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6月17日是广西柳州市遭受特大洪灾的一天,水位高达89点25米,最大洪峰流量每秒达2点75万立方米,是我市解放后遇到的最大一次洪水。 圣经上说:“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肢体一同受苦”。本堂神长教友们在市区领  相似文献   

2.
雪峰 《天风》2012,(4):30-31
近读《罗马书》时,我被保罗的一段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原文如下: “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6—18)  相似文献   

3.
人生目标     
丘放河 《天风》2004,(8):22-22
在人生这个巨大的“机器”中,我们是哪一个“零件”呢?我们是令整体“受苦”的零件?还是使之“得荣耀”的零件呢?  相似文献   

4.
西门 《天风》2014,(10):17-19
<正>经文:《彼得前书》4章12节至16节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在《彼得前书》中,虽然苦难、苦楚、受苦之类的词句每一章都有,但是救恩、恩典、恩惠的内容也同时充满着每一章。受苦与救恩并存于每一章,贯穿于全书  相似文献   

5.
慈母圣教会,看到现在有许多善灵在炼狱的烈火中受苦,悲痛泪流如注,不断地哀求我们世人的救助,便定立了十一月为炼狱月,该月二日为追思已亡日,即纪念所有已亡信众的纪念日。这一天虽然不称为“节日”或“庆日”(即瞻礼),但它的等级却与节日相等。(参阅感恩祭典)  相似文献   

6.
正就如身体只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体所有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样。因为我们众人,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希腊人,或是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个圣神受了洗,成为一个身体,又都为一个圣神所滋润。原来身体不只有一个肢体,而是有许多。如果脚说:"我既然不是手,便不属于身体;"它并不因此就不属于身体。如果耳说:"我既然不是眼,便不属于身体;"它并不因此不属于身体。若全身是眼,哪里有听觉?若全身是听觉,哪里有嗅觉?但如今天主却按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个个都安排在身体上了。假使  相似文献   

7.
5%的秘方     
莫小敏和张米丽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同时进入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部门工作。从上班的第一天起,莫小敏每天上班总比张米丽早到一点点,甚至比办公室里所有的人都早到一点点。利用这一点点的时间,莫小敏会先把办公室打扫一遍,把打印机、复印机附近的废纸收拾整齐,再把每一张桌子擦干净,烧上一壶开水。  相似文献   

8.
倪光道 《天风》2012,(11):41-42
《彼得前书》2章20节:"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这节经文以两种不同的"能忍耐"作对比,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基督徒的受苦问题:一种情况是"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可见这种"能忍耐"是没有价值的;另一种情况是"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可见这种"能忍耐"是大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更正     
“耶稣,当你来为王时,请你纪念我!” 耶稣给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路加福音23∶42——43 睁开尘封的双眼,乐园就在身边。即使在阴风惨淡的时候;我仍然能够看见,有一轮万古常新的太阳正从大地上升起,带给人们朝气蓬勃的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正比利时数学家莫里斯·克莱特契克曾提出一个有趣的谜题:史密斯教授和两个学生一道在食堂吃午饭。教授说:“我来告诉你们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把你们的钱包放在桌子上,我来数里面的钱。钱少的人可以赢得另一个钱包中所有的钱。”两个学生都爽快地答应“赌”一把。学生甲想:“如果我的钱多,就会输掉我这些钱;  相似文献   

11.
就如身体只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体所有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样。因为我们众人,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希腊人,或是为奴  相似文献   

12.
痛苦浅说     
“人为什么会受苦?”“痛苦对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极难解释清楚,因为痛苦本身是解释不通的。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只有用信德的眼光来看痛苦才能发现它的意义,也只有在信仰的光照下,我们才能阐释痛苦的意义。 人类从一开始就不断地追问“人为什么会受苦?”并一直试图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基督可以说是唯一能够给我们解释清楚这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传道人,我深感牧人的“五官端正”与否,关系到教会生存与发展,合一与分裂等大问题,笔者借《天风》,浅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感想。 一、目正。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2—23) 牧人(含所有圣职)的眼睛光明与否,眼光正不正,关系到教会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主耶稣拣选保罗为  相似文献   

14.
抚爱的饥渴     
抚爱是表达情感的手段,是一种了解别人、关心别人的举动。它以实在的机体接触,或以其象征——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姿态或一种行为表示:“我理解你”、“我喜欢你”等等。 希望得到抚爱是儿童和成年人共同的渴望。 婴儿必须接受外人的触摸方能自然成长。这种需求通常可从父母替他换尿布、喂奶、扑粉、抚爱和拥吻中得到满足。婴儿若被忽视、冷落或肢体不曾接受足够的触摸,则将遭受精神上及肢体上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新生几出生后若没有接受正常抚摸,年  相似文献   

15.
哥德尔定理必定适用于控制论机器。机器所能证明为真的结论,相当于在相应的形式系统中所能证明的定理。于是我们就能在这种形式系统中构造出一个哥德尔公式。此公式不能在此系统中得到证明。因而机器也就不能推导出相应的公式为真的;但这一点却是人的心灵可以做到的。由此得出结论:没有一架机器会成为一个心灵的完备的或合适的模型,心灵和机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制造出一架机器来模拟任何一种我们想要模拟的类似心灵的行为,而只是说,我们不能制造出一架机器可以模拟一切类似心灵的行为。我们试图制造出的心灵模型是机械的,是“死的”,而心灵在事实上却是“活的”,它所能做的总比任何僵化的、死板的形式系统所能做的为好。  相似文献   

16.
苦难的价值     
张志祥 《天风》2001,(11):18
有许多人经历苦难,也有许多人研究苦难。但当苦难真正临到,人又不知如何面对?若单单去分析其中原因,一个没有上帝的人也许会推脱责任,也许会怨天尤人。接着,便会出现许多功利色彩的想法,比如,“上帝公平吗?”“好人为什么受苦?”……如果我们暂且撇开苦难和消极方面去思考其积极意义,也许能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17.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14):30-32
我们盼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的生命。阿们。我们在上一期看过了《尼西亚信经》谈洗礼的意义。洗礼的其中一个意义是与基督一同埋葬,一同复活:“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上帝的功用。”(西2:12)因此,《尼西亚信经》接着宣信:“我们盼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不论是乘电车还是坐汽车,每到一站,都会听到售票员同志说:“下车的同志们!请打开月票下车。”于是“打开月票”成为北京人乘车生涯的一句“熟语”。“打开月票”从语法上看是一个动宾词组。但“打开”这个动词和“月票”这个宾语是不配的。因为人们常用的月票,只是一个“单页”,即使再套上一层塑料皮,也仍是一个“单页”。无论如何不存在“打开”“不打开”的问题。如果“月票”放在钱夹中或装在衣兜内,那也是“拿山来”、“掏出来”的问题,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牟博 《世界哲学》2003,(6):13-18
一当8月30日晚获悉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1917—2003)教授在当天去世的消息时,我当时的心情的确可以用“十分震惊”来形容。这一是因为,大约就在一个多月前(7月17日)我和他在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办公室讨论哲学问题时,戴维森教授不仅身体看来很健康,而且精神矍铄;虽已86岁高龄,但仍思维敏捷。的确,我  相似文献   

20.
一个工厂主的生意清淡,他想改行,于是打算变卖自己的旧器材,他心想:“这些机器磨损得很厉害了,能卖多少算多少吧,能卖到4万元最好了,如果别人压价压得狠,3万元我也咬牙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