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常儿童数学能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君达  倪斯杰 《心理科学》1998,21(6):511-514
培养与发展超常儿童的智力与能力是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在智力与能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对组成超常儿童数学能力的因素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出了五个主因素.即综合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灵活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对各能力特点作了进一步分析。本文的结果将为超常儿童智能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可资参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是为了鉴别智力超常儿童和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非智力个性心理因素而编制的;也可用来测查、鉴别和诊断常态儿童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情况。适用对象的年龄为12~15岁中国男女少年。问卷由抱负、独立性、好胜心、意志坚持性、求知欲、自我意识等六个分测验组成。这个测验具有我国的特色,信度和效度也很好.  相似文献   

3.
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之间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之间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李淑艳(佳木斯师专)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对非智力因素探讨很受重视,对于超常儿童也不例外.国外有对超常儿童动机类型、独立性、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方面的研究等等.关于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系统的对比研究则很...  相似文献   

4.
学业不良儿童的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业不良儿童的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国内普遍应用学习成绩作为学习困难儿童的评定标准。而本文采用标准化评定量表(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国版)作为学业不良儿童的判断标准,并试图对学业不良儿童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为学业不良儿童的心理防治提供...  相似文献   

5.
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建农  徐凡 《心理学报》1997,30(3):271-277
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争议的问题,超常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更好地解释超常儿童的创造力与智力的本质关系,我们曾提出了“创造性系统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证实模型提出的假设。本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为被试对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考察。结果发现:(1)超常儿童的图形、数字和实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成绩都明显高于常态儿童;(2)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与兴趣、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3)兴趣和动机得分较高的被拭的创造性思维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和动机得分较低的被试;(4)超常儿童中有相当部分处于低兴趣和低动机水平,而常态儿童中却有相当部分处于高兴趣和高动机水平。因此,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支持了系统模型中提出的有关儿童创造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6,19(2):13-22
为适应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需要,1978年我们开始对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了协作调查和追踪研究。 本研究采取对超常和常态儿童进行动态纵向的比较研究。研究中运用多种指标和各种方法,突出以思惟为重点,并兼顾了非智力因素。 五年来研究表明,超常与常态儿童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发展的程度和速度方面,而且表现在发展的过程,形式和特点方面。研究并初步总结和概括了超常儿童多种类型,共同的心理特点,以及成长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有关个体差异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公众所感兴趣的。作者及其研究组今年来一直致力于个体差异的研究,特别是以智力超常儿童为被试,比较他们与常态儿童在认知、社会性和神经活动方面的差异。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回答诸如“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表现等更优秀?”等问题。作者对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在智力、信息加工速度、事件相关电位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差异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通常智商越高,学习越好;学习越好,越没有考试焦虑。但在高智商群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本文通过对智力超常儿童群体、智力一般儿童群体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的测查,发现智力超常儿童群体比智力一般儿童群体有着更高的考试焦虑,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本文进而试图探析这种现象、探讨其原因,以便对智力超常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有更好的认识和指导奥林匹克学校的教学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超常儿童的创造力及其与智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建农  徐凡 《心理科学》1997,20(5):468-468,,477,
1问题提出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超常儿童的创造力(Creativity)与智力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创造力是儿童超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成超常特征的关键成份,是智力的一个维度。另一方面,许多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却表明,智力超常儿童的创造力与其智力之间很少相关或相关很低.对此,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当智力水平达到某一程度后(如IQ>120).创造力与智力可能表现为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或者说创造力是独立于智力的.另一种解释认为,目前的大多数创造力测验和智力…  相似文献   

10.
周林  唐燕  王竹颖 《心理科学》2000,23(5):609-610
1 引言  自 1 985年 ,在北京第八中学办起了超常儿童教学实验班 ,是用来满足超常儿童特点的特殊教学。十几年来 ,已有五个班的小学生在短期完成了初高中全部教学、升学的工作 ,应该说 ,这样的特殊教学对超智儿童的早期开发有积极意义。少儿班学生达到了知识的“超常”是有目共睹的 ,西方一些教育心理专家对这样的特殊教学效果也点头称是。现在的研究是采用多种能力测验考察进入一段教学后高智力学生的智能心态 ,为保持和修改超常儿童中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是查子秀研究员1 986年主编的智能测验。该测验分出…  相似文献   

11.
洪戈力 《心理学报》1988,21(2):76-84
本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期儿童的智力结构进行了发展性探讨。以上海市区六岁、十二岁和十六岁儿童为对象,使用WISC-E测验和CRT测验进行了智力测量。以“一般因素理论”和“g_f-g_c理论”为框架,对其测量结果所进行的因素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是多种探讨智力发展的理论假设之组成部份。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学龄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因素逐渐分化,导致智力发展上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的形成和发展,为智力发展的“分化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项对初中二年级超常与常态儿童学业情感态度的研究,其特点是详细考察学生对于学习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的情绪感受范围和层次。从得到的结果使我们看出,超常(高智力)班学生对学业内容有着比常态班学生更积极的情感态度;而超常班学生情感态度测量与学习成绩较低相关是出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另外,性别差异上女生突出的现象是由于青春期起始阶段。本研究显示,学业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仅基于较高的智力,儿童积极的学业情感是重要的心理因素,应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对智力概念理解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中澳两国的成人和儿童对智力概念内容构成的看法,结果表明,尽管文化社会背景不同,但人们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仍有很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作为一般能力的智力品质及与智力有关的个性特征的评价很接近,这一结果有利于支持智力概念普遍性观点;成年人与儿童的观点比成年人之间的观点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这似乎表明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个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各类被试对有关个性品质评价的高度一致性表明了有关“非智力因素”对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子娟  侯杰泰 《心理科学》1997,20(6):514-518
许多跨文化研究指出.中国学生学业成绩优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更有利于学习。本项研究主要采用层系回归分析,以智力及一般非智力因素预测学业成绩,其中一般非智力因素再细分为学业性及非学业性部分;受试者为中国153名小学生。结果表明: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均能预测学业成绩,但以后者的预测力较大,而非智力因素中,学业性部分较非学业性部分更能准确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5.
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15年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94,27(4):337-346
中国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15年来收获如下:在理论方面:1.超常与常态儿童在不同的认知方面差异的显著性,认知构成的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均有不同。2.超常儿童的个性倾向和特征具有明显特点,但发展不平衡,表现为3种类型;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相关密切。3.超常儿童的成长过程可概括为4种类型。4.超常儿童心理成分不限于高智力、创造力,还包括良好发展的个性倾向和特征。在应用方面:研究结果在鉴别和教育超常儿童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智力与注意力有着密切关系,这引起了许多心理学研究者的注意。有些学者认为注意力是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学者认为注意力是非智力因素,但对儿童的认识活动发生很大影响。但是许多研究仅停留在理沦探讨上,缺乏足够的实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智力与注意力两者关系的研究,寻找之间的具体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有些人认为,智商高就是天才。教育心理学家却认为,这是一个误解,智商高只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自然天赋,天才则是指那些智商社会成功的人。科学测试也说明,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其智力和心理测试结果往往互不协调。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应该就是“高潜力”儿童。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个性因素及其与学业成就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皓  金瑜  叶盛泉 《心理科学》2003,26(3):445-447
研究者基于个性对个体成功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假设中学生的个性对其学业成就具有预测性。采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对145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并对14种人格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得到了自我控制能力因素、精神状态因素、合作与创新精神因素、社会能力因素和智力性因素等5个因子。再利用这5个因子与学生的期末成绩(语、数、外总成绩)进行全纳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非智力的个性因素相比,智力性因素对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初中和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测查,对促使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探讨.使用卡特尔16项个性测验的结果发现,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这六项非智力因素在各年级段各配对组内的差异变化呈现出比较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变化规律,这六项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具有普遍的影响作用.文章还对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不同学年段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父母知觉的儿童人格结构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雨青 《心理学报》1999,32(2):177-189
该研究在家庭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3,6,9,12岁年龄组的人格问卷,并对北京和福州的777名3至12岁儿童人格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四份问卷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四份问卷在四个年龄组儿童的测查结果分析进行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后发现,3至12岁年龄组儿童的主要人格维度为:“智力”,“认真性”,“宜人性”,“外倾性”,“情绪”和“认真性”,“情绪稳定性”在我国儿童人格维度中不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