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教授又问:“你会物理吗?”船夫回答:“物理?我不会。”教授又问:“那你会用计算机吗?”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教授听后摇摇头说道:“你不会数学,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二;不会物理,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用计算机,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六分之四。”此时,天空忽然飘来大片黑云,随后吹来强风,眼看暴风雨就要来到。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教授愣一愣答道:“不会。没…  相似文献   

2.
船夫与老鼠     
一只船在海上航行,船舱里藏着一只老鼠。鼠偷吃船夫的粮食,咬坏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里去。鼠有鼠的办法,它使出看家的本领,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里去,还要把船夫的粮食也搬到洞里藏起来。结果可想而知。这只鼠没有想到,它在船底打了洞,不仅毁了船,而且毁了自己。无论在任何时候,千万不要想着去危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入水中,于是他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掉入水中的。”船航行到终点停下之后,他从所作记号的地方到水中找自己的剑,但船已行驶,而剑没有行驶,象他这样寻找掉入水中的剑不是糊涂吗?听过这故事的人都会认为这个楚国人是个可笑和愚蠢之人:他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如此怎么会找到剑呢?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和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以静态和一成不变的观点看问题。实际上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犯的…  相似文献   

4.
错在哪里     
失败不是过错,不吸取教训不积累经验是错。跌倒不是过错,害怕跌倒,不敢站起来才是过错。临阵磨枪不算过错,临阵退缩逃跑却要算过错。找借口不算错,可说谎时面不红,耳不热,心跳不加快则很可怕了。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前辈,在阔别几十年之后重返祖国内地,无限慨叹之余,曾赋诗一首:去国离乡还四十年,龙争虎斗避尘缘。江山无恙人依旧,独醒人推醉梦船。诗经我之手在《佛教文化》杂志编发,先睹之下,我不禁重重喝彩一声:好!好一个“江山无恙”!这诗的背景并不是年轻如我者所完全读透,比如“避尘缘”、“醉梦船”我可能就不知其详,但是,那一种“江山无恙’的壮怀,真使我心向往之!因为,这里自有一份天大的心量在。学佛之人,实在不能缺了这份大心量。不信?不信,远的不说了,近在眼前的,就请用心读读“九十述怀”的赵朴老,读读上引诗的…  相似文献   

6.
佛教是什么?     
首先得说清楚,“佛教是什么?”这个题目,不是古德的公案,不是哪一位禅师振聋发喷的棒喝,也不是我不知轻重要作的什么大文章。我学佛才几年?“佛教是什么?”的话头,轮不到我来说。面对这样的大问题,予生也晚,才学更差,古今中外,巨著煌煌,前辈时贤,山外有山,我怎敢妄说一二?既便想说,这只字片纸,三言两语,又岂能说清?倘若有人正儿巴经地请你用一句话说清楚“佛教是什么”,我想,诸位看官怕也难回答。我要说的,其实是我碰上的一件小事。那还是去年,一天清早,我赶去中国佛学院上课。佛学院在城南牛街附近的法源寺,我家…  相似文献   

7.
沙漠中行走的骆驼,最可怕的不是漫长的路程,而是心无绿洲;海洋上拼搏的船夫,最可怕的不是无边的风浪,而是胸无斗志。对待人生,象对待困难和挫折一样,任何时候都要抱乐观的心态,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信心,“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人生之途上,只要自己信念不倒,那么山压不跨,雷打不倒。  相似文献   

8.
英子 《思维与智慧》2005,(11):63-63
“如果谁要不喜欢你,那一定是你的过错”。在读一篇文章时,心灵与这句话相遇,心中顿然留驻它了,在生命和灵魂碰撞的一刹那有种强烈的震撼。此言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中包涵着悠深;悠深中渗透着禅意。使人思绪飞扬联想起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人如果能随时随地反省自己.让美好的心灵常驻心间,以善良和宽容来感染和影响别人,与人交往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9.
好友老何才华出众,满腹诗书。自谓不识佛法,然常吐出深入佛理、浅近平实之佳句。近日,赠我自选散文集一册,随手翻阅激发起思绪阵阵,遂成此篇。老柯有文:“挤出生门者不知从何而来,被拉入死之门者未知往何处去?两座门之间路是如此短暂,选择余地也很窄,然而并不悲观。”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我要干什么?这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就佛法来说,“诸法因缘生”这一切都离不开缘。“缘”字确实是理解世事的关键。它不是天意,不是宿命.,而是客观存在的无穷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条件与规律。六十余年的生活使我对这个缘字有不少体…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不是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不是鸦片?编辑先生:你好。我不是宗教徒,但我对宗教感兴趣,愿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觉得宗教博大精深,不易把握,周围的朋友都说“宗教是鸦片”,我不这样认为,但又无法与他们解释,所以我感到困惑,你能帮助我吗?四川齐民齐民朋友:“宗教是鸦片”这句话,...  相似文献   

11.
南人 《佛教文化》1997,(5):24-25
全球“温室效应”真地已经降临了么?这大约不算什么新鲜话题了。可是,一位又学佛又学很专业洋玩艺的青年朋友还是常对此撇嘴:什么“温室效应”?应该叫“火宅效应”!人这物种,就会造些文饰的词蒙自己!照他的说法,全球的温度平均上升哪怕一两度,北极万古不融的冰山立刻就要融化———他说:“那还是温室么?哥们,这不是火宅是什么?”这话有火气,但今夏北方的气候,可是比他的话要“火”得多,这倒是真的。好不容易,熬过了最初几轮热浪的煎熬,京城的报纸这才宣布,说是今年夏天乃184O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我心说了,184O年算…  相似文献   

12.
拙文《“A是A又不是A”与辩证逻辑》(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提到位移,谨补充如后。拙文说:“a的位移是时间对空间的函数,,并且,如果,则”其中“”为“”之误。什么是位移?这是数学、力学问题,不是哲学、逻辑问题。位移的数学表示合乎形式逻辑,它不是逻辑矛盾,也不隐含逻辑矛盾。轨迹是a历时的位移所生成的结果。位移本身是向量(矢量),不是线段于时点在位置,仅此不足以说明a在“动”;还要加上速度和方向,才能表明a于在“动”,这就涉及其它时点和位置。a的“动”不能仅用一个时点、一个位置来刻画。以上述情况否…  相似文献   

13.
张效法 《天风》2008,(14):35-35
问:神在伊甸园里设立一棵分别善恶的树,人因吃了禁果而堕落。然后再差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神为什么要这样做?神既是全知,应该知道人会因摘吃那“果子”而犯罪,为何还要放那棵树使人陷在罪中呢?甚至有人说:“这样,人类犯罪,神也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的理解对吗?  相似文献   

14.
流感·有感     
计文 《天风》2009,(6):1-1
最近,在一次会议上,我不慎咳嗽了几下。旁人悄问:“怎么了?”我说:“可能感冒了!”谁知他马上拿我开玩笑:“不会猪流感吧?”“不,是人流感,不是猪流感!”我觉得这非得分清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相似文献   

15.
戒躁求静     
《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他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想一想,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暴躁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漫谈伊斯兰教的“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已经成为时下大众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诚信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最多的社会问题。那么,伊斯兰教中诚信的含义是什么?对诚信的要求有哪些?穆斯林应该怎样解读“诚信”?怎样具有诚信?这些都是穆斯林应该了解的。“诚信”即阿拉伯语“”的意译,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道德要素,所以“诚信”在伊斯兰教中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人们达到某种功利的工具,诚信应该有其完整的内涵。首先,诚信是信仰的一种表现。伊斯兰教信仰———“伊玛尼”的含盖面很广,体现在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伊斯兰教的“伊玛尼”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牧者的软弱     
李世峥 《天风》2008,(20):30-31
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不是,是我自己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8.
渊声 《天风》2012,(1):59-59
问:在教会中与我搭配的同工时常犯错,我曾多次指出,他依然不改,而常常反唇相讥或口是心非,令我很生气。但教会中其他人却批评我不够包容,说“爱能遮掩一切的过错”,今我十分不解,难道对信主的人不分是非,应该包容和忍耐吗?这与纵容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2,(1)
问:在教会中与我搭配的同工时常犯错,我曾多次指出,他依然不改,而常常反唇相讥或口是心非,令我很生气。但教会中其他人却批评我不够包容,说“爱能遮掩一切的过错”,今我十分不解,难道对信主的人不分是非,应该包容和忍耐吗?这与纵容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20.
天下事不了了之 记者:有媒体称您为“佛商”,或者说是“钱眼见佛心”.您赞同吗? 曹德旺:“佛”是指大彻大悟,谁能做到大彻大悟呢?我做不到。如果成了佛,那肯定就不是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