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现代心理治疗从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心理咨询技术种类繁多。在这些心理治疗技术中,东西方的心理治疗有着一些相似性和差异性。一、东西方心理治疗发展的相似性在西方,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首创,并发展了他独特的治疗方法,称作精神分析,成为许多现代疗法的开山鼻祖。现今以西方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几大心理学派,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都有自己的心理治疗方法。虽然这些理论及治  相似文献   

2.
心理治疗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治疗多种身心疾病的心理学方法。在国外,它已作为一门学科获得蓬勃发展。在我国近几年来, 医学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实验,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医疗实践证明,心理治疗对于百分之五  相似文献   

3.
心理治疗适宜性关注的是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心理治疗,以及适合接受何种心理治疗方法的问题。对患者治疗适宜性的评估一是为患者选择药物或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预测患者接受某种心理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治疗师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计划,最终增进治疗效果;三是有利于促进心理治疗中单个流派"包治百病"到各个流派"专病专治"的规范化转变。本文对心理动力学流派治疗适宜性的研究概况、主要结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为中国心理治疗与咨询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柳菁 《心理科学》2008,31(3):762-764
本文综述了近年西方将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VR技术以治疗恐怖症,PTSD等闻名于世之后,近年来不断拓广应用领域,用于自闭症,弱智,脑损伤康复等的治疗;与此同时,VR技术正成为各心理治疗取向的辅助工具,并有效应用于心理咨询师培训.本文探讨了VR技术辅助各心理治疗流派的内在机制,以及VR技术应用于心理治疗的优势、局限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徐锡荣  张燮 《心理科学》1998,21(3):272-272,274
d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蓬勃发展,使心理学工作者面临从书斋走向社会的挑战。由于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来源于西方,跟我们东方文化、观念、国情有所不适.应用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问题。台湾和东南亚曾提出“心理治疗亚洲化”的努力方向,做了有益探索。我们认为理论和方法本身并不错,问题在于应用时必须有一套针对亚洲人特点的策略。所以.我们在厦门、上海、乌鲁木齐、邯郸等地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取得一定成功。现在以“策略疗法”这一术语及其相应一套治疗模式,来表述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同行共同研讨。1策略疗法解决什么问题临床上运用较…  相似文献   

6.
“范式”(Paradigm)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一个科学哲学的概念 ,它是特指某一科学家共同体所一致拥有的哲学信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心理治疗领域 ,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范式 ,著名的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治疗等四大范式。如果不是作严格的界定 ,迄今为止 ,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治疗范式 ,远远超过数百种。心理治疗范式多元的局面 ,是由心理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从科学发展史看 ,成熟的学科在同一时期典型的只有一种范式 ,像心理学这样范式多元的局面并不多见 ,原因既在于心理学本身发展的不成熟 ,学科形态…  相似文献   

7.
心理隐喻的变迁与心理治疗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治疗模式的转换始终伴随着心理隐喻的变迁,每一种心理治疗模式都蕴涵着一个独特的心理隐喻,支撑着研究领域的共同理解。揭示这些治疗模式内蕴的心理隐喻,梳理心理隐喻的变迁轨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治疗模式的转换规律,展望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考察了心理治疗史的百年发展,从千差万别的治疗流派中发现了两种较为典型的治疗模式,即以古典精神分析为代表的医学模式和以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为代表的人模式,从总体上看,在心理治疗的三大主要的理论体系中,人模式的出现晚于医学模式从第一理论体系的内部的发展进程上看,同样表现出由医学模式向人模式的演进。因此,从不同理论体系发展的殊途同归这一总体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心理治疗领域,由医学模式向人模式嬗  相似文献   

9.
心理治疗模式的转换始终伴随着心理隐喻的变迁,每一种心理治疗模式都蕴涵着一个独特的心理隐喻,支撑着研究领域的共同理解.揭示这些治疗模式内蕴的心理隐喻,梳理心理隐喻的变迁轨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治疗模式的转换规律,展望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杜胜祥 《社会心理科学》2010,(1):122-124,128
强迫症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心理治疗研究的焦点。本文尝试将现代心理治疗与传统道家思想相结合,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整合出一套对强迫症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操作性顺其自然法。  相似文献   

11.
1948年全苏神經病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分組会議中,曾对心理治疗的問題进行广泛的討論,而在会議后的几年来,苏联精神病学家在心理治疗的理論和实践方面获得了許多新的資料。苏联心理治疗家在掌握巴甫洛夫生理学說及其在治疗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心理治疗机制的生理学研究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都有显著的发展。苏联的心理治疗专家过去和現在都依据卓越的  相似文献   

12.
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它起源于三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由于它被不同理论倾向的临床心理学家们广泛采用,随着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成立,其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沙盘游戏的历史与理论"一文中,作者拟对其历史与发展,理论与原则等基本的问题做系统的介绍与阐释。  相似文献   

13.
具身心理治疗是以身体心理治疗、舞动治疗为代表的,理论上契合具身认知观点、实践中注重身体作用的一种当代心理治疗取向。它将“身体”与“躯体”区分开来,赋予身体解剖学的、感觉运动的、认知的与嵌入环境等不同层面的意义。当前,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身体有助于改善治疗关系,促进来访者认知、情绪的改变,并发展出一系列注重身体内外感知、姿势或运动的非言语治疗技术。具身心理治疗重构了身体在治疗过程中的概念与角色,发展了新的技术,是传统心理治疗的有益补充; 但也存在实证证据不足、理论框架尚未完全整合、容易过分强调身体作用等问题。今后需自觉整合其他治疗流派、开发独特的核心技术,推进循证的具身心理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倩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66-773
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是辨识心理治疗的活性成分和改变机制,是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重要领域。心理治疗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体现在研究内容的扩展,研究方法的改进及研究结果的新发现等方面。对未来研究的几点建议:活性成分的层次性观点,改变机制的双线研究及与治疗过程模型的结合,借鉴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改善RCTs时间设计,关注质化研究,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合作,以及开展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家庭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治疗理念正引起心理治疗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兴趣和关注。它着眼于家庭和家庭内部关系,把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引入了心理治疗领域。在介绍家庭心理治疗基本问题和国内外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其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可能性,旨在为我国家庭心理治疗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自身的特质,而非理论技巧。因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中,会非常直接、深刻和迅速地影响当事人的生活。通过对我国心理咨询师健康发展之要素的探讨,提出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应逐步走向正规专业教育和训练途径;同时关注心理咨询师自己的个人成长,健全督导制度是预防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耗竭,也是我国心理咨询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第一届全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于1991年10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26个省市(除广西、宁夏、西藏)的代表,共约150人参加了本届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36篇。会议资料汇编中收录摘要184篇。131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参会论文可分为:心理治疗基础研究;神经症及情绪障碍的心理治疗;心身疾病与生物反馈治疗;学校、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精神病人的康复心理治疗;性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大会期间组织了  相似文献   

18.
家庭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治疗理念正引起心理治疗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兴趣和关注.它着眼于家庭和家庭内部关系,把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引入了心理治疗领域.在介绍家庭心理治疗基本问题和国内外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其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可能性,旨在为我国家庭心理治疗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面对频发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尤其是精神类疾病,学生和家长通常会存在“病耻感”,不愿主动配合治疗,对心理诊疗、心理辅导不理解,产生抵触与反感情绪,使得心理工作较为被动。部分被医生确诊需要治疗的家庭,对于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由伯恩(Eric Berne)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是可观察的精神动力学人格与治疗理论。它是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完形心理治疗、萨提亚模式等同时代的理论模型,曾因为《人间游戏》一书而呈现给全世界的大众。这股风潮延续了十多年,倒逼很多专业人士学习和接受,是二十世纪心理治疗领域的奇异之花。1970年伯恩去世后,TA理论由伯恩发起的"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