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武瑞娟  陈玖柒  李研 《心理学报》2021,53(10):1133-1145
emoji自出现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研究关注消费者评论中的emoji, 并着重探讨负面消费者评论中, 愤怒emoji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发送者愤怒感知。研究共进行了3个实验室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 (1)与句尾愤怒emoji相比, 句中愤怒emoji会使人们感到发送者更强的愤怒; (2)在愤怒emoji位置与对发送者愤怒感知关系中, 愤怒emoji位置突出感知和情感加强感知承担连续中介角色; (3)文字评论极性调节了愤怒emoji位置对发送者愤怒感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2(自恋故事vs.中性故事)×2(威胁情境vs.表扬情境)的被试间设计对162名大学生的状态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与中性故事组相比,自恋故事能够显著激活被试的状态自恋水平;(2)与表扬情境相比,威胁情境中自恋激活组个体的攻击意向显著高于中性故事组,说明状态自恋激活能够显著增加个体的攻击行为;(3)状态自恋通过知觉到的威胁、愤怒情绪和敌意归因偏差间接预测攻击行为;(4)从总体上来说,知觉到的威胁既可显著直接预测攻击行为,也可通过愤怒情绪间接预测攻击行为。对自恋激活组,状态自恋可以通过影响愤怒情绪和敌意归因偏差间接影响攻击行为;对中性控制组来说,这种关系则不存在。本研究结果证实,状态自恋的激活能够显著增加个体面对消极反馈时攻击行为产生的认知情绪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欺负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欺负形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以及愤怒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感知匿名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武汉市70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对其同伴拒绝、网络欺负、愤怒和感知匿名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每天上网时间后,同伴拒绝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负;(2)愤怒在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同伴拒绝对网络欺负的直接作用和愤怒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感知匿名性的调节,相对于感知匿名性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在感知匿名性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研究结果支持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这对于制定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干预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欺负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欺负形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以及愤怒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感知匿名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武汉市70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对其同伴拒绝、网络欺负、愤怒和感知匿名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每天上网时间后,同伴拒绝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负;(2)愤怒在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同伴拒绝对网络欺负的直接作用和愤怒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感知匿名性的调节,相对于感知匿名性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在感知匿名性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研究结果支持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这对于制定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干预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之前的研究表明权力能够影响愤怒表情的加工,但是并不清楚当愤怒刺激是非目标任务刺激时(非任务相关条件下),权力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愤怒表情的加工。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首先操纵情绪观察者(被试)和情绪表达者(目标)的权力水平(高VS 低),之后采用修正的oddball范式考察当愤怒刺激是非目标任务刺激时,情绪观察者和表达者的权力水平对愤怒情绪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在识别年老面孔目标时成绩更低。脑电结果发现,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对中性目标刺激和愤怒的非目标刺激均产生了更强的N170波幅,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该研究结果说明,高权力个体的行为成绩优于低权力个体的行为成绩,即使在非任务相关条件下,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对愤怒情绪刺激的早期敏感性仍然更强。  相似文献   

6.
依恋回避是指一个人不信任伴侣的好意,防御性地保持行为和情感的独立。愤怒抑制表示抑制愤怒情绪的外在表现。为了探讨依恋回避对愤怒抑制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具有恋爱经历的成年个体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先后对267人、101人、429人进行依恋回避、亲密关系权力感和愤怒抑制的测量,并检验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亲密关系中:(1)依恋回避与愤怒抑制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亲密关系权力感显著负相关,亲密关系权力感与愤怒抑制显著负相关;(2)亲密关系权力感在依恋回避与愤怒抑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具体情绪理论——评价倾向框架理论(ATF),采用两项研究考察负性情绪愤怒和悲伤对助人决策的影响,并探究人际责任归因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两项研究均采用自传体情绪记忆任务诱发情绪,研究一中自变量情绪为组间变量,包括愤怒、悲伤和中性三个水平,因变量助人决策操作为为他人花费时间;研究二中自变量1为组间变量情绪,包括愤怒和悲伤,自变量2为组内变量人际责任归因,操作为模糊归因、不可控的情景归因、可控的自我归因三种情境,因变量助人决策操作为为他人花费金钱。结果发现:(1)与愤怒情绪相比,悲伤情绪下个体为他人花费的时间和捐助的金钱更多;(2)在模糊的人际责任归因条件下,悲伤个体会比愤怒个体捐助更多的钱。研究表明:同为负性情绪的愤怒和悲伤在助人决策上的作用不同,悲伤个体比愤怒个体做出更多的助人决策;人际责任性归因会影响附带情绪和助人决策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附带情绪对助人决策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并延伸ATF理论的证据和领域,对发挥情境中人际责任归因在助人决策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领导表达愤怒情绪一定不好吗?最近研究发现,领导表达愤怒情绪对领导绩效(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存在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不一致结论。文章尝试使用双阈限模型揭示领导的愤怒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的边界条件。进一步明确领导表达愤怒情绪的阈限是影响领导绩效的关键因素,拓展了双阈限模型对领导愤怒情绪影响其领导绩效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陈晓  高辛  周晖 《心理学报》2017,(2):241-252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比较宽恕和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采用假设情景的方法,实验1通过在冒犯行为之后直接启动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比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更好,并且对消极情绪也具有降低作用;实验2考察在不同冒犯行为意图下宽恕与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结果显示不管是有意而为还是无心之过的冒犯行为,宽恕对愤怒的降低作用均要优于报复。实验3要求被试在冒犯行为后进行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和报复对愤怒均有降低作用,但是宽恕的降低效果要显著优于报复。研究显示,对于冒犯行为后的愤怒感,宽恕的降低作用优于报复。  相似文献   

10.
愤怒是因愿望落空、目标受挫或边界被犯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指向他人的愤怒即为人际愤怒。人际愤怒对接收者的影响有争议, 有人认为人际愤怒弊端极大, 有人认为人际愤怒是可资利用的工具。这种分歧可能源于评价指标、参照对象和应用场景的不同, 有必要用元分析系统考察人际愤怒的利与弊。本研究对67篇文献, 总样本量为15462人的185个效应值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人际愤怒会让接收者让步更多、亲社会行为减少、问题解决行为提升, 同时情境不公平感增加, 对愤怒表达者的态度和能力评价均降低, 这些效应受接收者文化背景和相对权力大小的调节。这提示人际愤怒利弊相依, 能改变愤怒接收者的某些行为, 却增加对表达者的消极评价, 应视情景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1.
程瑞  卢克龙  郝宁 《心理学报》2021,53(8):847-860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 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 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 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实验2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如何影响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 发现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的恶意创造力表现比无策略的控制组水平更低, 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愤怒情绪通过提升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进而促进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 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作为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宁  杨波 《应用心理学》2023,(3):231-238
为探索暴力犯的羞耻感与自我攻击的关系及自尊和愤怒内部表达的中介作用,采用羞耻感量表、自尊量表、愤怒内部表达和自我攻击分量表对533名成年男性暴力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羞耻感、自尊、愤怒内部表达和自我攻击之间相关均显著;(2)羞耻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攻击,自尊和愤怒内部表达在其中起并列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7.91%和34.33%。本研究揭示了羞耻感是导致暴力犯自我攻击的重要因素,且通过降低自尊和增加愤怒内部表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愤怒和恐惧对认知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3(情绪条件:平静、愤怒和恐惧)×2(任务类型:任务重复和任务转换)两因素被试内设计,使用自传体回忆的方法诱发目标情绪,然后要求被试依次完成任务转换作业、情绪自评报告和分心任务。结果:(1)在任务转换试次,在恐惧和愤怒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平静情绪条件下的;(2)在任务重复试次,三种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愤怒和恐惧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代价显著高于平静情绪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支持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重庆某综合大学大一到大三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了特质愤怒、敌意认知、冲动性水平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敌意认知在特质愤怒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特质愤怒既对攻击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也通过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影响;(2)运动冲动性因子对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起到调节作用, 即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随着个体冲动性水平的增加而提升;敌意认知对个体的攻击行为起着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13~15岁的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视觉搜索任务,要求被试对呈现在愤怒、愉快和中性图示面孔表情图片中的表情相同和表情不同的图片进行判断,从而检验青少年对愤怒表情、愉快表情和中性表情觉察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呈现相同的表情时,青少年对愤怒表情的图片的觉察比对愉快表情的图片的觉察要慢.(2)当呈现的表情中有不同的表情时,青少年对愤怒表情的觉察要快于对愉快表情的觉察.(3)青少年对愤怒表情的搜索斜率低于对愉快表情的搜索斜率.对愤怒表情的搜索和对愉快表情的搜索都为系列搜索.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评估倾向理论, 通过3项实验考察了特定负性情绪(愤怒)对延迟折扣的影响, 并探究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愤怒情绪对延迟折扣的影响, 结果发现, 愤怒组被试的延迟满足倾向显著强于恐惧组和控制组。实验2采用实验因果链设计考察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愤怒情绪可以有效增强个体的确定感和控制感(实验2a), 同时确定感和控制感能够增强个体的延迟满足倾向(实验2b)。实验3采用中介测量设计考察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确定感和控制感评估倾向在愤怒情绪影响个体延迟折扣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 当个体进行跨期决策时, 体验到与确定感和控制感有关的偶然愤怒情绪会增强其延迟满足倾向。本研究对探究特定负性情绪对个体延迟折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彩玲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917-1928
领导愤怒(leader anger)作为最常见、最易被感受到的工作场所负面情绪之一, 对于改善工作关系、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然而, 已有文献关于领导愤怒阻碍还是促进领导有效性的观点存在许多争议, 对于领导愤怒为什么以及何种条件下影响领导有效性的问题尚不明确。在回顾工作场所领导愤怒概念起源和内涵特点的基础上, 从消极效应和积极效应双刃视角厘清了工作场所领导愤怒的有效性, 基于情绪即社会信息理论阐释了工作场所领导愤怒有效性的双路径中介机制, 并从个体/团队/组织三层面分析了领导愤怒有效性的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应从工作场所领导愤怒的概念和结构测量、事件前因和后果、中介机制、情境因素、研究方法和研究层面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
李芮  夏凌翔 《心理学报》2021,53(7):788-797
特质愤怒是影响反应性攻击的重要人格因素, 反应性攻击的提出是基于攻击动机, 但是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假设特质愤怒可以通过增强反应性攻击的特异性动机(即敌意性动机)以及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的共同性动机(即道德准许动机)来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为了检验该假设, 对5个省市共1007名大学生的特质愤怒、敌意归因偏向(代表敌意性动机)和道德推脱(代表道德准许动机)、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进行了3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后, 第一个时间点的特质愤怒可以通过第二个时间点的敌意归因偏向和道德推脱预测第三个时间点的反应性攻击; (2)敌意归因偏向只能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 而不能跨时间预测主动性攻击; (3)道德推脱可以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这一结果支持了特质愤怒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模型, 发展了人格与攻击关系的理论与研究, 对于揭示反应性攻击形成的动机机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的早期受虐经历与子女的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亲子虐待的中介效应和儿童愤怒管理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359名来自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14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儿童对立违抗症状评估表、童年期创伤问卷、儿童愤怒管理量表。结果发现:(1)男孩的ODD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女孩;男孩受到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显著多于女孩(2)在控制了儿童性别后,父母在童年期的受虐经历仍可显著正向预测其成年期的家庭中子女的ODD症状;(3)亲子虐待在父母受虐和子女ODD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间接影响子女ODD症状;(4)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影响子女ODD症状的中介效应后半路径受到子女个体水平愤怒失调(AD)的调节,具体来说,当AD水平较高时,亲子虐待对ODD症状的影响更大;但愤怒应对(AC)和愤怒抑制(AI)对中介效应无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有研究中有关群际威胁对集体自尊是增强作用还是削弱作用存在矛盾结论,可能是不同研究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群际威胁,且情绪在群际威胁和集体自尊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作用所导致的。本研究通过情景启动的实验发现,现实群际威胁唤起了更高水平的愤怒情绪,愤怒情绪越多,被试的集体自尊越高。而象征群际威胁唤起了更高水平的自卑情绪,自卑情绪越多,被试的集体自尊越低。总之,群际威胁类型的不同对集体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情绪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