教纵向历史发展问题、中国宗教横向在世界文明进化语境中和世界主要宗教关系等问题,对当代中国宗教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博士论文"和"柏林笔记"直到"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思想关系,历经精神哲学批判与"重写"哲学史、揭示"思辨结构的秘密"、对逻辑学和辩证法的部分肯定与借鉴、同黑格尔辩证法的严格划界、"巨大的历史感"的不同表达等阶段。马克思所作的上述思想批判和建构是有具体语境的,他不是全部批判黑格尔哲学,而是根据研究内容的变化对它进行借鉴、运用、改造和区分。特别是面对"黑格尔式诡辩"这种无端指责和一些善意的"误读"时,马克思再次强调其辩证法的"新唯物主义"基础和性质,即超越唯物主义与唯灵主义的对立、费尔巴哈式旧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式唯心主义的对立,并以此来把握资产阶级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找到社会变革及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实现解释现实世界和改变现实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是沿着双重逻辑展开的,即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现实的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以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入手,开启了其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从而完成了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创了全新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论犹太人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文本。由于学界对布鲁诺·鲍威尔和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的了解不多,从而对两人围绕犹太人问题而发生的这场政治哲学争论茫然无知。本文在揭示鲍威尔《犹太人问题》的共和主义和马克思在写作《论犹太人问题》之前的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对《论犹太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该文实际上是马克思对当时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领袖的青年黑格尔派所主张的共和主义的一个深刻批判,其目的是彰显共和主义政治之不足,以将青年黑格尔派的发展引向新兴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主词和谓词在逻辑上是构成判断的最基本要素,而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它们如何定位,则成为产生不同哲学派别的逻辑端绪。西方哲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肇始于对主谓关系的重新理解,就此而言,一部西方哲学史仿佛就是主词与谓词的辩证历程。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也不例外,他正是通过批判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谓颠倒,并建立起自己的主谓辩证法,才为他的哲学和整个思想打下逻辑基础的。可是,自从马克思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以来,170年间,他的这一思想几乎湮没无闻。后世的马克思主义都以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逻辑作为逻辑基础。不过,他们二人都未曾论述过主谓关系这种原本的逻辑问题。因此,将马克思的主谓辩证法发掘出来,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批判,直到它的最后掙扎, 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它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当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特别对有关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基本材料,作最简单的四则运算时,他并没有得出答案……马克思的辩证法主要是在他所开垦的理论新土壤上诞生的……黑格尔和马克思从不同的源泉吸取思想营养。”霍普纳《论青年马克思》《国际研究》杂志向我们介绍了外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青年马克思”的十一篇论文。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