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海》2016,(3):111-118
社会捐赠意愿的强弱影响到民间慈善组织生存状况的好坏。捐赠作为一种意识行为,是个体特定心理过程的结果,在生成功能认同、价值认同、路径认同的基础上,具有道德义务意识的个体可能会找到自身与特定慈善组织的价值联结点,进而将慈善组织看作其履行道德义务的工具,在个体价值安排空间存在的情况下,个体产生捐赠意愿。当捐赠意愿达到一定强度,在需捐情境的刺激下,个体就会生成捐赠动机,进而实施捐赠行为。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的道德生活是各少数民族对道德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历史认可和现实感知,是少数民族的生活追求和行为方式.它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其主旨是重视人们的价值评价和道德选择,关涉的是各民族的伦理导向和人们的道德心态,因此道德生活必然涉及少数民族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取向、道德评价等方面,以及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对这些方面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纵观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其道德生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渗透并表现在人们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研究应呈现出多角度、全方面、更立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合乎道德标准,是通过外在的社会条件和内在的道德意识来确保其实现的。这里所谓的社会条件,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社会和家庭的教育以及社会道德整体的水平等等;而内在的道德意识,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的自觉和信仰。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经济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经济价值探析●田秀云当前人们对道德价值以及它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由于道德是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力量,往往把它仅仅归结为是用来满足人和社会的精神需求,只具有精神价值,因而看不到它在经济方面的价值;二是认为道德具有“利他性”,经济具有...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激励     
道德激励既是一个伦理学基础理论问题,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课题。道德激励,是指激励主体在一定价值目标引导下,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去激发道德行为或抑止不道德行为发生的过程,包括道德正激励、道德负激励和道德反激励三个完整的向度。道德激励的主、客体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道德激励机制可分为个体心理反应机制和社会运行机制两个方面。道德激励具有道德价值引领功能、道德生态维护功能和道德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网络化背景,引发了中国社会深刻的伦理转型和社会道德难题.社会个体道德自我呈现出道德理想迷茫和道德冷漠、缺乏正义和规则意识、人格分裂和知行分离、职业道德缺失等不良特征.基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的现代转型,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以相互性和公共性、人道和良善性、公正和契约性、自主与自律性等理念塑造公民伦理,是道德自我价值转型和精神提升的根本对措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人的理性、意识、思想等特征,使人追问生命的意义和行动的价值理由,人的生活和行为需要某种价值的支撑和文化的归属。人生活在意义世界中的价值特性,决定了其对行为规则正当性的诉求。毋庸置疑,社会倡导人们遵守和信奉诚信道德以及诚信要获得社会成员忠诚地遵守,首先需要解决诚信道德的正当性问题,以增强社会成员对诚实信用这一道德价值原则的诚服和践行的动力。本文拟从德性论、义务论、功利论的伦理思想的三个维度为诚信道德的正当性作出理论的辩护。  相似文献   

8.
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谋求两者的和谐与协调之途,是经济伦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的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的主观目的性和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客观制约性和有限性的矛盾性,是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对立的历史根源;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则是其认识论根源.这种对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紧张.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伦理学的繁荣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谋求两者的有机统一.两者统一、整合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伦理:"考虑整体的经济价值",即经济价值的创造行为要有兼顾道德价值的创造行为,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和顾虑.在解决两者的冲突、保持和谐与合作方面,它是一种合适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9.
一切道德的根本问题是其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关系问题。所谓道德的应然性,是决定道德之为道德的、包括道德的本源性、目的性、价值性、动办性等在内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道德存在的文化根据、道德规范体系建构的精神条件、道德标准的界定、道德作用的精神动力等问题,也就是一定道德文明得以建构的缘由及其应然状态。所谓道德的实然性,是指道德在与经济、与日常生活、与人际行为相关联的实际运动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特征特性的总和,主要包括道德与经济的协调性(或背反性)、道德与日常生活的互动性、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个体道德意识结合的程度等方面。道德实然性是道德的现象特征,显现为道德的现实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0.
新伦理学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行为之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说到底,不过是行为之事实如何对于道德最终目的--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增进每个人利益--的相符抑或违背之效用,因而是通过道德最终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行为事实如何中产生和推导出来的:符合道德最终目的的行为之事实,就是行为之应该,就是具有正道德价值的行为;违背道德最终目的的行为之事实,就是行为之不应该,就是具有负道德价值的行为.这就是可以推演出伦理学的全部内容、全部对象的伦理学公理.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一个道德价值推导公式:前提1:道德最终目的(道德价值主体)前提2:行为事实如何 (道德价值实体)结论1:行为应该如何(道德价值)结论2:与行为道德价值相符的优良道德(优良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图式     
吕耀怀:论道德图式道德图式是个体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内在制约机制。不同的社会个体,对于道德现象的内涵会有不同的领悟,会作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善恶评定.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道德图式。道德图式是若干具有价值导向性的道德意识单元的则L组合。各个道德意识单...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共同体作为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内含道德要素,而道德作为共同体的本质和纽带则是共同体生活的自然结果。共同体不但生成社会意识从而形成人们价值与行为的道德共识,而且塑造生活世界从而形成道德行为的赏罚机制,还衍生社会关系从而形成普遍化与多层次的道德文化,这使之成为道德生成与发展的前提性基础。依据道德的经济社会制约性原理,自然共同体产生朴素的集体主义道德意识,虚假共同体衍生阶级或个人的本位主义道德,真正共同体生成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集体主义道德既是生产社会化时代利益整合的客观结果,又是人的社会本质与整全个性的德性复归,还是人的道德自由与道德自觉的逻辑前提,具有坚实的社会、历史与价值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防范信用缺失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防范社会信用缺失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必须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产权为基础就是要明确保护公有和非公有的产权 ;法律为保障就是要严格法律对失信行为的他律 ;道德为支撑就是要凸现诚信道德对于人修身立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妍 《伦理学研究》2020,(3):135-140
社会转型需要价值的引领、道德的支撑。面对社会全面转型,我们唯有构建与之相适的伦理秩序,才能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多元道德需求,消解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价值矛盾与张力,确保社会在转型中协调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经济价值的强势导致道德价值的式微,经济理性的膨胀导致道德理性的缺失,经济文化的蔓延导致道德精神的弱化。新时代社会转型需要整体性伦理秩序的支撑。整体性伦理秩序具有复合型的价值目标、开放的道德姿态,建立在公共理性基础之上。公正与和谐是社会全面转型中伦理秩序的基本维度。伦理秩序以权利平等为价值坐标,以多维正义为基本原则,以互惠共享为交往机理。  相似文献   

15.
道德责任判断的直接目的在于找出可称赞或谴责的原因,对行为者做出合理、公正的道德判断,使其承担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从而减少和消除不公,融洽社会关系,引导行为主体朝向更崇高的目标.道德责任判定涉及行为者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行为后果和价值标准等方面.实际后果是道德责任判断的现实根据;因果关系是道德责任判断的逻辑根据;社会历史理性是道德责任判断的最终价值根据.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和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的基本经济细胞,需要擢升其企业公民意识、关怀利益相关者以及尊重社会及其成员道德尊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以向社会传递一种荻取企业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道德认同境界.  相似文献   

17.
网络化时代,厘清并恪守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对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道德底线是整个道德建筑的基石。在伦理学意义上,网络行为是现实的人借助网络进行的、自主自愿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其所涉及的伦理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究其本质是网络主体之网络道德行为的底线,即不损害其他网络主体的正当利益。恪守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关键是需要众多网络主体强化主体意识、牢固树立网络行为底线意识,加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8.
道德挫败之根由是个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行为收获的社会结果之间产生失调,经过外部刺激、主体行为、社会反馈、心理失落这一系列过程而让主体的道德态度产生改变,其结果会导致个体或社会质疑原本积极的道德价值,产生道德冷漠、道德怀疑、道德自利之类的消极道德态度.  相似文献   

19.
周丹 《伦理学研究》2017,(4):126-131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道德经济是在企业社会责任思潮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目标的期待的双重推动之下而兴起和发展的,社会企业的蓬勃发展是其兴起和发展的典型表征。以研究人们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为宗旨的经济伦理学应该把道德经济纳入其中并赋以主题地位,而道德经济也可以展现经济伦理学为经济发展创设价值目标的学科价值,丰富它的研究内容,为它合理指导经济决策提供新思路,从而构成经济伦理学现实化的实践平台。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不同的是,经济伦理学研究道德经济建立在经济主体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相统一的理论假设之上,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价值分析法研究道德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在绝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具有负面的价值,而在相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又有一定的正面价值。道德代价的正面价值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环节;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