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考察中文聋生读者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促进词汇加工的过程特点。实验采用3(组别:高阅读技能聋生组vs.高阅读技能聋生的能力匹配健听组vs.低阅读技能聋生组)×2(句子背景对目标词的预测程度:高预测vs.低预测)混合设计。结果发现:(1)目标词的左侧词汇上,能力匹配健听组在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两个指标上可见语境预测性效应,两个聋生组在任何指标上均没有语境预测性效应;(2)目标词上,能力匹配健听组在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三项指标上均可见显著的语境预测性效应,高阅读技能聋生组仅在总注视上可见语境预测性效应,低阅读技能聋生的任何眼动指标均没有语境预测性效应。由此可见,聋生在利用语境预测性促进词汇加工方面与健听读者有所差异;相对于低阅读技能聋生,高阅读技能聋生读者识别词汇时能更多地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  相似文献   

2.
换位棋问题规则的表征与解题正确率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晖  傅小兰 《心理科学》1997,20(6):536-540
本研究通过对被试求解换位棋过程的记录与分析,重点研究了问题表征在换位棋求解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正确表征问题规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对问题规则信息的误解和遗漏,是影响解题正确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对非隐含问题规则的错误表征也占全部错误表征的很大比率。(2)“关键结构”的发现是解决换位棋的必要条件,对问题规则的错误表征影响“关键结构”的发现.(3)前置问题的解决经验对目标问题的正确表征无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英和  仲宁宁  赵宏  张小龙 《心理科学》2005,28(6):1314-1317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不规则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这些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上看,学优生的成绩要好于学差生,口头报告分析显示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而学差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在三年级时,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的解题正确率有所提高,但到四年级时,正确率却有所下降;(3)在解决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中,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进一步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实验1探讨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学习阶段采用句子理解任务,测验阶段进行图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匹配和不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探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结果同实验1,说明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也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3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都采用句子理解任务,结果发现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快于未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高于未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说明前两个实验中没有出现学习效应是因为两个阶段任务类型差异较大造成的.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策略影响后,言语理解中没有产生知觉符号表征,先前句图匹配范式下的知觉符号表征很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其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效率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的课题。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29名小学高年级聋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颜色交替词标记形式对小学高年级聋生篇章阅读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无论是眼动指标的整体分析还是局部分析,均支持颜色交替词标记文本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语篇阅读效率。本研究结果对于训练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阅读效率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其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效率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的课题。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29名小学高年级聋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颜色交替词标记形式对小学高年级聋生篇章阅读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无论是眼动指标的整体分析还是局部分析,均支持颜色交替词标记文本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语篇阅读效率。本研究结果对于训练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阅读效率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伪聋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门诊就诊的外伤后主诉单耳听力损伤者41例及正常听力者20例(40耳),对两组患者分剐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患者为伪聋。...  相似文献   

8.
聋生听力状况与读写成绩及认知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野  宋永宁 《心理科学》2008,31(3):711-714
为了研究聋生听力状况与其读写成绩及认知能力的关系,本文以聋校中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聋生的听力损失、补偿情况与其读写成绩及认知能力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聋生认知、读写能力的差异,并不能由其听力损失、听力补偿情况进行简单的回归预测.研究建议:聋校老师在对聋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中重度听力残疾的聋生,要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读写成绩.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俞国良  曾盼盼 《心理学报》2003,35(5):643-648
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考察了30名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和31名一般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视觉-空间表征策略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发现:图式表征能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图像表征则起妨碍作用;空间视觉化能力与解题正确率及图式表征策略有显著正相关,与图像表征策略有显著负相关。MD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以及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低于一般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在解题正确率和图式表征策略这两个变量上,MD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年级发展趋势相同,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但在图像表征策略的使用上,一般儿童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MD儿童却没有下降的趋势。两类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优、差生解决有机合成的问题表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大学本科化学专业优生和差生解决有机合成问题所运用的问题表征的类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大学生解决有机合成的问题表征有三种类型;符号表征、方法表征和机理表征。(2)优生能灵活运用上述三类问题表征,特别是运用机理表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而采用方法表征和符号表征来解题;差生则停留于符号表征和方法表征。很少采用机理表征,而方法表征又往往选择错误,因而不能正确解题。(3)优,差生在问题表征上的差异与其知识总量和知识结构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乐观人格倾向问卷筛选乐观水平低组(96名)和高组(99名)大学生,探讨不同乐观水平大学生在生命救助、奖学金申请、娱乐金钱3种决策任务领域上的框架效应及其在性别、专业的特点。结果发现:(1)不同乐观水平大学生在不同决策任务领域上的框架效应特点不同,乐观水平低组和高组大学生在生命救助问题上表现为偏向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乐观水平高组大学生在娱乐金钱问题上倾向于风险寻求;(2)乐观水平高的男大学生在3种决策任务领域上均倾向于风险寻求,低乐观水平的女大学生在生命救助问题上表现为偏向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3)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实验通过人—机界面,对中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策略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对学习成绩优、差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程序上和解决问题结果的正确与错误上的差异比较后显示:学习成绩优、差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程序上,尤其在问题解决的思考推理方向上没有类似专家和新手之间的显著差异;学习成绩的优、差对解决问题结果的正确与错误上具有直接的影响;问题解决规则的选择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间接影响;对问题解决规则的掌握对问题解决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 664名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有较强的领域特性和对象特性 ;人际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是构成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三大因子 ;在不同因子上存在年级或性别差异 ,且与身体健康、经济状况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级中学生对数学问题表征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平 《应用心理学》2005,11(2):110-115,127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用可在不同数学结构中进行表征的数学开放性问题,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测试,并分析被试问题表征的环节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发现(1)中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征由一维向二维、三维情形逐步发展;(2)问题表征受个体数学知识背景和CPFS结构的影响;(3)问题表征受个体思维水平的影响;(4)问题表征是一个循环深入的过程,其中伴有顿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运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将学生划分为3个不同学习成绩的组别。考察他们在解决矛盾问题时所采用的算子,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高中生能够采用多种可拓算子来解决矛盾问题,学习成绩和可拓算子的使用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某些可拓算子的使用在三组学生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某些可拓算子的使用在两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潜藏式与矛盾式情境两类问题发现任务中,采用出声思维的方法研究问题发现能力高与低两类各10名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内部认知活动。利用问题行为图技术进行个案分析,着重考察大学生在知识状态、思维操作及问题行为图等方面的表现。基于加工性质把知识编码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基于信息来源编码为情境、内部和推断信息;基于思维关联与转换,把思维操作编码为独立、横向、纵向与元认知思维。研究表明:(1)问题发现中,在内部信息、纵向思维以及纵横交错型行为图的使用频次上,潜藏情境高于矛盾情境;在情境信息、横向思维以及横向平行和横向归纳型行为图的使用频次上,矛盾情境高于潜藏情境。(2)高低能力组被试在知识状态、思维操作与问题行为图的使用上差异均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上述方面涉及问题发现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思维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类型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曾盼盼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3,26(2):268-271
本研究考察并比较了四至六年级儿童的视觉-空间表征策略、数学问题解决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表明:五、六年级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各年级无显著差异。将数学问题分成三个难度等级,发现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难度等级1的题目上。另外,六年级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显著高于四年级儿童。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907名中学生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存在显著的领域差异;对不同领域的日常问题,初中生与高中生自我觉知的能力有不同的差异模式,我向思维会导致初中生在某些领域高估其能力水平;性别差异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在多项能力评估中显著存在;大多数自我觉知能力与自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外在形象、做家务事的次数及父母管教严格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田学红  艾薇薇 《心理科学》2005,28(2):371-373
以不同阅读水平的30名小学三年级儿童为被试,以比较型算术应用题为材料,对解决算术应用题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在总得分上,阅读能力优秀组的得分显著高于阅读能力不良组,其它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解决问题的总时间上,阅读理解主效应显著,各组之间差异均显著,阅读能力越好,解题时间越少。2)题目类型主效应显著,一致型题得分显著高于不一致型题。在解题时间上,题目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文娟  程玉洁  邹泓  杨颖 《心理科学》2012,35(3):624-630
为了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现状,并探讨中学生的情绪智力、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与师生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中学生情绪智力量表》、《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技能量表》和《中学生师生关系量表》对217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师生关系的总体状况良好,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一、高一年级的师生关系好于初二、高二年级。在亲密性和支持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冲突性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满意感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情绪智力的不同维度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预测作用各不一样。情绪感知对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运用、理解和管理都能够显著预测师生关系,其中情绪运用对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情绪管理对师生冲突的负向预测作用最强。(3)社会问题解决技能在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师生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