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财富     
一位名叫痖弦的台湾作家说: “科技虽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理性化, 光彩绚目的物质生活,却也造成了精神虚脱和意义危机。”世界性商品经济的大潮,掀起了世俗主义的浪涛。股票、美元、洋车、洋房这些与财富有关的东西,已成为传媒和人们日常生活感兴趣的话题。也就是说在现代所有的具体问题中,再没有比压在我们身上的金钱问题和金钱所代表的财富问题更迫切的需要我们加以解决。而事实是许多时候我们己完全丧失了正确处理它们的智慧和承担它们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2.
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画,是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画家思考人生终极价值和意义的智慧力作。画作虽然仅有几何线条和单一颜色,却如道家八卦图一般再现了宇宙自然幻化的规律。画里沉淀着画家宗教般的情怀、极致的理性和深邃的浪漫,看似毫无内容,所有内容却尽在画中。作品既满足了画家对纯粹的渴望,也蕴藏了宇宙自然法则。抽象纯粹而博大精深,是蒙德里安画作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宋尹学派     
宋钘、尹文学派,是战国时代的一个重要学派。宋钘所著书早已亡失;现存“尹文子”久称“伪害”。因此,这个学派,长期以来被埋没了,在中国思想史上得不到它应有的地位。郭老和刘节先生发现了管子书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四篇,是宋钘和尹文的著作;又经郭老和闻一多先生等对这四篇文字作了精审的校勘(在“管子集校”),这四篇原来错乱极多、令人难以卒读的文字,大致可读了。这样,我们研究宋尹学派的思想,就有了一个可靠的基  相似文献   

4.
论实践结构     
近年来,由于开展实践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较之过去深入得多了。不少同志对实践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要素说:主体、工具、客体,或目的、手段、结果;四要素说:人、手段、对象、结果;五要素说:目的、手段、对象、过程、结果。我的观点和上述观点都有所不同。下面谈谈我对实践结构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职业道德     
《红旗》杂志1983年第四期发表了罗国杰的《论职业道德》一文。文章说,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由于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结成某些特殊关系,形成特殊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性道德     
道德哲学与性从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医学诸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图从经验方面阐明人类的性行为。心理学洞察了影响人们性活动的动机,以及性选择的起因;社会学考察了人类的性行为与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人类学积累了大量的原始人风俗习惯的资料,并且说明了生养或抚育他或她的社会环境,怎样塑造了个人的性生活;医学则探索了人的性反应和性生活不当的心理学基础。相比之下,哲学在这方面所做  相似文献   

7.
论姜太公     
论姜太公刘蔚华,苗润田姜太公是我国商周之际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同时,他又是齐国的开国始祖,其政治谋略和军事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西周开国元勋,姜齐立国始祖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东海...  相似文献   

8.
学者论     
只要有社会,就有社会分工;农民务农,工人做工,商人经商,法官断案……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职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那么,学者的职责是什么?学者在这个社会扮演什么角色呢?对此,各种文化、各色人等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而伊斯兰文化的回答是最独特和最意味深长的。 一、学者的职责和使命 学者,顾名思义,就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是学问比较渊博的人。有了渊博的学问以后,该干什么呢?学问的价值何在?有人说,学问就是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有了学问,就可以讨好权贵,为其歌功颂德,博得赏识和赏赐,从此可以平步青云,仕途一路顺风;接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  相似文献   

9.
论自然原理     
本文从分析自然事物的潜能与现实、生成与毁灭入手,循序渐进地剖析了它们的三个自然原理(即质料、形式、缺乏)和四个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成效因或者动力因、目的因),区分了原理、原因与元素;并且在辨析四个原因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谈论同类原因的五种不同方式;最后,根据同(单)义、异(多)义、类比三种谓述方式,阐明了自然原理之间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全文简洁地表达了阿奎那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纲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集中地论述了朱熹在理气论上的创造和贡献,这就是他是正式提出和全面系统讨论与解决理气关系问题的第一人;他比前人更清楚、更明白地论证了理与气的区别;他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发挥了前人的"理在气先"和"理一分殊"的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理"的涵义和"理"的多层次性,着力地考察了"理"的"分殊"的一面,把"理一"看成是能动的、生生不已的、和谐的有机整体,并触及到一般和个别、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他提出的"阴阳者造化之本"的气本论思想,充满了辩证法气息.  相似文献   

11.
论臧文仲     
<正> 臧文仲即臧孙辰,姓臧孙,名辰。“文仲”是其谥号。他是鲁图的著名大夫,历仕于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世。他不仅在当时鲁国的社会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臧文仲以后,鲁国为执政的仲遂和季孙行父都曾把他的话引为名言(见  相似文献   

12.
论伦理学的问题论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伦理学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伦理学研究重心的一次重大转向。在这一转向经过了 30年后的今天 ,我们似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 ;特别是在人们至今对这一转向的理解颇为不一并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偏颇时 ,这种反思显得尤为必要。一、伦理学演进的三个阶段和两次转向伦理学研究的整个历程从其侧重点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德性论阶段、规范论阶段和问题论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是通过从德性论向规范论、从规范论向问题论这样两次研究重心的转移实现的。最初 ,思想家们把注意目光主要放在人的德性上。这一阶段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一直持续到…  相似文献   

13.
论生产力     
不久以前,赵纪彬和周新成二同志分别在第5期“中州评论”和第10期“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关于生产力这一范畴的新见解,人民日报于11月15日在第7版上简要地介绍了他们的论点。我国大跃进的革命实践向很多科学部门擂起了战鼓,提出了一大堆依据原有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显然,作为各门科学的最高概括的哲学,不可避免地遇到这种挑战,它面临着很多新颖的问题,需要作出新的、合乎历史实践的解答。关于生产力范畴的理解,就是这种新问题中  相似文献   

14.
陈松林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6,29(3):688-689
从知觉论和特质论出发,本文回顾了信用涵义、结构、测量和效能方面的国外研究成果,认为未来的信用研究需要关注过程论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名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誉具有巨大价值 :它一方面使人遵守道德从而保障社会存在发展 ;另一方面则推动人们奋发有为、取得成就。但是 ,名誉同时又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 :它往往使人陷于邪恶——假仁假义和自我异化。这种负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依靠良心来消解 :如果一个人遭受了不该得的谴责 ,如果他因为追求光荣、自由、创新、自我实现而遭受轻蔑 ,他的良心便应该自豪 ,从而化解这种错误名誉的压力 ;如果他得到了不该得的荣誉 ,如果他因为追求虚荣、屈己从众、追赶时髦而赢得赞誉 ,他的良心便应该惭愧 ,从而追求光荣、自由、创新、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别尔嘉耶夫的痛苦观,提出了辩证应对痛苦的策略,通过改变社会制度和发展科学知识来消除和克服痛苦、由“爱”来克服痛苦、用同情减轻痛苦、与不公正的痛苦进行斗争以及懂得痛苦的辩证法.别尔嘉耶夫辩证的痛苦观思想对于人们构建和谐生活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存在主义     
P.富尔基埃(Paul Faulquie)所著《论存在主义》一书,系统地、通俗地介绍了存在主义哲学。作者认为,同哲学传统彻底的决裂是整个存在主义的标志。在十九世纪以前,古典哲学始终把本质放在首位,而存在主义是一种肯定存在至上的理论。存在是与本质相对而言的,所以作者在本书第一部分里,介绍了本质论哲学,即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的神学本质主义;亚里士多德、托马斯和科学主义的概念本质论;胡塞尔的现象本质论。接着,作者以比较大的篇幅,在第二部分里,陈述了存在主义哲学。作者认为,“有多少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存在主义。”尽管这样,存在主义各派仍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一般把“存在”理解为人的个人存在,只有人才具有存在,物并不具有存在,而人的存在只是一种可能性,能不能把存在变成现实,取决于人自己。存在主义者认为真正存在的只有这样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自己,他自己创造自己,他是自己的创造。作者大体把存在主义分为两大类:以萨特尔等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和克尔凯郭尔、G.马塞尔、雅斯贝尔斯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也谈到了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的存在哲学。作者还认为,在整个存在主义运动中,有一些哲学家,他们巧妙地把本质与存在这样两个对立的命题综合在一起,在第三部分里,提到了拉韦尔(Lavelle)和居斯多夫(Gusdorf),他们一方面承认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但当他们与本质论取得一致时,又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人的本质,作者把这一派哲学家称为本质论存在主义。作者在最后的结论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轰动一时的存在主义当今已不时髦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主义极大地改变了哲学气氛,存在主义已为人们所接受,现在西方的知识分子已或多或少地成为存在主义者了。下面是本书的引言和第二部分(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章——存在主义总述——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论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就发展中国式安乐死提出了18条纲领性意见。指出安乐死是一种社会文明,需要进行学科的、理论的、法制的、伦理的建设,超越传统上升到新的时代高度。就安乐死的定义、本质、目的、性质、权利、分型、对象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国外的独立见解。对于安乐死的立法、法制管理的体制和程序,以及医学伦理、生命伦理要服从社会伦理,树立新的安乐死伦理观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先秦情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永玉 《心理学报》2001,34(1):82-87
情欲是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重要范畴,而先秦情欲论又是这一范畴研究的发端,对后世影响很大。该文从情、欲、情与欲之关系、情欲态度四个方面,探讨了先秦诸子主要是儒、道、墨、法四家的情欲理论,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和现代人的生活实际进行了初步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论名节     
名节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观念与精神。传统名节意识鼓励人们要重名节,称名于世;要以德、功、言"立实名";以正道恒毅守护名节。传统名节意识的成因是:其一,儒家伦理文化重视并培育了名节意识;其二,传统社会之"名教",使名节意识渗透到民众的人伦日用中;其三,传统"熟人社会"是名节意识的现实土壤。传统名节意识的历史价值在于:其一,鼓舞了中华民族求不朽、重节操的民族精神;其二,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重德治、尚"无讼"的社会风气;其三,塑造了士人百姓重自律、尚荣辱的"集体良知"。传统名节意识仍有其现代价值:其一,名节意识作为集体良知,依然会继续支配着中国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其二,名节意识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澄清;其三,现代法治社会仍需要名节意识以培植公民的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