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利百加 《中国宗教》2022,(12):62-63
一、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自觉1.“中国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督宗教每到一处都有“在地化”的过程,这既符合基督教教义,也秉承了教会传统经验。“在地化”要积极适应区域文化,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良性、和谐的存在,并力求将至今还存在于基督教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身份之间的隔阂清零,这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迎来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全新发展。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也逐渐得以彰显。因此,对中国基督宗教现状的了解,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为基督宗教在中国现代社会处境中自身的发展变迁,二为基督宗教对于中国现...  相似文献   

3.
早期基督教发展迅速,可归纳为6个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信仰的基本特质(她的基因):(1)使徒性,(2)大公性,(3)道德性,另一方面是因为(4)有卓越的领袖,(5)殉道士的精神,(6)再加上外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基督教的健康成长,制造了美好的条件。接着分析现今中国基督教中国化的3个层面:文化、社会及政治,显示中国化是有必要的;同时,早期教会发展及现在中国的处境,都给予我们启发,如何去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学者普遍将基督宗教由康士坦丁定为合法宗教之前(公元313),看为早期基督教。有误解以为基督教在此之后才迅速发展,事实上是康士坦丁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正因为基督教在短短三个世纪之内,其发展迅速,东至印度,西至英伦,南至北非和埃及,北至欧洲大陆,且为不同民族所接受。[2]本文先简述基督宗教发展迅速的原因,盼望从基督宗教早期的发展,可启发我们为基督宗教中国化寻出路。  相似文献   

4.
肖安平 《天风》2016,(2):13-14
正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国传统节日和礼仪风俗习惯是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具有文化、伦理道德、理想等价值内涵。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对基督徒来讲,参与有意义、能联络情谊的中国传统风俗活动,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因为中国基督徒能否正确对待传统风俗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会牧者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适切基督教中国化的牧养思维导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有三:其一,基督教的牧养工作是处于最前线的事工,在牧养事工中,以释经为基础的教导、宣讲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共通点。因此,笔者主张从牧养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方向;其二,笔者最大的主观期盼是看到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两者之间和谐共融;其三,基督信仰具有普世性,每至一处,基督信仰若要在异文化中"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37:31),必经处境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基督教史上,中国教会一直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两者曾有碰撞和对话,如清代中国的"礼仪之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创办等。随着本色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努力探讨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寻求一位可被中国文化接受的基督。通过对话、交流、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苏志明 《天风》2022,(10):12-15
吸收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理论建构的"时代之思",具体指:将具有使徒性、圣洁性、大公性、普世性的基督教和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使两者批判地关联与交流互嵌,来建构既属于基督又具有中华文化精神元素特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我们要思考更深层次、文化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如何吸收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当从神学的、历史的、国际的、处境的、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基督教"和"中华优秀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永涛 《天风》2022,(3):26-26
道成肉身不仅指向关涉人类救恩的基督事件,而且也是基督福音本地化或处境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基督福音在中国的传播,也有一个道成肉身的虚己与适应.就神学的处境化而言,作为中国基督徒自己的言说方式,中国神学的思考至少需要处理好"基督"与"中国",以及基督教的神性维度与人性维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1.
<正>五四时期,面对"非基运动"的巨大挑战,中国基督教界给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答案。一方面基督教界重新理解中国文化、社会制度,另一方面也做出了本色化运动的积极探索,这些珍贵的思想和做法为当前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有着难得的现实意义。其一,本色化运动充分尊重基督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规律。历史上,以佛教为代表的许多宗教传入我国时,都经历了一个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制度相适应的过程。基督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各宗教的重要任务就是积极推进中国化进程,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使之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认为,中国基督教应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索:一、神学研究上坚持处境化思考耶稣曾对门徒说过:"该撒的当归该撒,神的物当归神。"(可12∶17)使徒保罗也教导罗马教会的信徒:"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相似文献   

13.
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就基督宗教四传中国的历史而言,在前两次传播过程中,作为西方基督宗教近代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之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而基督宗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则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特别是耶稣会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但在基督宗教第三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宗教改革运动后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痕迹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天风》2009,(2):36-36
<正>爱,可使和谐变为现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在《中国民族报》793期《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一文中认为:"爱"在中国的贡献既是出自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督宗教的"爱人"与儒  相似文献   

15.
姜诚 《天风》2022,(2):32-33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1.如何切实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福音本是好消息2,如何让福音实实在在成为中国人的好消息?本文主要基于《使徒行传》15章的经文记载,浅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11日至13日,"基督宗教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办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合办单位包括:加拿大维真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洛杉矶)以及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多条河流的,但是,作光作盐的基督期望和传福音的大使命,都要求所有基督徒必须采取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故而佛道的整体出世性倾向就不足以令基督徒过多亲近。而发源于上古一直未曾中断的数千年儒学具有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性,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倾向,存在着大量可以和基督信仰相呼应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宝贵文化内涵。"基督教儒家化"这个概念不是外在形式上或体制上的耶儒混合,而只可能是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批判性比较和批判性融合。"基督教儒家化"决不是基督教被儒家化掉而是耶儒两家在批判性的对话和融合的基础上在追求真理的大方向上的共同更新。对于耶儒两家它是双向批判,最后凝结的一定是两家的精华而非糟粕。以"基督教儒家化"为精神方向的基督教中国化,特别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其存在和展开的最根本理由就在于西方传统主流神学内部具有严重问题。追求"内圣外王"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启发性地帮助解决基督教中国化所面临的很多神学思想难题。"基督教儒家化"对于基督徒而言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借助于儒学的真理性文化内涵来追求基督真理、解读基督真理、传播基督真理。这不仅包含"怎么传"的问题,也包含"传什么"的问题。"基督教儒家化"的关注点并非是复古好古的回头看,而是指向现实和未来的传福音事业,尤其是神学思想上的"纠偏"。  相似文献   

18.
王荣伟 《天风》2012,(12):26-28
第八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高级论坛于2012年10月22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论坛由中央统战部和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组织指导、金陵协和神学院承办。香港和内地的政界、学界、教界专家学者60余人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基督宗教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基督宗教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基督宗教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督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国基督教神学可能发展的方向等专题展开研讨。现将主要内容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各宗教的历史本来就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产生与开展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等宗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都经历了相当漫长与艰难的中国化过程。根据当前中国宗教界的状况,中国几大宗教都已经事实地、不同程度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而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形式。习总书记特别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个概念是很有深意的,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宗教的一种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宗教发展的一种期  相似文献   

20.
正山东潍坊市基督教两会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神学思想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扎实推进中国化的思考与实践。"宗教中国化"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宗教能否中国化将决定宗教能否在中华大地扎根与发展。山东潍坊市基督教两会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