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早全面、系统地记载吕洞宾事迹诗歌的著作,大约出现于南宋初。《吕祖全书》中录有《原刊吕祖文集序》云:“今偶得是集,不欲秘藏,愿与同志共之”云云,署“太岁丙戌乾道二年(1166年)书,云日剑律谷神子陈得一序”,陈得一其人无考,但至少在南宋乾道二年以前,就有吕洞宾文集流传。宋代以后所传的吕洞宾文集,又有以下数种。元秦志安《金莲正宗记》言吕祖“平生述作数百篇,目之曰:《传剑集》。”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几乎妇幼皆知,传为美谈。吕洞宾与岳阳楼确有一段瓜葛,据南宋陈鹄写的《西塘集耆旧续闻》记载:“滕宗谅守巴陵,回道士谒,滕口占曰:‘华州回道士,来到岳阳城。别我留何处?秋空一剑横。’回大笑而去。吕有诗在人间极多,‘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又:‘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又:‘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锅内煮山川。’并见《杨公谈苑》。又:‘卖墨年年到鼎州,无端知府问从由。家居北斗魁星下,剑挂南窗月角头’。”可见吕洞宾的诗,在  相似文献   

3.
苟波 《中国道教》2004,(3):19-21
道教从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成仙”与“就俗”的冲突。这种冲突既来自于外在儒释二教的压力,同时又与道教的修仙观念直接相关。而这种冲突的结果又逐渐使三教互相融受,也最终影响了道教的成仙、修仙思想。明代小说中有关吕洞宾的诸种故事实质上反映了这种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化。一、明代小说中吕洞宾形象分析在明代以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学中,吕洞宾无疑是最活跃的道教仙真形象。此期作品中的吕洞宾,已与传统自闭山林,修道而不理俗务的传统神仙有着很大的区别。他的身上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和凡人情趣。另一方面,在他身上又有着宋元道教大…  相似文献   

4.
流行于我国宋元时代的吕洞宾故事经由禅僧传入日本,开始频繁出现在五山禅僧的作品之中,成为接受宋元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吕洞宾故事被军记物语《太平记》大篇幅引用,与日本本土历史故事形成互文性叙述,带有很强的批判性。吕洞宾故事也融入日本近世的浮世绘、读本小说、民间信仰之中,带有女性化、武士化的色彩,在日本本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提出过一些有关内丹修炼的理论,但与他同时代的钟离权和吕洞宾却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内丹学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杜光庭与钟吕内丹道的比较研究,以说明杜光庭对“性命双修”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说,为内丹心性学在唐末五代的迅速发展,并在宋代以后成为道教思想与实践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光正 《中国道教》2004,30(2):27-30
曹国舅在八仙中出现最晚。他在宋代就被内丹道收编为吕洞宾弟子,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迟至元明时期才出现于有关记载之中。有关曹国舅的情况,叶慈氏、浦江清、赵景深、周晓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后作了勾勒①,班友书在考察黄梅戏《卖花记》的源流时,对曹国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视角独到。②笔者拟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综合以上诸说,对曹国舅故事进行系统的考察。一、内丹道对曹国舅的收编八仙中的曹国舅原型为宋代国舅曹佾,他在宋代就已经被内丹道收编,成为吕洞宾弟子,并在宋金元时期以固定的形象出现于八仙队伍之中。历史上的曹国舅曹佾是曹…  相似文献   

7.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风作面,腾云驾雾的神异动物,封建社会中则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现在当然没有皇帝了,不过龙现仍就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或象征,如中国人就自称是“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条龙”等。因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两个“成龙”,只是父母希望子女或者是子女希望父母。能够成为社会上出人头地、出类拔草的人物、这可以说是全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普遍共有的心理及心愿。这种子女对父母及父母对子女的美好希望和要求.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而是充满了积极的意义和向上的精神。从历史上看,“望子成龙”在中国一直具…  相似文献   

8.
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引言副词“就”、“再”、“才”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有一种用法是相同的,即出现在表时间意义的词语的后边,如: (1)明天就走 (2)明天再走 (3)明天才走我们把这类句子记为公式 (S)’T就/再、才VP 其中,T代表表时性词语,VP代表谓词性短语。T在这里重读,副词“就”“再”“才”轻读。我们把出现在(S)中的“就”“再”“才”看成时间副词,它们有共同点,即都可表示在T的时间内实现VP,但也有不同点,比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就认为,“就”“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或“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再”“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在某一情况下出现”,“才”表示  相似文献   

9.
(说明:文中格林的观点代表着神学家们的企图,他从“有关人类的原则”最后引出了“超自然力”,成为其为终极问题的答案,就是要论证世间秩序与自然规律符合上帝的安排设计,而作者是针对他的论点通过反证和举例,以及假设进行了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10.
曹峰  刘洋洋 《现代哲学》2023,(1):120-127
从“夜行”的解释史来看,其观念随着时代在变迁。将“夜行”释为“心行”,很可能是战国早中期心学思潮流行在道家的一种体现,而到了秦汉之际,“夜行”则表现为精神活动及其特殊效果。将“夜行”释为“阴行”,与以静制动的行为方式有关,体现了黄老道家行动理论中通过无形把握有形之理念,而这种理念正呼应了战国中晚期日益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时代需求。以“夜行”为代表的名词足以扩大成为一个概念簇,成为先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符号”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相对于人来说,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符号的作用,即使象山与水这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的面前,也起到不同的符号作用。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为什么呢?因为智者欣赏水的流动性,水就成了“知者动”这种特殊性格的符号;仁者欣赏山的静止性,山就成了“仁者静”这种特殊性格的符号。但是,就每个符号自身来说,它只是一个自我存在的事物,它要成为一个符号,必须处于一定的过程、一定的联系中才起作用。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符号过程”。简而言之,符号过程,就是某个事物起着一个符号的作用的那个过程。例如,五线谱中的音符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天人合一”论,发展到宋代,更趋于成熟。宋儒继承与发挥孟子的“万物告备敌我”的思想,同时也吸取了墨家的“兼爱”、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及惠施的“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观点,从本体论与境界说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天地万物一体”之说,使儒家的“天人合一”论成为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宋明儒者那里,不管是以张载为代表的气本论,或者以程朱为代表的理本论,还是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本论都肯定”天地万物一体”是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北宋张载立足于“天人合一”这块基石,首先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陈志华 《天风》2013,2(2):52-53
耶稣之名所以被称为奇妙,因为他名字的内涵代表了救恩的行动,同时,他名字的内涵也是基督徒需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耶稣”是“把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参太1:21、23)。两者放在一起,就是耶稣先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再把我们带入上帝同在的荣耀中。基督徒必须先经历“救出来”,才能践行“翻出来”,基督徒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依靠主从罪恶中被“救出来”,靠主把以马内利“翻出来”。  相似文献   

14.
“虚拟”与“虚拟”生存的实践特性——兼与刘友红商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虚拟”目前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读了《哲学动态》 2 0 0 0年第 1期发表的刘友红有关“虚拟”生存及其实践特性的文章 ,觉得很有意思 ,亦想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虚拟”生存是否改变了实践的基础 ?刘友红在文中认为 ,以往我们理解的实践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 ,而劳动又主要指生产劳动 ,劳动的含义是人与物质的交换过程 ,以劳动为实践的内核 ,就把人的生存置于自然物质世界的基础上 ,人的生存世界是物质实体的世界 ,即人类现实社会的存在 ,这就是实践的劳动特性。而人在电脑网络社会的“虚拟”生存则揭示出实践除了具有劳动…  相似文献   

15.
纯阳子吕洞宾生年考证玉溪道人吕纯阳是道教内丹派倡导者。“钟吕金丹道”为道教全真派所继承。其拯救苦难、普度众生的仙迹,为海内外广大信众所崇奉。在道教神仙系统中,影响之大,无与伦比。然而,对他史无专传,有关他的生年记述,众说纷坛,故就有关记载加以考证。吕...  相似文献   

16.
芮城县道教协会成立大会于 7月 2 8日召开 ,出席代表 45人。道教在芮城县历史悠久 ,唐代出生于芮城永乐镇的吕洞宾 ,抛弃功名 ,潜心修道 ,成为道教祖师八仙之一 ,宋元时代人们在其出生地建吕公祠 ,后改祠为宫 ,即永乐宫 ,成为道教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 1995年 ,在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中国道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 ,在原永乐宫旧址建纯阳观大殿一座。经过三年多努力 ,芮城县道教活动有了正常发展。成立大会上 ,徐宇升道长就前期工作以及道协成立后之打算做了报告。县政协主席吕振林 ,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薛会冰等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会…  相似文献   

17.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国现代新儒家就不能不考虑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同样,研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张君劢就必须注重考察柏格森哲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如果从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张君劢在“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人生观”,便可发现张君劢的“人生观”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思想是吕洞宾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洞宾劝人行善 ,修炼成仙 ,主张修心、积善、改过、忠孝、诚信。而且 ,他还吸收了儒、佛两家的诸多道德观念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道德教育的内容吕洞宾吸收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 ,把忠孝诚信、逊悌谦恭、仁义礼智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而忠孝诚信则为核心。只有人人都孝于亲、忠于君 ,世上才会永无忤逆之事 ,永无反乱之日 ,才会天下太平。他说 :“忠孝二端 ,为天地间第一根本。”①“道中不止于忠孝 ,而忠孝为行道始。”②“莫大神通 ,全在忠孝。”③吕洞宾认为 ,人生在世 ,孝敬双亲 ,…  相似文献   

19.
何仙姑考     
元明至今,有关八仙的神话不胜枚举,其中有一则吕洞宾度何仙姑的故事。《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载:零陵何氏女遇吕洞宾,传以修养之术,又与金丹服之。引见钟祖,携入蓬莱拜木公、金母。《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四十二引《福建通志》:仙姑父大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则与。吕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注)。传说中,多以何仙姑为吕洞宾的弟子。我们知道,吕洞宾本系唐末五代道士。南宋吴曾对此尝作考证,其《能改斋漫录》卷十八“吕洞宾唐末人”条载:“唐异闻集,载沈既济作枕中记云:‘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此之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尝自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与传统治国思想研讨会2002年7月27日至8月2日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校的代表以及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以德治国”的内涵、方式、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以及道德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交流了思想,深化了认识,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