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理论自觉不仅直接关乎中国特色公共健康伦理学的理论构建,也直接关乎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的持续发展和现实功能的发挥。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的理论自觉包括对学科关系、中西关系、古今关系以及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自觉等四个基本维度;其问题域或基本理论结构包括本体论层面的基本问题、对象问题和范畴问题,认识论层面的视角和向度问题以及价值论层面的发展取向、价值追求和学者的价值选择问题。范式意识的自觉是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理论自觉的方法论标志。当前,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研究范式应该实现从西方范式向马克思主义范式、从个体论或整体论向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范式、从职业伦理或实践伦理向职业伦理与实践伦理相结合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道德现象的科学,也是研究伦理关系及其调整的学问。前者是目前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后者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伦理关系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存在于"善"的领域,以伦理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实质和核心内容,以非强制性的道德调整为主要调整手段。从伦理学的历史和现实看,伦理关系都是伦理学的重要对象,不仅在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具有基础性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完成伦理学使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国内第一部研究生态伦理的专著一《生态伦理学》最近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为之作序,称其是有关“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可喜成果”。 伦理学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然而,以往的伦理学研究,一般囿于人与人(或人的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生态伦理学则把伦理学的视野由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它认为,人作为道德  相似文献   

4.
人才伦理是使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的各种伦理要素的总和;人才伦理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伦理学特别是人才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才伦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德与才的关系、人才的道德素质、人才的道德标准、人才的道德环境、人才的道德作用。德与才的关系是人才伦理学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德才兼备”是人才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提高人才的道德素质,是人才伦理学所确立的最高目标。人才伦理研究要揭示各类人才在道德要求和道德素质上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确立新的人才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2月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9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800多名伦理学学者、道德文化工作者参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伦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邀请了江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樊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研究员、华民慈善基金会卢德之理事长分别作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及其理论前沿""《三体》的零道德世界和安全声明""文明互鉴,走向共享"主题报告。大会举办了12个平行论坛及对话会活动,涉及"政治伦理""法律职业伦理""马克思主义与道德""伦理学基础理论""健康伦理""中外伦理思想""应用伦理学""共享伦理思想""生态伦理""立德树人"等多个专题,此次分论坛得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井冈山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大会还隆重发布了"中国伦理学2017-2018年度十本好书"。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伦理学会、韩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6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于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韩国举行,来自中国和韩国的100余位伦理学研究者和道德教育工作者出席会议,中韩两国与会者围绕"网络时代的伦理与道德教育"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一、网络社会的伦理变革韩国东国大学金辰仙博士从客观主义伦理学的视阈讨论了网络时代超连接(高度互联)社会的道德意义。客观主义伦理学重视每个人的发展,主张道德价值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鼓励个体的成长与社会发展有机共存。  相似文献   

7.
赵浩 《道德与文明》2018,(4):119-123
当代伦理学研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经验趋向,这一趋向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回到"道德生活",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为理论建构的基石。它肇始于美德伦理学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兴盛于后现代伦理学,并在当代多元社会现实中继续深化,逐渐形成崭新的研究范式。回到"道德生活"将给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提供参与当代伦理学理论形态建构的主体机遇,推动西方伦理学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伦理学理论的全球化。同时也需要对这一趋向进行反思,避免研究的碎片化,将研究提升到本体论层面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界一直基于"伦理就是道德"的认识将伦理学的对象仅归于道德,致使伦理学学科体系一直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缺陷。实际上,伦理与道德是两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不同概念,关涉两个不同的社会精神领域,伦理属于社会关系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道德的功能和价值在于维护伦理和谐,促使人们"心灵有序",维护和优化适应社会和人发展进步之客观要求的"思想的社会关系"。伦理学应以伦理与道德及其相互关系为对象,为此,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里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原理,这是当代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与建设的一个重要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4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韩国伦理学会、山东省伦理学会、曲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第2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韩国的专家学者340余人出席会议。大会围绕"儒家道德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4月22日上午大会开幕。韩国伦理学会会长、西原大学崔文沂教授,中国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道德危机,尤其是在解决现代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重大生存论问题上,规范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亟待从理论层面加以澄明。对之把握,需要摒弃"二元对立"的抽象思维,立足现代道德生活的完满诠释与理解。现代道德生活既追求社会秩序,又崇尚道德理想,希冀幸福生活。由此,现代道德生活既需要能够守住道德底线的规范伦理学,也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热烈追求的德性伦理学。不管是规范伦理关于道德的外在约束,还是德性伦理从主体内在阐发的幸福期待,都旨在回应现代人道德生活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伦理学无论对基本理论、分支学科、思想史资源的挖掘还是国外经济伦理学著作的翻译以及学术会议方面都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就其研究的前沿问题而言,主要有学科基本理论研究及其框架问题,经济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有关"道德生产力"和"道德资本"的争论,对金融危机的伦理研究以及资本-财富和金融伦理研究的兴起等问题。经济伦理学的趋势展望表现为四个聚焦趋向,即:聚焦金融危机以及延伸和生成的经济伦理研究走向,聚焦中国市场经济及其"中国特色"经济伦理研究趋向,聚焦企业和经济中的伦理、创新与福祉研究趋向,注重中国传统和现实资源的经济伦理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伦理学研究恢复伊始,学者们的研究大都围绕道德的本质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伦理学研究全面铺开,不仅关于伦理学基本理论取得了诸多成果,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现代西方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成果颇丰,同时,经济伦理、环境伦理、政治伦理等应用伦理研究也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乃至成为伦理学研究的主流。盘点以往三十多年的伦理学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27~2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及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两岸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大家围绕"中国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为总结国内伦理学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学术繁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共同主办的以"应用伦理学视野中的人的问题"为主题的第九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8-19日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参会代表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了关于人的问题的伦理观点。一、人及其基本问题伦理学是以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人是道德的载体,也是道德的主体,当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岁末,由中国伦理学会、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举办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与道德建构.与会专家学者交流了对社会道德状况的调研成果,围绕着和谐社会的伦理审视和道德建构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伦理学会少数民族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云南民族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云南省民族伦理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伦理学会共同主办,云南民族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承办的"民族伦理与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史"研讨会,于2014年4月12日在云南民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80年代,伦理学研究恢复伊始,学者们的研究大都围绕道德的本质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伦理学研究全面铺开,不仅关于伦理学基本理论取得了诸多成果,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现代西方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成果颇丰,同时,经济伦理、环境伦理、政治伦理等应用伦理研究也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乃至成为伦理学研究的主流。盘点以往三十多年的伦理学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男女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绵延不绝的必经途径,也影响着良好的婚姻、家庭、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从构词法上看,"性"本身就是"心"和"生"的会意,"心"是指道德能力,而"生"是指自然本能,这就在人的自然情欲和道德意志的张力之间形成了人之为人的内在冲突.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两性关系涉及双方的意志自由和权益责任,需要用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加以调节.因此,人类两性关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自然关系,成为具有伦理意义的社会关系.对人类性伦理关系如何从原始社会的简约严酷,经过封建社会的神秘愚昧、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不羁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美好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性伦理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12月5-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及江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伦理学会秘书处、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的"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江苏无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近四百名伦理学人、道德文化工作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围绕"伦理学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曹刚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复旦大学邓安庆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国家治理与社会团结""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伦理意蕴""为日益分裂而不知所措的世界守护伦理精神"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当下的道德现实警示我们,底线伦理正在呈现"后退"之势。同时,由于社会超速世俗化和市场化所致,却又"缺乏"信念伦理。若无坚实而清晰的信念伦理的支撑,底线伦理的"后退"就难以避免,最终也将无法维系和坚持。信念伦理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类型学,狭义的信念伦理是指在一般伦理领域内,与(传统的)美德伦理、规范伦理、现代分析伦理(或"元伦理学")相较而立的伦理(学)类型。它以信仰或信念为终极道德目的和最高行为规范,以道德或伦理的理想价值(或韦伯意义上的"目的性价值")为终极道德伦理的价值评价标准,借助于道德文化传统的理想范型、道德先贤、道德典范或道德先进的范例化(examplification)或道德类型学(moral typology)研究,阐发、论证和确立一整套基本道德伦理规范和伦理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