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惠云 《天风》1997,(3):22-23
关心重视传道人的生活是教会自养的重要方面,今天中国各地教会中,经过一定造就,相对专职的传道人数以万计,如何切实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各种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全力以赴治理、牧养神的家,是每一个信徒的本分,也是担当一定领导职位的教会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有些地方,的确出现对传道人“光培不养”的情况,导致圣工的损失。我们一方面要在教会中树立关怀传道人的风气,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作传道的同工们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境遇,以下两文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教牧的品格     
顾牧 《天风》2014,(11):22-24
<正>经文:《哥林多后书》4章1节至2节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今天,教会发展大多关注的是健全的组织、完善的计划、足够的资金和全备的人才,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教会所期盼的似乎是有组织能力和属灵恩赐的传道人,然而依笔者之见,今天教会圣职人员的教牧品德直接约束了教会的发展,教会发展的瓶颈也正是因为圣职人员教牧品德的局限。很  相似文献   

3.
包智敏 《天风》1996,(11):22-24
教会的自养,也就是教会的经济问题,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教会圣工人员(专职及义工传道人)的供给;二是用于教会的基本建设,如建堂、添置设备;三是日常圣工的开支,如用于交通、水电、办公用品等。教会对传道人在生活上的供给是自养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7)
<正>当下的中国教会拥有大量在不同教会间流动,而不归属于任何一间教会的信徒。如何看待这些流动信徒?本文希望与主内肢体做一点探讨。一、为何会有流动信徒1.信徒在自己的教会受伤,游走而寻找疗伤。有些信徒原本隶属某教会,但可能在教会有了痛苦的经历,从此不想去自己的教会,而到处游走。他们或许是真诚却遭遇挫折的信徒,需要教会挽回。2.信徒因工作的调动,以致不能委身某一教会。有些信徒工作地、居住地都不稳定,常随  相似文献   

5.
传道人     
迟国俭 《天风》1997,(6):38-38
如何办好教会,如何提高信徒素质,已成为当今教会的首要任务和责任,这是各位弟兄姊妹所共识的,也更是各位同工、教牧人员的当务之急和心灵共鸣。教会要兴旺,必须先提高信徒素质,而提高信徒素质,必须先有高素质的传道人带领才能做到。 我认为“传道人”  相似文献   

6.
宏光 《天风》1996,(2):35-36
如何办好教会,大家已经谈得很多,民主精神固不可少,但办教会总是要人去作,因此负责牧羊众群羊的牧人,是办好教会的重心。今天,传道人的素质关系到教会的兴衰,如果传道人甘心作主的仆人,按着托付牧养羊群,教会定能兴旺。若是以雇工的心态,教会岂能办好呢?  相似文献   

7.
张远来 《天风》1997,(4):29-30
有人的地方总会有垃圾,而垃圾也是通过人去处理的。 误会,就是团契中的垃圾。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会。这些误会有时很短即可消除,有时却是一生之久也难以消除。它困扰人的心灵,扰乱人的情绪,污染团契的气氛,破坏教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蒙恩 《天风》1996,(12):35-36
每礼拜天,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个健壮的老姊妹,不是在安排弟兄姊妹就坐,便是在带领姊妹祷告,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弟兄姊妹。她就是我们教会里的王德荣老姊妹。 王姊妹今年75岁,起初,她是一个不幸的人,早年被丈夫遗弃,自己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后来,孩子长大成家了,她信靠了耶稣,神赐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身体健康,儿女孝顺,  相似文献   

9.
董国范 《天风》1994,(1):17-18
教会事工中,讲台供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今日教会中,神给做传道的人们的托付是重大的,一切神的工人都不能轻忽这一托付。但是我们也要指出,有些教会对聚会敬拜及讲道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临时应付,仓促上台的情形很多,这是对信徒极大的亏欠。今天,事务多是免不了的,但传道人应该分清主次,抓作中心,致力于牧养及传道的圣工,让教会能正常复兴。以下发表的两篇文章在这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嘉理 《天风》1995,(4):9-9
对信基督的人来说,十字架是牺牲、拯救和爱的表征,对不信的人来说,十字架只是某一宗教的符号,有些莫名其妙。中国人说目不识丁,其实十字架只比丁字出头一点。  相似文献   

11.
刘立权 《天风》2016,(12):14-15
正要同心同工维护教会的圣洁,加强义工队伍建设,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教会健康发展。义工,顾名思义,是义务为教会做圣工的人。有些义工受短期培训后在堂会协助牧师的传道工作,在农村,许多堂点没有专职的牧师传道,则由义工负责讲台。对于有的义工素质有限却长期占据讲台,怎么办呢?内要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加强学习,克服改正自己的不足;外要完善教会堂点的管理,使教会管理更加有序规范。  相似文献   

12.
任何关于人的理论都有自己理想的人的价值形象。它既是观察和评价现实生活的标准,也是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本文旨在将马克思所设计的人的价值形象从他复杂的理论构造中剥离出来。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以批判性的建构为鲜明特色,他对理想的人的价值形象的设计跟他对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的否定是相辅相成的,亦即对“旧人”的否弃和对“新人”的塑形是同时进行的。这个“新人”的主要内涵如下:人应该是民主制度下的人。应该是追求现实幸福的人,应该是自由地自觉地活动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与耶稣同心     
陈丰盛 《天风》2013,(4):16-17
有一次,我与妻子谈到某些教会在一些事情上很同心,但他们的同心并不符合圣经要求。比如,有些教会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大部分人因为不愿意麻烦上身而不表态,而那站在真理一边的人孤掌难鸣,最终导致好的计划流产。这样,该教会可能是“同心合意”不做好事!因此,认识同心的真义,了解该与谁同心,是教会同心的必需。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12月25日是普世教会共同庆祝的圣诞佳节,是天主第二位圣子取了人性降生成人的日子。他的降生是一个伟大的奥迹,他的降生改变了人的命运,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让我们欢乐庆贺吧!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的教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裂现象。某镇共有四五千信徒,到目前为止据估计其中已有二三千人离开了原来的教会,并且一些人仍在喊着:“出来!”要弟兄姊妹们从“属世的教会”出来,加入“属灵的教  相似文献   

16.
刘保竹 《天风》1996,(2):31-33
经文:路12:42—44; 太25:14—30; 彼前4:10;5:2—4 圣经告诉我们:教会是神的家,耶稣基督是家主,广大信徒是神家里的人,传福音的是神奥秘事的好管家。“作主的好管家”和“学做好牧人”、“作信徒的榜佯”、“献身做活祭”等题目一样,是一切传道人的必修课。现根据以上所读的几处经文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从“作主的好管家”这一个题目里所领受的恩典和亮光。  相似文献   

17.
建立教会与传福音的二者关系,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摆好位置,就很难成就神完全的工作。 然而,在有些教会一些人则注重传福音,而轻建立教会,甚至有人走得更远,强调福音高过或等于一切,另有个别人则干脆脱离教会,做一个自由天下的所谓“福音使者”。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与祝福     
陈朝辉 《天风》2005,(10):46-46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人类之中,若总以自己为中心,自高自大,生活中充满妒忌、纷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确很累。如果教会中每一个信徒尊主为大,以基督的心为心,勇当一个使人和睦的人,人与人都爱好和平,而且努力从事和睦的工作,创造和睦气氛,建立良好的和睦关系,这样一来,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有和平。  相似文献   

19.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吴恩平 《天风》2014,(6):40-41
作为基督的仆人、群羊的牧者,我们参与教会各项服侍工作,必须具有"四厚"。否则,有些侍奉只能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生命的活力,更谈不上产生良好的果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