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智力圈,从理论上说,就是人类通过自身积极的干预,改变自然界失去平衡的状況,恢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于生态平衡概念,我国科学界已有统一定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內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  相似文献   

2.
计文 《天风》2003,(2):28-30
·生态神学作为当代神学家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它并不孤立地考虑人与自然本身的危机和衰变,而是与人的政治、经济、科技、道德、文化、思想等结合,即看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社会这些领域的复杂关联。 ·生态神学的进步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神学只解决神人和好、人人和好的框框,进而扩展到人与自然复和的境界。为人类的行为活动提供一种全新角度的神圣参照。生态神学把救赎的范围扩大,意味着神、人、自然的最终和谐和一致。  相似文献   

3.
电子产品改变了人们社会活动的模式和生活方式,其低龄化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塑造了儿童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源于儿童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的交互作用。生态科技微系统理论是在当今电子科技的环境下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背景框架提出的解释电子媒体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理论模型。电子产品作为儿童学习、娱乐、沟通和展示自我的工具,对儿童的认知方式、情感互动方式和参与社会的方式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依赖于三个相互独立又关联的因素之间的作用:儿童自身的特点、电子媒体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儿童媒体使用的环境。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以探讨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儿童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元分析及变量频数分析技术完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关键变量的筛选,运用生态系统发展观,对746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差异模式、关系模式和系统结构模式对健康组和问题组儿童的家庭各子系统关键因素之间的差异,子系统关键因素间、子系统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考察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5.
生态权力观和生态利益观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自然界的生态权力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并非自发地实现的。人类也同其它生物一样,以地理位置的不断扩张和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为其生存的特征。但人类也逃不过“整体支配并决定部分”的自然选择,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把人为破坏自然生态而遭到自然报复的现象,称为自然界的生态权力(Nature's Ecological Power)。正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这种力量,才激发人类不得不考虑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与动物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差异、人类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与价值秩序、人类与动物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三个角度可以厘清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关系的基础;以目的正当性、手段正当性、结果正当性作为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评价标准,能够为人类利用动物提供道德正当性辩护;以人类生存原则、人类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人类有限发展原则作为动物利用的伦理边界,可以为动物利用的实践提供明确而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街道作为城市的框架,不仅为大众提供通行的便利,在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上也有着重大影响。行道树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因素,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道树对城市健康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包括增加城市活力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分析行道树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利于对城市行道树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从而使行道树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5,28(1):93-95
本研究以地域刻板印象和地域内一外群体偏爱的两种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它们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实验。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和内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明显地存在;上海人的内隐效应大于外地人,外地人仍具有一定的内隐效应但也显示具有一定的内隐偏爱;上海人与外地人存在着内群体偏爱,值得注意的是外地人还有一定的对弱势的认同,具有外群体偏爱;实验证明我们设计的I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优点是高效、经济、方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生物库几乎都包含着国际合作以及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知识、数据和物质材料之间的运输往来.然而,中西方新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和传统在文化、经济、历史和政治方面的不同常被静态地运用在亚洲和欧洲的组织取样和生物库维护的相关讨论中.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时,就会发现,将生物库局限在这种静态、对立的情境时,很难真正了解其跨国界的动态性.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中国的案例分析显示:只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参考当地的特殊情况,查看一个个生物库,我们才能理解生物库过程涉及的交易空间和跨地区、跨国家的运输.  相似文献   

10.
由黄志斌、刘志峰两位教授所著的《当代生态哲学及绿色设计方法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是在立足当代环保问题的基础上而撰写的一部生态哲学学术专著。该书针对现实的生态问题,在对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成果交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包括人在内的广义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藉以协调的生态伦理规范,以及人与自然互动和谐的目标和实现方式,并从生态自然观与技术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深入剖析了蕴涵于生态自然观之中的绿色设计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 ,平衡与稳定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基本形式 ,而协同与拮抗作用是实现统一的重要手段。生态系统各成员间及其与环境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才能保持稳定状态。生物个体的死亡是整个生物群体生存发展的要求。同样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必须经历正常的死亡过程才能保证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这种死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由于大多数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形态上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 ,不少人已将细胞凋亡作为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同义语。1 细胞生与死的矛盾维护着机体的正常功能细胞凋亡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和机体稳态的维…  相似文献   

12.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佛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到一些名山古刹去。除寺院周围有少量古木、绿树成荫以外,一路上呈现眼前的多是大片裸露的山体,传说中的许多飞禽走兽不是迁徙便是死亡;一些江河的河床也常常大片裸露,枯水断流的时间延长,河水污染严重;大城市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一片,居于其中的寺院,空气也好不了多少;大部分城市被现代的各种垃圾和白色污染所包围,它们象传染病一样也不断侵袭着名山胜地。如果说名山古刹受过去政治运动的破坏还只是一时的话,而今天面临的人类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的破坏却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连山中古刹都逃避不了由于生态失衡和环境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内隐自尊心和责任心之间的关系。方法: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相结合。结果:(1)大学生内隐自尊心强弱程度和责任心高低水平呈弱相关(r=0.051,p0.05);(2)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心、责任心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结论:(1)进行大学生内隐自尊心和责任心之间关系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2)大学生内隐自尊心和责任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为促进大学生内隐自尊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生态中心论具有强烈的整体主义诉求。认为,人类只是自然整体中的一个成员和后来者;生态系统的价值具有内在性和优先性;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负有直接的、终极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些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系统整体论理念和复杂性研究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系统的目的性,整体的价值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宇宙本体统一于场吗?(续)──E·拉茨洛的亚量子全息场理论简介刘文海,钱兆华,周继红2、生命联系(hkconnections)在生物世界里,我们同样需要面对一些疑题:渐进的和偶然的进化不可能圆满地解释单个有机体形态发生以及物种种群的多样性和一致性,因为根据推算,由突变和自然选择这些随机过程不可能在几十亿年的时间内产生出如此高度有序的结果;遗传学理论至今还无法解释生物有机体再生器官和肢体的现象(如海绵、海胆、水爆等许多动物都有再生肢体或器官的本领),等等。生命的进化暗示了一定有某种不仅仅是机遇和遗传因素的东西在生物进化圈内起作用,那么,这里的成序原则是什么呢?在生命领域内,相互作用决定的不是物质一能量系统的基本状态,而是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进化方式。尽管有机体之间通过场的联系(即近联系)也还是存在的,但相对于有机体的自我联系、相似类型的有机体之间的联系、有机体和其外在环境的联系而言,它显然是次要的。后者,即所谓“生命联系”。按照S—QHD假说,有机体(以及有机体的部分和集合)将其典型的形态读入中一场中,并从场中读出相应的形态图景。读出结果的差异性有可能决定了这些系统的存在、行为和进”化,决定4一效应。何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仿生的概念和历史、解构的思想 仿生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研究生物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门现代的、新型的边缘学科.时装设计中仿生的应用形式是选择相应的材料和设计手法来模仿生物的某种形态特征,通过对其恰到好处的转形变化和艺术处理,在服装造型与生物形态之间寻求一种内在的、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生态学的对话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在地球上许多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说明人为损害的迹象。”①对人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使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逐渐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转向了人与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极大地扩大了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并产生了人类生态学这一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来发展心理学生态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皕 《心理科学》2005,28(4):922-925
该论文从五方面回顾和展望了发展心理学生态化运动到今天50年的发展历程。这五方面包括发展历史、主要理论成就、研究范式和方法、对过去研究特点的评价和问题、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主要从理论的源头和创立并与实证研究作为线索,对生态系统理论和后来的生物生态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们需要何种生态伦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 1996年出版于德国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应用伦理学教科书中 ,生态伦理学被定义为“追寻人与自然的伦理上正确的相处”。 (参见尼达吕梅林主编 ,第 347页 )事实上 ,从上世纪 70年代起 ,相当大一部分生态伦理学课题的讨论都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本身是否拥有价值、为什么有价值等问题展开的。许多生态伦理学家一开始便将生态伦理学项目同一种所谓的“创新理念”联系在一起 ,按照这种创新理念 ,传统伦理学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 ,而生态伦理学却要冲破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有关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视野 ,将人类以外的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乃至…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是人群聚居之处,水生态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吸纳存储水源,还可以发挥蓄滞洪涝的作用,同时对城市景观的营造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从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作用于城市物质及能量之间的平衡及协调。现阶段我国城市湿地修复及维护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退化等。从宏观层面着眼,对城市湿地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构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规划思路,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水生态建设,也有利于打造优质的城市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