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张松和靳明本是好朋友,前几天为“做好事该不该收取报酬”的问题发生了争论,俩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争到吵,由吵到反唇相讥,最后竞差点动起手来。  相似文献   

2.
(一) 近两年来,学术界在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中发生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不单涉及如何对待遗产并如何批判继承的原则问题,甚至涉及到怎样区别某一种社会的精华与糟粕,我们今天能否不分革命与反动,把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遗产拿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王煦华先生在《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和《关于道德讨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两篇文章中以十分鲜明的态度表示赞成那种主张继承剥削统治阶级道德的见解,强调“无产阶级批判继承一切统治阶级道德,根本不是‘能不能’、‘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这种批判继承的问题。”他一方面认为别人对于“抽象继承”论还“理解”得不  相似文献   

3.
体制转型与“道德阵痛”王淑君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关系由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体制转型,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剧烈振荡,使道德问题成了人们空前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在争论中出现了“爬坡论”、“滑坡论”...  相似文献   

4.
实践要素问题是近年来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争论中呈现两大特点:其一是该问题的争论往往渗透到实践定义、认识源泉等其它问题之中,其二是各种不同观点比较零散。为使讨论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各种观点做一个简要的综述。实践有几个要素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可以概括为“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和“五要素说”。三要素说在具体规定实践要素时又分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以夏甄陶的《实践的要素、特性和真理的标准》为代表,认为三要素是指目的、手段和结果。主要依据是马克思的论断,即“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和列宁关于实践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介绍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持批判的态度。近年来,不少同志开始就“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和评价。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股客观存在的思潮?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在我国可以说是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 1、“客观思潮——非马克思主义”说。徐崇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概括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五个具体特征:反对教条主义;存在两种相反的倾向,各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的一面或科学实证的一面;强调利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脱离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彼此缺乏联系和交流。并且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思潮,这股思潮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在近年的争论中,徐进一步强调和发挥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天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天论”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构基础.董子之天的性质,是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然”说(以李民先生为代表)、“人格化的自然”说(以冯友兰先生为代表)、“至上神”说(侯外庐先生为代表)三种.本文大体同意冯友兰先生的观点,以董子之天为人格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1986年11月18—20日,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就如何理解列宁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参见《哲学科学》1987年第5期)。争论表明,对列宁的定义可以区分出两种极端的解释:一种认为物质是实物客体;另一种认为物质是在人的实践背景上才能得到解释的社会范畴。此后本刊信箱的调查表明,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在学术界均有自己的坚定拥护者,而且人们就此发表了一些饶有趣味的见解。本刊登载的弗兰楚佐娃、彼得洛夫的父亲(1988年第7期)和尤尔钦科的文章就是这种多元论的结果。这引起人们对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问题产生更大的兴趣。现在已十分清楚了:人们一直坚持甚至更加强烈地要求从学术上,也可以说从社会方面重新研究这一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们来说,以往的年代并未白白流逝。现在我们就选用几个人的发言。我们认为,他们仅想把已在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争论中的发言者和在本刊著文者的观点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关于"知觉经验的内容是否为概念性"的争论是当前分析哲学讨论的核心话题。根据对该问题的回答,在分析哲学内部出现了概念论与非概念论两种主张。其中,持概念论主张的分析哲学家往往以康德知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对康德作概念论解读,以对抗非概念论者的挑战。这种解读在康德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双方的争论使得"康德是否为概念论者"这个问题成为当前国外学界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9.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的。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便逞强;别人软弱,  相似文献   

10.
一位心理学博士在分析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时警告说,必须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他在说明这个问题时,使用了“关怀强迫症”这个词语。%所谓“关怀强迫症”,就是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当别人依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己有价值。%专家指出,目前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都患有这种病症。二三十年前,父母采取棍棒教育的比较多,那时家中的孩子比较多,父母都忙于工作,顾不过来。所以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就少一些,一旦发生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1.
恰达也夫的《哲学书信》引起了一场争论。该信断言,俄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它没有任何深厚而又牢固的历史传统,它的历史也缺乏任何共同的思想和发展规律。俄国社会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对祖国的历史持这种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流露出深深的痛苦和无法掩饰的悲观情绪。社会对上述观点不能不作出反应。在1830—1850年间,历史传统问题在俄国的思想争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的。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  相似文献   

13.
夏新穗 《天风》2010,(10):6-9
别人不全理解主的时候,她理解主。别人不理解她的时候,主理解她。她是谁?就是伯大尼的马利亚!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职业、爱好,等等,总有一些东西剩下来——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说。这剩下的东西,或许就是"真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出版的国际政治权威刊物《外交》1993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吗?》的长文。该文提出的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其它形式的冲突而成为21世纪冲突的主要形式的观点,在国外学术界激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论。该文提出的观点也被称为“文明冲突论”。本文认为,“文明冲突论”及其论据是否能够成立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文明冲突论”所提出的问题本身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该观点之所以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根据,触及到西方文化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加以讨论、重视。本文正是从本世纪西方文明问题…  相似文献   

16.
嘲笑别人的短处你就多了一个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你就少了一个长处羡慕别人的长处你必定知道了自己的短处嫉妒别人的长处你必定不知道自己的短处善于发现别人的短处那是你的一种聪明但那是一种小聪明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是你的一种聪明而且是一种大聪明●杨保成专门说自己的长处贬低不了别人专门说别人的短处抬高不了自己谦虚的人常能看到别人的长处骄傲的人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习众人之长处必长处多于众人学然后可知不足做以后才知长短看别人要看长处帮别人要帮短处查自己要查短处学别人…  相似文献   

17.
究竟应对这几年关于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争论作何评价?它是“一场严肃认真和富于建设性的学术论争”,还是玩弄概念的“智者游戏”、“冤枉的战争”?夏伟东和韩东屏两位同志持完全相反的看法,并先后在本刊著文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来,即使再经几个回合,看法也难取得一致,又由于本刊篇幅有限,所以对此问题就此不拟再行讨论了,但仍认为,他们之间的争议是有助于伦理学研究深化的。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终结"是在20世纪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曾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其提出者是黑格尔,后来又由丹托重提并加以发挥.彭锋在《回归》中认为,"艺术终结论"是当代美学中引起争论的十一个热点问题之一,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艺术终结"命题的提出如同空谷足音,振聋发聩!黑格尔和丹托为什么会做出"艺术终结"的断言?两人的理论观点又有何差异和联系?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艺术终结论"?笔者尝试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义利关系问题,历来是道德论争的基本问题。中国古代伦理学史上的思想家们在这个问题上有过长期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形成了绵延数千年的两种义利观,即儒家主流派的重义轻利说和非主流派的义利并重的进步义利观。认真总结和清理这笔思想遗产,认清其至今犹存的正面或负面...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英国两个重要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汤普森与安德森作为这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学术研究中,分别采用了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导致了不同的研究结果,理论观点的对立导致了双方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实现了融合与统一,为全面客观地审视社会历史与现实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