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序是量的存在方式时新(山西省社科联030001)一、重新认识量范畴哲学词典通常把量定义为“事物存在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序,是一种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有的教科书声称,量是表示事物的等级、程序、规模、范围等的规定性,如物体的大小、多少、轻重,颜色的深...  相似文献   

2.
质、量、度是哲学的三个重要范畴,关节点或曰临界点是与这些范畴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对质、量、度范畴和关节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问题却长  相似文献   

3.
洛克的“反省”和斯宾诺莎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省”和“反思”是人类认识史上具有界碑性质的范畴,也是长期以来为人们误解、疑忌较深的范畴。回观产生它们的那个时代,还归它们本来的历史地位,这无论对于哲学史的科学考察,还是对于重伦理轻论理、重经验体认轻逻辑思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矫治,似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索引表达式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常常运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们具有同语言行为发生时的语境状况直接相关的特殊语法特征。如指示代词“这个”、“那个”,人称代词“你”、“我”、“他”,时态词,时间和地点副词等等。对于这样的表达式,如果我们不知道它们被使用的语境情况,就不知道它们的确切意义,例如,某人门上贴有字条“将在1小时内回来。”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也就不知道笔者究竟何时回来。又如语句“我是中国人。”我们不知道谁是说话人就无法断定它的真值。正因为对索引表达式的分析研究同表达式的运用密切相关,索引表达式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索引表达式有不同类型的范畴。例如人称索引就因人物在言语活动中的角色不同而有区别。第一  相似文献   

5.
“雪白”这类形容词是含有比喻意义的偏正式合成词。例如: 笔直蛋圆火热雪亮火红枣红蜡黄油亮对这类形容词,本文力图从意义、结构、语法特点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意义上如果把这类词的第一个语素称作A,第二个语素称作B的话,其词义可以概括为“象(如)A—样(那样)B”的格式。例如“火红”可理解为“象火那样红”;“雪白”可理解为“象雪一样白”。二、结构上这样形容词与“大型”“通红”“初级”等形容词虽然都是偏正式合成词,但二者的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6.
2~4岁儿童对"大""小"空间形容词词义掌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小林 《心理科学》2005,28(4):981-984
本研究以2~4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实验条件下,通过精心设计的四项实验,得出结论:2岁儿童还未了解大小词义;2.5岁儿童能判别当前两同类物体的大小;3岁儿童能对两同类物体的大小相对性比较;4岁儿童能掌握不同类物体间大小的搭配;4岁儿童9成能掌握人与物间相对大小的匹配,但仅一半儿童掌握三个同类物体同时比较时大小相对关系,即4岁儿童还未对“大”“小”词义完全掌握。实验表明儿童掌握“大”“小”空间形容词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绝对禁止到相对灵活,由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外界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实践”和“物质”是两个不同层次和系列的范畴,不应把它们等同或并列起来。就“物质”来说,它是一个本体论范畴,指的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我们把千差万别的世界万物加以高度抽象和概括,抓住了它们的“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本质,统称之为“物质”。这里的“物质”范畴的外延,是包括人的实践活动所能干预的地球上的各种客观物体,也包括宇宙中其它的各种物质形态。在人类实践所及的属人世界里,物质客体都打上了实践的印记。它们是自然的产物,又是实践的产物;既包含客观因素,又包含人类主观的因素。然而就其物质客体来说,它们的最高本质也是客观实在。就“实践”来说,从认识论角度上看,  相似文献   

8.
哲学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以类似“活力”范畴为基础的哲学派别,它们或者将自然界赋予精神、意识和心理活动,或者将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视为受精灵支配的结果,或者将身、心分开,主张心的活动有与之相应的物质运动等等。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勒肖与十八世纪法国的罗比耐等人,从哲学意义上说明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具有生命与  相似文献   

9.
朱子学精深博大,古人和今人对之研究者甚多。全面分析朱子学者有之;探求朱子学逻辑结构者有之;研究朱子学分化演变者有之。笔者在这篇文章里,着重分析朱子学“理”范畴及中日朱子学“理”范畴的异同。“理”是朱子学的核心范畴。剖析朱熹“理”范畴的建构,可以看到它具有三重意义:一是  相似文献   

10.
陈建民同志在其所著《汉语口语》一书中有如下一段论述: 北京口语里有个“着呢”,主要放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后面,表示程度,含有夸张的意思。如“路远着呢”,“爷爷伤心着呢”,“北海公园好玩着呢”。《元曲选》、《老乞大谚解》都  相似文献   

11.
趋向补语及其引申意义——说补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补语中有表趋向的一类,补充说明动作、行为行进的方向。按说,只有动作、行为才有趋向可言.不过,因为汉语不少形容词兼有动词的性质,因而形容词也可以加趋向补语,表示状态的变化。如: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黄昏,公园里渐渐安静下来了。这种趋向补语范围不大,无非是“软下来”“冷起来”“暗下来”之类,且都属于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现在,我们说说大量存在的处于动词之后的趋向补语。趋向补语都是由趋向动词充任  相似文献   

12.
这里讨论的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时间、范围、程度副词,并且只限于表示“全部”意义的范围副词,表示“终了”意义的时间副词,表示“极端”意义的程度副词.所以把这些副词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它们都表示“极点”的意义,是这三类副词的“极限”。我们讨论的范围副词计十九个,它们是:“尽、毕、了、悉、具、全、都、备、咸、大、俱、总、并、並、併、皆、通、举、一”.程度副词十七个,为:“至、  相似文献   

13.
“有”除了表示确有、具有(“我有一张童年的照片”)和存在(“门前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以外,还有一种表示估量的用法,我们把这种由“有”做述语表示对主语进行估量的句子称为表示估量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在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方面均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一、这种“有”字句谓语部分的基本结构是“有+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宾语部分是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因为估量必须有结果,不能只是孤伶伶的一个词。值得注意的是:用在“有”字句中的形容词只能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而不能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态”是表现事物和人的某种本质属性的范畴,它在中国古代文艺评论与美学理论中经常使用,却很少有人给予关注,更没有上升到美学范畴的角度给予重视和专门研究。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尝试对“态”这个范畴的哲学意义和它在中国美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一、牢笼宇宙之态——“态”的本体性意义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说:“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须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所谓“牢笼宇宙之态”,是要求文学作品能够通过有限的言辞表现无限的宇宙万物之“态”;或者说宇宙万物都是以某种“态”存在并被人们所感知、认识,同时也…  相似文献   

15.
量是否具有层次性呢?在现行的哲学理论中,量是作为与质相对立的范畴来认识和定义的,它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例如,新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是这样定义的:“量是质的等级、规模、范围和结构的表现,是事物可以由数和形来表示的规定性。”可是在现代数学研究对象的概括中,却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本文尝试从理论和数学实践方面,论述量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证"与人体"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证的研究中 ,像“机体反应状态”、“机体宏观状态”、“整体功能态”、“异常机能状态”、“综合性的功能态”、“应变态势”等等一些类似的语词常被用来说明证的内涵。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称谓之间虽然有些细微差异 ,但大都认为证是人体的一种异常状态。甚至有人干脆说中医学就是状态医学[1] 。那么什么是状态 ?证为什么能够称作状态 ?把证看成状态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这些问题目前尚缺乏一个通盘的论证。1 状态是什么状态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具有相当老的资格 ,在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表”中它就占了一席 ,他指出 :“状态则是一种很…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实践”,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这个范畴的内涵和规定性。因为,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组成的。哲学既然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当然就应有它特有的概念、范畴。即便是从别的学科中借用来的或共用的概念、范畴,都应有它们特定的内涵和规定性。否则就不是独立的学科了。但是,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著作,以往对这一点是不够重视的。这可能与多年来的闭关自守有关。因为,在国内的同行们之  相似文献   

18.
“华人工作相关人格量表”的编制、意义与效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介绍了“华人工作相关人格量表”及其意义、结构、效度的一系列研究。CPW选取与人工作相关人格特点有关的题目,在传统人格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了取向(CSO)和管理才能(OMR)这两个针对工作民表境的人格维度。信度分析表明了15个量表都具可接受内部一致性信度,15个CPW量表分数与一个形容词检测表的相关分析结果支持了CPW的内容效度,CPW的相关矩阵和因素结构初步确证了CPW的结构效度,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9.
藏传量论(因明)的一大特点是用“摄类”范畴来表达整个因明学的体系。本文从创立“摄类”的恰巴曲森开始,综合了萨班·贡噶坚赞、宗喀巴等对“摄类”的发展和阐述,并认为近代由普觉·强巴所著的《因明学启蒙》是其集大成者。以此为主体,分别分析了藏传量论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贡献。认为“摄类”范畴系列是藏族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座宝库,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阐发。  相似文献   

20.
“语义学”一词此处是在一个较窄的意义上使用的。我们所理解的语义学是关于这样一些概念的全部思考,粗略地讲,这些概念表达一个语言的表达式和这些表达式所指称的对象与事态之间的某种关系。作为典型的语义概念我们可以举“指称”、“满足”和“定义”的概念为例,它们出现于下述陈述之中,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