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有关。疫苗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近年来新的防治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疫苗正在开发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综述结合本室研制Hp疫苗的研究基础,简要概述疫苗保护性抗原的筛选、黏膜免疫佐剂及接种途径、Hp疫苗的保护性免疫机制、Hp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Hp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口腔是除胃以外的另一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主要储存场所.口腔中的Hp与胃内Hp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与胃内的Hp感染有关,口腔Hp感染可使胃内Hp的根除率降低及复发率增高.牙用治疗不仅对口腔Hp有一定杀灭作用,联合抗Hp三联疗法还可增加胃内Hp的根除率及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渍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防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增加使临床根除率不断降低.人们在抗菌药物选择、防治策略制定、疫苗和药物研发中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试图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重新审视幽门螺杆菌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古老细菌,但是人们直到近年才发现并确定其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相关,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在对Hp的科研创新中经历了许多的成功与挫折,如Hp的发现过程中的科研创新、思维变化;通过从临床流行病学到基础研究揭示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Hp的治疗中所涉及的伦理,治疗策略问题;Hp在人类迁移的研究过程的意义,以及疫苗的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本文通过回顾Hp的研究过程,简单揭示幽门螺杆菌科研过程中的科研思维变化.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之一,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一类致癌因子.但Hp感染引起的人类胃肠疾病机制尚不清楚,就近年Hp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防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增加使临床根除率不断降低。人们在抗菌药物选择、防治策略制定、疫苗和药物研发中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试图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重新审视幽门螺杆菌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bri,Hp)是儿童感染率很高的细菌之一,同时也是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功能性胃肠紊乱症致病因子,与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儿童Hp感染各种诊查手段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治疗Hp感染.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与胃黏膜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关系密切.然而,Hp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细菌本身的致病能力及肠黏膜免疫保护能力确定,对于有致病毒力的Hp感染应及时有效地根除,而部分情况下胃黏膜内Hp感染参与了黏膜免疫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之一,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一类致癌因子。但Hp感染引起的人类胃肠疾病机制尚不清楚,就近年Hp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儿童感染率很高的细菌之一,同时也是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功能性胃肠紊乱症致病因子,与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儿童Hp感染各种诊查手段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治疗Hp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