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总结对《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研究的历史经验,针对国内外对“两论”研究中的问题和错误倾向,开始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两论”进行探讨和研究。由金羽、石仲泉、杨耕同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的《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新探》一书,就是我国近年来系统研究“两论”所取得的一项可喜的成果。该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1992年第3期《管子学刊》发表了胡家聪先生的《〈管子〉中“王、霸”说的战国特征——兼论〈管子〉并非管仲遗著》。笔者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对此文提出批评意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学术问题不能由学术之外的任何因素解决胡家聪在《管子学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以批判姿态出现的、专门批判关锋、林聿时的文章,题为《〈经言〉作于战国考辨——驳〈管仲遗著考〉》(按:1 959年关锋、林聿时于《中国哲学史论文集》初集发表《管仲遗著考》,后收入他们的专集《春秋哲学史论集》;这  相似文献   

3.
《管子·内业》精气说的再探讨乐爱国先后有《论〈管子〉“精”、“虚”概念的科学与哲学意义》(载《管子学刊》1996年第4期)和《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载《管子学刊》1997年第3期,以下简称《问题》)与笔者讨论精气问题,笔者今作《再探...  相似文献   

4.
论“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潘显一在1843年底1844年1月间,年轻的马克思写出了著名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论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许多基本观点,比如:“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  相似文献   

5.
解析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的幽灵》是德里达据 1993年加利福尼亚一次国际讨论会上的两次发言整理而成, 其内容庞杂, 涉及的问题也较多, 但整体观之, 其核心内容十分明确: 它在论述马克思的精神。表面上看, 他所理解的马克思精神多种多样, 但事实上他正想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马克思精神去表达他对马克思精神的一种完整理解。那么, 德里达所理解的马克思精神究竟是什么呢?首先, 马克思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针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德里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 时代仍然呼唤着马克思的精神。他说: “不能没有…  相似文献   

6.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论证结构由主张与理由组成,"对理由的确认"及"如何从理由到主张"为论证结构的规则,这是本文关于广义逻辑的观念。由此出发,庄子提出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种论证类型亦属此学科的内容,其中"寓言"论式与譬喻论证、"重言"论式与引用论证、"卮言"论式与事实论证有相通之处。此三种论式凸显出先秦逻辑的"正名"与"用名"功能,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所讨论的词项理论。《庄子》中的多篇内容都应用这些论式来论证其思想。  相似文献   

7.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朱哲“无用之用”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历代注释家和研究者都有所涉及,如《全唐文》第803卷载李《广〈废庄论〉》对老、庄“无用之用”论作了三个方面的划分,今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也对有关“无用之用”的思想资料作了较为详...  相似文献   

8.
对德里达的“解构”, 当前有一种很强烈的偏见: 认为解构就是摧毁, 就是破坏, 是“十足的虚无主义”。鉴此, 有必要对德里达的“解构”做一番梳理。本文的论点是: 德里达的“解构”有着双重面孔, 即否定的一面和肯定的一面, 而且否定肯定都是针对同一解构运动而言的。一、解构的来源德里达的“解构 (Déconstruction)”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法语里本身有这个词, 只不过很少人使用。下面引证的是德里达抄录的《里特尔》词典中的条目:解构: 解构活动。 [语法] 打乱句子结构。解构: 谈论结构的常见方式, 勒玛尔著, 《语言学习法》, 第 17…  相似文献   

9.
陈坚 《周易研究》2002,(2):56-62
晚明高僧智旭所撰的《周易禅解》是易学史上首部系统地以佛解易的佳作。本文探讨了其中解《大过卦》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智旭通过对《大过卦》的佛学解读,依傍《大过卦》中的易学原理阐明了佛教修行中“定”与“慧”的互利关系,指出只有“定慧兼济”、“定慧双修”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并告诫要防范因“定”或“慧”太过而造成的“增上慢”或“枯木禅”现象。最后笔者指明了智旭以佛解易对现代易学解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孔子首先用蔑视的态度表达对死亡的超越,这其中包含着一种强烈的主体精神;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杀身成仁”和“慎终追远”的思想,前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它用“崇高的死”来实现对死亡的超越,赋予生命一种永恒的价值;后者则更易于消解普通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使他们在血脉延续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对国人心灵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张小星 《世界哲学》2012,(1):33-47,161
在《存在与书写》①一文中,德里达针对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②第82节注释中对哲学史流俗时间观的梳理,对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的文本进行了重新的阅读。本文将把德里达的批评重构为三组,并依次指明其中的弊病。  相似文献   

12.
梵本《唯识三十颂》汉译问题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白慧 《法音》2006,(2):15-17
近日重温了《唯识三十颂》的梵语原文和玄奘法师的汉语译文,同时也认真选读了《成唯识论》,做了一些研究,自觉有几点新知和收获。特别是对玄奘法师的《唯识三十颂》译文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加深了理解和确认,这在不小程度上使我自己能够澄清和解决有关玄奘法师《唯识三十颂》译文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一、梵语“vij`apti”一词的解释记得不久前有学者对《唯识三十颂》梵本原文中“vij`apti”一词出现在梵本《唯识三十颂》的第2、3、17、25、26、27六个颂里,其中除第2、3两个颂外,其余四个颂的vij`apti(识)是与mqtra(唯)组成一个复合名词“vij…  相似文献   

13.
李锐 《周易研究》2007,1(3):28-33
本文从陈鼓应先生论证“《易传》道家说”的重点文章《〈彖传〉与老庄》、《〈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出发,不仅指出其论据方面的不足,而且指出其论证方法是使用“丐辞”、“默证”。因此,《彖传》不能成立。甚至陈先生所用的“道家”这一名目,也不适当。从而说明“《易传》道家说”不能成立,其“道家主干说”也因此缺少重要文献材料,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14.
《指物论》是层次分明的说理性论文而非对辩体文字,“指”在《指物论》中的基本含义是作为“指谓”产物的“指称”。“指固自为非指”(“指非指”)是《指物论》的理论归宿,这一理论归宿的主体论证环节是两次假设前提的推证,即分别假设“天下无指”和“天下无物”以推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具体又包含八个推论,最终得出了“指固自为非指”(“指非指”)这一在“离”物的层面上谈论“指”的抽象普遍性结论。“指非指”的命题是对《白马论》“白马非马”的引申和提炼,其中两个“指”的含义并不相同,“指非指”强调的是语言表达中物类指称和性状指称结合的“指”(“指与物”)不同于单纯的物类指称。公孙龙严格区分指称之间的差异性,乃出于“正名实”的需要,与《庄子·齐物论》对“指”的批判和解构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5.
刘大钧教授著,四川巴蜀书社1999年12月出版发行,全书30万字,421页。该书曾于1986年初由齐鲁书社初版,旋于1988年元月再版,是年6月又予加印,是建国后第一部正面肯定象数易学并对其进行简要系统诠释的著作,对于人们了解易学的本来面目,恢复象数易学的学术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书中,作者以《〈周易〉泛说》和《关于〈周易大传〉》为题,对“周易”一词的内涵,《周易》一书的性质、结构,《易大传》的称谓、著作年代、学术思想归属以及六十四卦排列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探析。在《关于<易>象》一节…  相似文献   

16.
王强、辛国芳在《“模型的构建”不是“科学的目的”》(见《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6期 )中对笔者提出的“模型论”与“原型论”是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的观点表示反对 ,其表层原因是王强等先生对笔者“模型”与“原型”说的曲解 ,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彼此观点的迥然对立。他在《中国医药学报》上与笔者已有几次交锋 ,论争的焦点就在于以什么样的评判标准来评判中医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医究竟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王强以“科学”(实际上是现代自然科学 )的标准评判中医学 ,认为中医学有“科学成分” ,也有“不科学成分” ,因而主张“剥离” ,主张…  相似文献   

17.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 (见《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尹文”) ,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6期 ,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 ,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 ,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 ,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了”《老子》一书的“主题”。现扼其要 ,简答如下 :1 .老子虽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但终于“自隐”而做了隐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 :“老子 ,隐君子也” ,又谓“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相似文献   

18.
“独”观念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子》《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独”观念,尤其是在境界论方面,“独”可谓是老庄生命、精神境界的另一种概括,这主要体现在老子的“我独”,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见独”等内容上,老庄的“独”之境界论始终蕴含着人“法”道的思想理路.境界论又与践行密切相关,老子的“隐”是对精神境界较为彻底的践行,庄子则更为复杂,他面向的是世俗生活,在从至高精神境界向世俗生活践行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谴是非”,在另一方面又“谴是非”.  相似文献   

19.
直视不可能性:克尔凯郭尔、德里达以及宗教的再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作品《恐惧与战栗》当中描述过“信仰”的“双重运动”,《再现》当中描述过对“再现”的“超越”,它们与德里达所说的“对于不可能的事情的经验”之间有着惊人的对应。因此在主线上,德里达提出的对于不可能的事情的激情与上述两部假名作品当中所提出的“宗教”范畴彼此呼应。一种“不可能性的公理”构成了德里达所说的“没有宗教的宗教”,而不是简单的宗教;构成了某种“宗教的再现”。于是,德里达和克尔凯郭尔的假名作者们拉近了宗教和解构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一年前我写了《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载《管子学刊》1997年第3期),其中涉及了乐爱国同志在《〈管子〉的精气说辨证》一文(载同刊1996年第1期)中提出的精气与形体的关系问题。我认为,此问题的确比较复杂,因为它“涉及了理解《内业》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