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了三次革命:资产阶级和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本提纲对第一、二次哲学革命只作简略回顾。而把重点放在第三次哲学革命上。  相似文献   

2.
许全兴同志的新著《毛泽东与中国二十世纪哲学革命》(以下简称《哲学革命》)回顾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即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应的三次哲学革命: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命。该书以哲学的社会政治层面的蕴意为切入点,力求以原原本本的哲学的思想理论层面的蕴意为依据,话语朴实无华,不仅突出了毛泽东和毛泽东哲学思想,而.已对其他哲学家和哲学思想也尽可能完整阐述并反映其个性特点,向读者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哲学革命。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作为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理论的超越,蕴含着超越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该理论前提得到充分提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有其自身固有的限度及其特殊性,这种限度和特殊性阻碍了人的真正解放;社会革命则致力于超越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在普遍性的高度上实现人的真正解放。这既是马克思社会革命的理论前提与实践原则,也应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针与行动指南。因此,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蕴与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进行批判分析的透彻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指出十九和二十世纪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派别的思想性质。无庸置疑,确定这种阶级性质是对资产阶级哲学派别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从哲学上阐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性质归根结底是由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客观社会过程决定的。从这种基础出发,也可以对哲学世界观与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艺术、政治、宗教等)的普遍联系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探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只有同时也研究哲学认识发展的特殊机制,把哲学理解为特殊的精神现象,揭示哲  相似文献   

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研究哲学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最直接地表现为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即表现为科学、社会科学,而不是哲学。但阿尔杜塞却全面论证马克思主义包含一种独特的哲学,这种哲学不是认识的一个独立分支,而是同马克思的科学和政治实践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是彻底革命的:它反对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6.
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德国历史哲学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在德国哲学思想中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对历史哲学问题日益增长的兴趣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于经济、政治、精神的总危机所引起的,这种危机到二十世纪初愈来愈明显地被觉察到了。这一时期对历史发生特别强烈的兴趣,说明资产阶级思想在历史中正寻找什么是当代现实、资产阶级社会日渐加深的危机的根源何在这种问题的答案。产生海德格尔哲学历史观的精神气氛的特点是把当代社会同把古代或中世纪加以浪漫主义理想化以后得出的那种社会制度对立起来。这种理想化已经成为在十九世纪初浪  相似文献   

7.
立足激进民主主义立场,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政治解放所确立的"自由"及其悖谬进行辩驳,是1843年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变革的重要环节。这种辩驳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围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实现的国家与宗教的分离及政治国家的建立,辩驳"自由国家"及其唯灵主义;二是围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及世俗生活的塑造,辩驳"自由社会"及其利己主义;三是围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导致的人的二重化及公民身份的建构,辩驳"自由公民"及其形式主义;四是围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引发的精神解放,辩驳"自由精神"及其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时代与哲学关系的考察是其转向并提出社会主义理念的内在动因。社会主义理念包括三个层面,即社会思想、批判哲学与"革命的科学",它是马克思把握和超越时代的哲学依据。第一,在反思黑格尔法哲学与卢格阐发的"政治时代"时,马克思在"社会思想"而非"政治理智"中把握德国所处的时代,社会思想成为他转向社会主义理念的哲学起点。第二,在批判以往共产主义者将私有财产与作为新时代的共产主义截然分立的"粗陋观念"时,马克思在"批判哲学"视野中界划了"批判的共产主义"与"粗陋的共产主义",批判哲学成为他评判同时代共产主义者的哲学标尺。第三,在批判以往社会主义者从既定的经济范畴和原理出发超越"资产阶级时代"的做法只是"经济学上的空论"时,马克思在"革命的科学"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身潜在的社会主义倾向。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理念中对时代的把握、对同时代人的批判,不仅具有思想史意义,更是直面当下时代的重要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中国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先后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所谓道德革命,就是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虽然,道德革命的口号是二十世纪初提出来的,但是道德革命的历程实际上伴随着我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在十九世纪末就开始了。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道德革命,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政治"实践哲学有着内在的继承、超越关系。马克思以"劳动""社会"和"人类解放"三个范畴转换了"伦理-政治"实践哲学传统的基本范式,开创了"劳动-社会"的实践理论。它以"劳动"作为普遍实践的原型,把传统实践哲学当作非人活动的劳动提升为人类普遍的本质活动,赋予劳动阶级以一种普遍的实践主体性,使实践不再是一种"精英"主义的贵族活动;把实践由伦理政治领域转换到人类活动的基础层面——社会领域,拓展了实践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用社会解放代替了传统实践哲学狭隘的政治解放,使实践理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理论。与传统的"实践-政治共同体-人的政治本质-政治革命-政治解放"不同,马克思构建了"劳动(实践)-社会共同体-人的社会本质-社会革命-人类解放"的全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费希特评传     
由康德创始到黑格尔而集大成的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德国的思想反映。康德反映的是法国革命前的德国进步思想,他的哲学流露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黑格尔在早期著作里表现了鲜明的革命倾向,晚年却与普鲁士君主制妥协,成了官方哲学家。唯独费希特代表德国资产阶级的最激进分子,用他含有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哲学体  相似文献   

12.
晚近以来西方学界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自由主义定位,使得我们有理由重理和检视马克思有关黑格尔国家法哲学批判的理论效应。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批判,展开为市民社会与国家主义的双重批判,进而确定了唯物史观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对市民社会及其有限性的历史批判,使得无产阶级被抽象和规定为世界历史主体,而市民社会的质料方面,则被规定为历史生产的首要的和决定性的方面,由此建构起唯物史观。但是,自由主义视域下的黑格尔国家法哲学解读,则完全无视这一历史视界。马克思对国家主义的批判集中于揭露王权及其基督教国家的封建主义本质,并导向人民民主,由市民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意义上的政治解放以及政治革命,转向社会解放与社会革命,由此,马克思的社会政治理论同无政府主义及其民粹主义区分开来。但是,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自由主义定位,依然只是将马克思的社会政治理论看成左翼激进主义,从而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现代社会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3.
康德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写的一系列后期论述中,为了克服人性中根本恶为目标、造就遵循道德准则的新人,提出了思想革命的主张。他的启蒙观和历史观把道德的思想革命推向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以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道德要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为"人可以希望什么"的批判哲学问题,描绘了朝向更善目标进步的历史进步的政治蓝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从修正主义的立场出发,主要介绍了卢森堡的政治理论的消极方面。作者说:卢森堡不是把资产阶级国家理解成固定不变的,而是把它理解为有内在矛盾的。她的资产阶级国家论,既不同于把国家职能的增大理解为国家的民主化、社会化和阶级压迫职能的减小的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理论,也不同于认为资产阶级国家等于资产阶级专政并主要强调其阶级压迫职能的列宁、斯大林式的理解。她在本质上理解了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性,同时也没有忽略了与国家的阶级性相矛盾而实际存在着的国家的一般社会职能。她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有被反动政治势力加以否定的倾向,因此,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保卫资产阶级想要放弃和否定的民主主义,并使其进一步发展。作者接着说:卢森堡始终以社会主义革命即夺取政权当作明确的目标。但是,她虽然在某种形式上承认使用暴力,可是她不是暴力革命论者。她没有过高估计群众的自发性而过低估计先锋队的政治领导。她想把无产阶级在议会外的斗争和社会民主党的议会活动两者结合起来。她认为,议会外的活动就是经济性的、政治性的群众罢工,而议会内的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就是同资产阶级对抗来保卫资产阶级议会。她把议会看成是可以利用来朝着夺取政权方面一步一步前进的立脚点、据点、阵地。作者还说:卢森堡对俄国革命的批评,不同于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对俄国革命的攻击。她主要批评了布尔什维克的“非民主性质”。她认为,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不是在废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上,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批判继承”中成立的。掌握了权力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创造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来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是废除一切民主主义。卢森堡后来虽然改正了她以前对布尔什维克的大部分批评,但是她的政治理论的骨胳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5.
樊庆彦 《法音》2007,(2):23-27
在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的人数最多,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是南社。南社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地主阶级反清派等分子所组织的一个反清文学联盟。其成员多数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又程度不同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的熏陶,不免思想面貌、政治艺术倾向复杂而混乱。在南社成员中,作为三位发起人之一,高旭的思想可以说是最矛盾,最复杂,但也最深刻,最新颖。高旭的思想是一个驳杂的混合体,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传统的儒学、近代佛学构成了高旭思想来源的三大支柱,中学、西学兼容并蓄,儒、佛、耶三家等同视之,而以儒学为其根基。西方思想政治学说是他进展的精神动力,而佛学思想是他受挫时的精神栖息之地。因而研究高旭的思想,他的佛学思想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17.
林彪和“四人帮”的哲学是主观唯心论。他们这一伙叛徒、特务、反革命两面派,是地富反坏和新老资产阶级在我们党内的典型代表,集中反映了国内外阶级敌人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的愿望。这就是他们的哲学的阶级根源。为了达到他们的反革命目的,他们把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用“左”的革命词句,以强调主观能动性为名,否认物质起第一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近代哲学的主线、内容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中,有这样几类哲学思想:封建统治阶级的传统正宗哲学、开明地主阶级的哲学和资产阶级哲学。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的哲学思想体系,仍属旧学范围,无论形式或內容都未超出传统经学的藩篱;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思想家洪秀全、洪仁玕在哲学上无甚建树,也未形成一个哲学体系;封建主义正宗哲学更没有什么新鲜的东  相似文献   

19.
一、一般的表现政治和哲学有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哲学直接反映阶级斗争、政治的社会的事件,同时哲学又给予后者以世界观的、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一切问题,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紧密结合着”。(列宁语)因此,修正主义也就不能不在哲学方面露骨地表现出来。从历史上来看,修正主义在政治、经济科学中的表现和修正主义在哲学中的表现也成为双重反映。修正主义谈论重新研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的时候,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20.
何谓道德革命把中国近代道德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文献甚少,就笔者所见,只有张锡勤的《略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道德革命》一文。张文认为,“所谓道德革命,就是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它发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道德革命论者有两派,即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他们提倡的新道德是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其中,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