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平餐桌”心理学:马斯洛的和平心理关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邦春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193-1198
马斯洛是对人类命运带有强烈人道主义关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终其一生,一直以促进社会和平、幸福、构建"和平餐桌"心理学为己任。美国社会现实对新价值体系的呼唤、二次战争的影响、对人性的深刻反思、核武器的威力造成"价值中立"科学迷梦的破碎、美国和平运动的发展表现出的和平诉求等均构成了和平餐桌心理学的社会背景。从安全到幸福的需要层次论、从人性恶到人性向善的人性论、从外在教育到内在教育的和平教育论、从存在价值到自我实现的和平人格论等观点成为马斯洛和平餐桌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从二岐到整合的心理学方法论对后来的和平心理学方法论也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心理学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几年心理学方法的研究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心理学方法论一般问题的研究。如潘菽的《论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潘菽、高觉敷的《组织起来,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宝藏》有关心理学方法部  相似文献   

4.
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3  
陈立 《心理科学》1997,20(5):385-389
对心理学现状,要从课题的琐细,及屈从物理方法的独裁解放出来。建议群策群力,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战役性的研究,避免仓卒应付的遭遇战.要理论研究结合实际,从现实中发现漏洞以资利用。克服方法论中的诸多限制,比较机器人学的缺陷,重视意义的地位,采纳释义学的方法,打破“所谓”科学的梏制,以活跃心理学克服科学方法论的专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案。每一种方案都设定了自己特定的研究问题,确定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过程。现象学、解释学、启发式和体验研究方案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几种。这些方案体现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将心理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努力,使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不再流于理论倡导,而是融入到人性研究的具体实践并因此走向完善。在未来,它尚需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看待人的本质,确立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6.
方法论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说,方法论的基本内涵是关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及二者关系的理论预设,而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匹配。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现状看,现有的方法论尚未实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协调,从而构成文化心理学发展的潜在困境。基于对文化心理学的理论诉求和研究现状的把握,本文提出了文化心理学方法论的六个扩展方向:研究对象上从外显到内隐、从元素到整体、从抽象到具体; 研究方法上从现象到机制、从单向到双向、从静态到动态。  相似文献   

7.
科学实在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应该超越数据去假设不可观察的实体的存在,它为现代心理学提供了本体论支持。该文以科学实在主义为基本框架,从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重新思考了它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意识之谜"的破解道路上,科学心理学站在严格的实证主义立场上,力求摆脱对意识模糊、抽象特征的理解传统的束缚而转向对精确化、操作化的追求.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在批判和反思科学主义心理学意识研究的过程中,表现出新的意识本体论、科学观、和方法论,但也披露出主观建构论、相对主义和导致意识心理学"新分裂"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认识上虽然相似,但各有侧重。人本主义心理学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心理学应该关注人的现实存在与价值追求,而积极心理学则侧重在人类的消极——积极纬度上。而在方法论上,两者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文科学心理学立场,而积极心理学则属科学主义心理学阵营;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整体主义研究路线,积极心理学与还原主义路线保持一致;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主观研究范式,积极心理学坚持客观研究范式;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理解、说明、描述、解释、直觉等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法,积极心理学则以实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采取不同的方法论立场研究相似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佛教禅定作为一种佛家认知宇宙实相及自我意识的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为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觉知自我意识的极有效方法。本文从心理学方法论角度出发,结合佛教禅定的内证实践,系统阐述了禅定过程中的研究对象(识蕴)、研究方法(止观)等诸方面的内容和特点。佛教禅定的心理学方法论研究是有别于其他文化形态方法论研究的一种独特证知方法,是对西方心理学方法论研究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Egon Brunswik argued that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are adapted to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He proposed the method of representative design to capture these processes and advocated that psychology be a science of organism-environment relations. Representative design involves randomly sampling stimuli from the environment or creating stimuli in which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are preserved. This departs from systematic design. The authors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representative design, examine its use in judgment and decision-making research, and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design on research findings. They suggest that some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representative design may be overcome with modern technologies. The importance of representative design in psychology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method for 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cogni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复兴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并不是通过理论化的简单转向来克服心理学发展中的困难,或以总体的、一般的抽象术语重新发明元理论,而是力图在提高理论研究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基础上,加强对具体的、中等水平的亚理论问题的整合性学术探讨。进一步寻求心理学理论研究走向繁荣的学科内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The recent emphasis on positive psychology is welcome, and has spurred much relevant research.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unresolved conceptual and research issues, which seem to be increasing rather than decreasing. Th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nceptually more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so that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can be hastened by addressing emerging issues definitively. The present paper outlines a potentially useful conceptual approach.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all for issue-resolving research through which orientations and actions proposed as par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be compared in their contributions to performance and health.  相似文献   

14.
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春兴 《心理科学》2002,25(5):591-596,583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发展取向提出强烈批评。综合各家所论,心理学以往发展的困境乃是由于:(1)自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对人性解释的理论始终纷歧,以致无法形成常规科学条件;(2)科学心理学自始即标榜自然科学而缺独立意识;(3)强调科学方法,忽视人性特质而陷入削足适履困境。因此,今后国内心理学的发展势不能再全盘西化,而应在人性特质与本土文化基础上吸取西方心理学精义,针对国人心理特质研究发展出属於自己的理论与应用心理学。本文最后提出的四会能力教学构想,希望对本土文化取向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发挥一点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况志华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5,37(5):702-709
当代西方心理学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取向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特征,论证了它们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主张反思的意义在于超越,不同取向的整合应基于宽容与对话。  相似文献   

16.
国外环境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它反对传统心理学简单的刺激—反应因果论,提出以整体、生态的观点来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即人创造环境、赋予环境意义,而环境又鼓励、限制和塑造人的活动和经验,并且校正过去心理学研究过于疏忽环境的观点。强调人类主动处理以及塑造环境的能力,而并非只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刺激。本文以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研究特点、理论观点为线索,介绍国外环境心理学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行为遗传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交叉学科, 旨在探明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是否存在影响, 如何产生影响, 以及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问题。该学科与行为遗传学在研究对象、设计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 开展发展行为遗传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测量法和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 未来研究应拓宽和深化候选基因与行为关联性的考察, 并着力探析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人本心理学在20世纪末遭遇了内外两方面的危机。但其形成的社会文化与心理学基础依然存在。主流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还为她提供了复兴机遇。在未来,人本心理学家需要重审自身使命,明晰研究主题,完善研究方法,保持开放态度,强化组织管理,以推动人本心理学走上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9.
Heras-Escribano  Manuel 《Synthese》2019,198(1):337-363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combine enactivism and ecological psychology in a single post-cognitivist research framework if we highlight the common pragmatist assumptions of both approaches. These pragmatist assumptions or starting points are shared by ecological psychology and the enactive approach independently of being historically related to pragmatism, and they are based on the idea of organic coordination, which states that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gnitive abilities of an organism are explained by appealing to the history of interactions of that organism with its environment. It is argued that the idea of behavioral or organic coordination within the enactive approach gives rise to the sensorimotor abilities of the organism, while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coordination at a higher-level between organism and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agent’s exploratory behavior for perceiving affordances. As such, these two different processes of organic coordination can be integrated in a post-cognitivist research framework, which will be based on two levels of analysis: the subpersonal one (the neural dynamics of the sensorimotor contingenc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enactive agency) and the personal one (the dynamics that emerges from the organism-environment interaction in ecological terms). If this proposal is on the right track, this may be a promising first step for offering a systematized and consistent post-cognitivist approach to cognition that retain the full potential of both enactivism and ecologic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20.
许秀芬  陈巍 《心理科学》2015,(6):1519-1524
在自闭症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心灵盲理论是建立在心灵主义假设和普遍性假设基础上的。这两个假设将他人的心理视为封闭的、隐藏在行为后面的,且我们主要使用读心的方式理解他人。互动理论拒绝这两个基本假设,并整合来自发展心理学和现象学的研究证据将人类社会互动的形式划分为三个层次:原初交互主体性、次级交互主体性与叙事能力。在个体发生学层面上三者前后相继,在成熟个体的社会互动层面上,三者互为补益,但基于感觉-运动的直觉式社会互动是理解他人心理的主要方式。自闭症儿童在原初与次级交互主体性上存在障碍。目前,互动理论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具有较大的发展与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